首页期刊导航|物流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

王卫民

月刊

1005-152X

wljs@vip.163.com

0710-3227039 3210579

441002

湖北省襄樊市长虹路7号

物流技术/Journal Logistics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1年创刊,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的中国第一本专业物流刊物,目前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管,中国物资流通技术经济委员会、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物流技术研究所主办。刊物旨在推广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开展物流理论研究,交流国内成功经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促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受众为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统计测度与空间特征研究

    韩嵩王子纯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入探讨物流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Markov链模型等方法进一步探究了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及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中西部地区存在多极化现象,但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始终保持着前行的状态,各个省份间具有协同效应,高水平省份带动促进低水平省份的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物流业新质生产力空间特征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空间Markov链

    扬州港口物流效率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高海燕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扬州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扬州市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扬州港口物流效率与扬州市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Malmquist-DEA模型对2009-2023年扬州港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扬州港口的资源配置效率呈上升趋势;采用熵权法对物流和经济系统进行赋权,运用协同度模型对扬州港口物流和城市经济协同度进行评价,显示2009-2023年两者协同度实现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换;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扬州港口物流和扬州市经济的协同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扬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与第三产业经济占比关联度最高,集装箱吞吐量与工业总产值关联度最高,生产用码头长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关联度最高,扬州港口物流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最低.最后,提出扬州港口物流与其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智能化及信息化建设、拓展国际市场通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以期提升扬州港口物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港口物流腹地经济Malmquist-DEA协同度灰色关联模型扬州

    基于农民深度参与的"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

    张曙红毕娅刘菲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基于农民深度参与的"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湖北省农村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农民深度参与"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驱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我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民诉求和农村物流发展需要对农民深度参与"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直接影响都不显著,"互联网+"的驱动效应在农民诉求和农村物流发展需要对农民深度参与"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这表明农民诉求和农村物流发展需要都不能单独促进农民深度参与"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发展,而"互联网+"对农民深度参与"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验证了"互联网+"在农民诉求和农村物流发展之间深度融合的驱动力.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物流转型和农民就业增收.

    互联网+农村物流农民深度参与驱动机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贾县民曹学颖刘晶晶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系统发展视角,使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陕西省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动态演化关系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探究城镇物流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3-2023年陕西省城乡物流耦合协调度变化不大,整体水平不高,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尚待加强;城镇物流发展对农村物流发展产生正面积极影响,而农村物流发展对城镇物流发展影响不大;信息化水平、物流需求要素是陕西省城镇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村物流需求要素,尤其是综合市场交易情况以及商品流通要素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乡物流协同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障碍度因子水平测度

    动态负载下电动汽车配送路径优化

    李荷华吕成林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降低配送费用,在货物配送中选择可代替传统燃油汽车的电动汽车已成为主流.针对电动汽车配送路径优化展开研究,分析了动态负载下电动汽车电量的非线性能量消耗,在已有非线性能量消耗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电动汽车充电上游的碳排放,考虑配送过程中的路径、载重、电量及时间窗约束,建立以电动汽车固定成本、行驶成本、充电成本、时间窗惩罚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路径优化模型.在蚁群算法的基础上,加入精英策略改进,通过实例求解得到最小配送成本及配送路线,验证了模型和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动态负载电动汽车配送路线优化非线性能量消耗碳排放

    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的内在机理及优化策略

    张南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内源性理论、互动治理理论和合作生产理论的三重视角,构建了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的交融互促历经了从新内源发展到互动治理再到合作生产的阶段演进,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以场域交融促设施互享、以资源交融促平台互用、以利益交融促成果互联的阶段性特征.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和成果转化推广有待增强的现实困境.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强成果转化推广三方面入手,优化绿色物流与乡村振兴交融互促的未来发展.

    绿色物流乡村振兴交融互促内在机理优化策略

    考虑多周期的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优化

    杨学娅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及消费者需求模式的快速变化,多周期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对推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灵活化转型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当前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多批次、小批量、多周期及区域化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周期多中心协同配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旨在同时最小化包含司机工资、车辆损耗等固定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燃料费等变动成本的总和,并尽量减少所需车辆数量.通过引入多周期整体法的求解思路,并与多周期分解法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分解法,整体法思路在物流配送成本上降低了2%,车辆使用数减少了9%,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周期整体法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路径优化蚁群算法

    俄乌冲突对俄乌两国粮食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视角

    朱德龙杜星左大发朱宇...
    8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乌冲突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两国粮食的生产和出口,同时也影响了两国的粮食供应链效率.为了深入分析俄乌冲突对两国粮食供应链效率的影响,采用DEA-Tobit模型,选取了俄罗斯和乌克兰2011-2022年的粮食生产和出口数据,建立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粮食供应链效率进行评价,并使用Tobit模型分析粮食供应链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供应链效率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规模效率普遍低于技术效率.在影响因素分析中,政治风险指数、从业人员数量、粮食生产量、农药使用量等因素均会对俄乌两国的粮食供应链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由于俄乌冲突主战场在乌克兰,冲突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的港口和铁路设施,因此,国际物流运输因素对乌克兰的粮食供应链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俄罗斯的粮食供应链效率产生的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保障国内政治环境稳定、扩宽粮食出口物流渠道等建议,以期缓解俄乌冲突对两国粮食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并为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俄乌冲突粮食供应链效率DEA-Tobit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

    基于SD的不确定条件下闭环供应链稳定性分析

    段玮刘明雳徐德生李雪琳...
    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闭环供应链企业在遭到不确定风险后,是否仍能保持正常运转,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的SD模型.借助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了200次的蒙特卡洛模拟实验,以外生变量波动后的影响来探讨不确定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的稳定性.通过观察闭环供应链的整体波动情况,找到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的因素,并为保证闭环供应链参与者的资金和库存稳定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对制造商而言,每一类参数波动都会给其带来一定影响;相较于制造商,零售商主体比较稳定,只有零售商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自身库存;三个主体中,回收商稳定性最差;多因素模拟结果与单因素模拟类似,回收商最不稳定,零售商最稳定,制造商介于两者之间.

    不确定性闭环供应链稳定性系统动力学灵敏度分析蒙特卡洛模拟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模式、困境及转型升级研究

    张喜才孙雪倩
    11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商已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商销售剧增,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供货不及时、增量不增收等问题.在深入分析产地电商、平台电商、直播电商三种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存在的冷链物流设施不足、物流配送网络梗阻、供应链安全风险、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应依据不同类型电商,提出分类施策的转型升级思路.建议产地电商强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产地仓建设,强化产地梳理能力,支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平台电商加强新技术的应用,要强化农产品标准化、数字化扶持力度,加强与产地的利益链接;直播电商要扶持共享供应链新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促进产销两端的紧密衔接.通过加强产地物流标准化,有效打造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品牌,强化供应链质量管理等措施,促进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转型升级,从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的规范管理和顶层设计,强化电商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