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生物学杂志
微生物学杂志

李莉

双月刊

1005-7021

lnwswxh@126.com,lnwsuxh@mail.cyptt.ln.cn

0421-2914613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

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医药、兽医、食用菌及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我国生物学核心期刊,1978年创刊,1987年开始美国《CA》、《SCI》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反映国内外微生物领域的进展与方向,提高广大微生物学工作者业务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生产建设顺利进行,为加速科研成果诞生和立项论证发挥预见性和导向性。同时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生产,促进科技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及其促进酿酒酵母核酸的合成

    王赟夏天晴徐丽丽李在禄...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药食同源,近年来已在新型食品增味剂、保健品、抗病毒制剂及农用增产剂等方面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获得,然后被酶促转化成多种降解物及衍生物,以满足市场需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公认的食品安全性微生物,且核酸含量较高,是理想的RNA生产微生物.微生物系统工程团队(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强化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有利于提高酿酒酵母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的合成.而从医药角度,IMPDH-直被作为研发抗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药物的靶点.本文综述了 IMPDH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酿酒酵母IMPDH的生物学功能、结构、同工酶及表达调控机制,并结合IMPDH与rRNA合成的关联,展望了其在提高酿酒酵母核酸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突破核酸产业的技术瓶颈提供理论依据.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鸟嘌呤核苷三磷酸表达调控核酸核糖体酿酒酵母

    口腔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李之心怡龚涛彭显周学东...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是人体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中有多种噬菌体,其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与细菌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在维持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发掘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利于了解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因素,而且可以利用噬菌体调控口腔微生态,保持口腔健康.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抗生素疗法遇到了重大挑战,由于噬菌体具有特异性、无毒性、自我增殖性等优势,噬菌体疗法已成为目前控制微生物感染的研究热点,为龋病、牙周病和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的口腔噬菌体的研究现状、噬菌体在口腔微生态中的作用,以及噬菌体疗法在控制口腔致病菌方面的潜在应用,为噬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口腔噬菌体口腔病原菌口腔微生态噬菌体疗法裂解酶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动物细菌性疫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孙志刚刘静王奕凯任晓敏...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直是困扰我国兽医临床和畜禽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细菌性疾病的传播能力及耐药性变异能力使临床用药举步维艰,而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残留问题,不仅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细菌性疫病的快速诊断是阻断细菌传播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基础.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动物细菌性疫病快速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仍是现阶段的主流方法.然而,随着细菌不断变异,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传统方法不足以应对细菌变异多样、抗菌药物匮乏的当下.不断革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也随科技发展产生了许多满足临床需求的新兴技术,不仅可以快速诊断动物细菌性疾病,区分活死细菌数量,也能直观的反应细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本文从传统的检测手段到基于核酸、蛋白质、细菌光谱特性等更加快速、精确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也拓展并提出了宿主导向用药方案的临床微生物检测需求,对于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综述为临床诊断动物细菌性疫病提供了方法,为兽医临床精准用药提供最佳方案.

    微生物检测技术药物残留动物细菌性疫病临床诊断精准用药

    科前沿成果为载体的国家一流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闫荣玲廖阳李常健覃佐东...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限教材有限内容与课堂有限时空的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契合新时代金课标准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不同环节融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生素养、促进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借助学银在线、微信共享、虚拟仿真等信息化平台,把学科前沿成果巧妙融入课中教学活动或课前、课后的自主任务中,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综合能力,同时熏陶了学生创新思维、求真品质、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生物化学前沿成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思政育人信息技术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