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卫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卫生研究
卫生研究

段国兴

双月刊

1000-8020

wsyj2012@126.com

010-83132376,83132329

100050

北京西城区南纬路29号

卫生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学报性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20个权威检索系统作为核心期刊收录。面向全国征稿,报道来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报道来自各省(及地区、市、县)卫生防病控制中心和各级监督检测单位的及论文(及调查报告,检测报告等), 报道来自各医院相关卫生学的文章。办刊宗旨:报道卫生领域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反映中国卫生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基层卫生工作者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为制定卫生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提供理论根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年中国四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流行特征

    刘梦冉焦莹莹张思婷黄绯绯...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四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32个社区2851名15~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社会经济因素、血生化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对肥胖、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升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进行分析。应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趋势分析,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15~49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的为中心性肥胖(26。76%)、超重(22。41%)、中心性肥胖前期(17。47%)、HDL-C 降低(15。36%)、TG 升高(11。78%)、TC边缘升高(11。40%)、TG边缘升高(11。12%)、血压升高(9。71%)、高血压(9。12%)。不同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DL-C降低外,其余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5);随着文化程度提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P趋势<0。05)。多项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组发生各项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均高于15~29岁组,且在高血压、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中更为显著,分别为 15~29 岁组的 8。51 倍(95%CI 5。45~13。27)、3。14 倍(95%CI 2。20~4。48)和2。66倍(95%CI 1。52~4。66)。高收入人群发生TC边缘升高、TC升高、LDL-C 边缘升高的风险较高(OR=1。85,95%CI 1。44~2。38;OR=2。01,95%CI 1。25~3。22;OR=2。16,95%CI 1。61~2。90),发生超重、血压升高的风险较低(OR=0。79,95%CI 0。64~0。98;OR=0。69,95%CI 0。50~0。9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发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较初中及以下者下降50%左右(OR=0。52,95%CI0。35~0。78;OR=0。43,95%CI0。27~0。67;OR=0。52,95%CI0。28~0。96)。结论 2018年中国四省15~49岁女性中心性肥胖、超重、中心性肥胖前期和HDL-C降低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较为严重。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女性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较高。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育龄女性人口经济因素

    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变化情况及其人口经济学影响

    王志如贾小芳李惟怡王惠君...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55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变化情况及其人口经济学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未患阿尔兹海默病、参与两轮调查、具有完整的基线人口经济学数据及两轮认知功能数据者4687人,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人口经济学因素对MCI的影响。结果 2018年和2020年中国四省≥55岁未患阿尔兹海默病人群MCI检出率分别为48。56%和42。56%。基线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on,NC)者MCI发生率为30。11%,基线MCI者逆转率为44。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家庭人均月收入降低,MCI发生风险增加,MCI逆转可能性减小。在基线NC人群中,初中及以上组发生MCI的风险比文盲组低35%(RR=0。65,95%CI 0。53~0。80);居住在农村者MCI发生风险较城市居民低(RR=0。56,95%CI 0。49~0。65);有慢性病史者发生MCI风险是无慢性病史者的1。17倍(95%CI 1。03~1。32)。在基线MCI人群中,随文化程度提升,MCI逆转可能性增加;有工作者MCI逆转可能性是无工作者的1。04倍(95%CI 1。00~1。08)。结论 中国四省≥55岁人群MCI发生率和逆转率均较高。高龄、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5岁人群人口经济学因素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代际差异

    郭丽杰黄绯绯杜文雯张晓帆...
    14-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出生于不同年代的20岁及以上中国居民处于相似年龄时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的差异。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1991年、2000年、2009年、2018年调查中20岁及以上健康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8 908人。基于调查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划分为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及以上组,此时各年龄组分别对应10代、20代、30代、40代、50代、60代、70代、80代和90代共9个年代出生人群。按性别分层,采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年代出生人群在相似年龄段时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腰围以及中心性肥胖率的代际差异。结果 (1)不同年代出生居民处于相似年龄时,其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腰围及中心性肥胖率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年轻代发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年龄更早。(2)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代际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最年长两代女性之间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最大差异分别为15。5%和8。0%,相邻两代男性之间超重/肥胖及最年轻两代男性之间中心性肥胖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最大差异分别为19。5%和17。0%。结论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与年长代相比年轻代超重/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更高,年轻代发生超重/肥胖的年龄更早。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代际差异

    2018-2020年成都体检人群身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的筛检价值及相关性

    薛建强倪国华刘玉萍万政伟...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身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筛检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8-2020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区参加健康体检的全部18岁及以上人群资料,共获取了 73 411例有效的健康体检资料,收集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及饮酒史的资料,计算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BRI)、身体脂肪指数(body adiposity index,BAI)、腹部容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 VI)、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elative fat mass index,RFM)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其分为MS组及非MS组,使用ROC曲线评估身体测量指标对MS筛检价值,利用回归分析探讨身体测量指标与MS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44 426人,女性28 985人,18~44岁、44~59岁和≥60岁分别为42 572人(58%)、20 257人(28%)和 10582 人(14%)。MS 10 849 人(15%),非 MS 62 562 人(85%)。男性 MS组9181人(占男性21%),女性MS组1668人(占女性6%)。MS组与非MS组ABSI[(0。08±0。00)vs。(0。08±0。00)]、BRI[(4。95±0。67)vs。(4。17±0。68)]、BAI[(28。08±3。52)vs。(26。39±3。39)]、AVI[(17。51±2。77)vs。(12。85±2。91)]、BMI[(27。15±2。99)vs。(23。00±3。04)]、RFM[(29。77±5。35)vs。(27。13±6。3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SI(OR=2。303,95%CI 1。190~4。457)、BRI(OR=4。596,95%CI 4。446~4。752)、BAI(OR=1。144,95%CI 1。137~1。151)、AVI(OR=1。668,95%CI 1。652~1。684)、RFM(OR=1。067,95%CI 1。064~1。071)、BMI(OR=1。516,95%CI 1。503~1。528)与 MS 相关(P<0。05)。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的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ABSI(OR=1。767,95%CI 4。237~7。371),BRI(OR=5。441,95%CI 5。228~5。663),BAI(OR=1。269,95%CI 1。260~1。279),AVI(OR=1。648,95%CI 1。631~1。665),RFM(OR=1。504,95%CI 1。491~1。517),BMI(OR=1。508,95%CI 1。495~1。522)与 MS 有关(P<0。05)。男性AV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55,最佳截断值=16。18),其次为RFM(AUC=0。844,最佳截断值=25。71)、BMI(AUC=0。811,最佳截断值=25。21)、BRI(AUC=0。793,最佳截断值=4。39)、BAI(AUC=0。709,最佳截断值=25。88)和ABSI(AUC=0。671,最佳截断值=0。08)。女性RFM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18,最佳截断值=37。01),其次为AVI(AUC=0。911,最佳截断值=13。43)、BRI(AUC=0。901,最佳截断值=4。71)、BMI(AUC=0。860,最佳截断值=23。94)、ABSI(AUC=0。804,最佳截断值=0。08)和 BAI(AUC=0。797,最佳截断值=29。92)。结论 ABSI、BRI、BAI、AVI、BMI 和 RFM 均能筛检 MS。男性 AVI 对 MS 的筛检价值最高,其次为RFM、BMI、BRI、BAI和ABSI。女性RFM的对MS的筛检价值最高,其次为 AVI、BRI、BMI、ABSI 和 BAI。ABSI、BRI、BAI、AVI、RFM、BMI 与 MS 呈正相关。

    身体测量指标代谢综合征筛检价值

    2020年景洪市基诺族20~80岁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关系

    赵江闵向东陈留萍张楚...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基诺族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基诺族集聚地景洪市抽取12个居(村)民委员会240户家庭392名20~80岁基诺族居民(男性135人,女性257人;20~49岁140人,50~59岁136人,60~80岁116人),采用食物频率法和问卷调查获得基诺族居民过去12个月膳食结构和超重与肥胖、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2020年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成年居民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8。8%(n=152)、19。1%(n=75)、3。6%(n=14)和 26。3%(n=103)。吃过面类及其制品方便面(OR=1。677,95%CI 1。028~2。736)、豆类腐乳(OR=3。056,95%CI 1。853~5。038)、水产品草鱼(OR=2。245,95%CI 1。270~3。971)、小吃/零食花生(OR=1。975,95%CI 1。162~3。355)的20岁及以上基诺族居民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超重与肥胖,吃过小吃/零食面包(OR=0。322,95%CI 0。190~0。545)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超重/肥胖。吃过其他谷类及制品如荞麦(OR=7。029,95%CI 1。494~33。070)的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糖尿病,吃过甘蓝类蔬菜(如菜花/甘蓝)(OR=0。155,95%CI 0。034~0。708)、仁果类水果(如苹果/梨)(OR=0。227,95%CI0。069~0。743)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糖尿病。吃过熟制其他畜禽肉类[驴肉/马肉(OR=9。676,95%CI1。418~66。027)]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血脂异常,吃过根块类蔬菜(如萝卜/藕)(OR=0。405,95%CI 0。204~0。803)、动物性食物熟制猪肉(OR=0。482,95%CI 0。263~0。885)、小吃/零食面包(OR=0。590,95%CI 0。357~0。974)和话梅(OR=0。173,95%CI 0。038~0。793)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血脂异常。结论 景洪市20~80岁基诺族居民超重/肥胖与进食面类及其制品(方便面)、豆类(腐乳)、水产品(草鱼)、小吃/零食(花生)正相关,与进食小吃/零食(面包)负相关;糖尿病与进食其他谷类及制品呈正相关,与进食甘蓝类蔬菜、仁果类水果负相关;血脂异常与进食熟制(其他畜禽肉类)正相关,与进食根块类蔬菜、动物性食物(熟制猪肉)、小吃/零食(面包和话梅)负相关。

    基诺族膳食摄入食物频率法慢性病影响因素

    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达能营养中心《卫生研究》编辑部
    41页

    2000-2018年中国成年男性在外就餐趋势及膳食营养关联

    吕美茹苏畅黄绯绯张兵...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男性在外就餐趋势,探索在外就餐与膳食营养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2000、2004、2006、2009、2011、2015、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调查数据。以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期间,有家庭以外地点制作的食物消费,定义为在外就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成年男性在外就餐率及在外就餐食物供能比的变化趋势;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2018年成年男性在外就餐组和无在外就餐组的主要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素摄入及营养健康状况指标的差异。结果 中国成年男性在外就餐率从2000年的48。49%上升到2018年的57。51%,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8~29岁组、城市组、高收入组、高教育程度组的男性在外就餐率较高(P<0。05)。在外就餐食物供能比从2000年的21。80%上升到2018年的28。77%,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在外就餐组的成年男性,米类、薯类、蔬菜消费低于无在外就餐组,面类、水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奶类的消费水平高于无在外就餐组(P<0。05)。在营养素摄入方面,在外就餐组能量、脂肪、蛋白质、胆固醇、钙、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水平均高于无在外就餐组(P<0。05)。营养状况指标方面,在外就餐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较低,而体质指数、腰围、舒张压、甘油三酯、体脂率高于无在外就餐组(P<0。05)。结论 中国成年男性的在外就餐率在2000-2011期间逐年升高,2011年以后呈下降趋势;此外,在外就餐食物供能比逐年上升。在外就餐与成年男性主要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以及营养状况指标存在关联。

    在外就餐趋势营养健康

    德尔菲法在老年膳食质量指数修订中的应用

    王柳森王志宏张兵王惠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老年人膳食评价方法进行修订,科学地评价膳食质量。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专家咨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修订老年膳食质量评价方法,并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推荐食谱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邀请25名行业内专家,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4%;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0,熟悉程度均为0。92,判断依据分别为0。73和0。70;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095和0。098。结论 德尔菲法在老年膳食指数的修订上有优越性。膳食质量指数有实用性,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德尔菲法膳食指数老年人

    2020-2022年泰州市售预包装糕点中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

    王萍陈琳乔勇升胡慧...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泰州市预包装糕点中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 2020-2022年采集泰州市售预包装糕点500份,按照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分离鉴定出97株蜡样芽孢杆菌,4种管家基因验证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3种毒力基因,纸片扩散法进行19种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 500份预包装糕点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率为19。4%,4个管家基因groEL、gyr B、rpoB、Vrr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4。8%、97。9%、96。9%,同时检出率为 89。7%,毒力基因 nheAB C、entFM、bceT、cytK、hblABCD检出率分别为91。8%、88。7%、61。9%、51。6%和25。8%,呕吐型毒力基因检出率最低,ces和EMl为4。1%,cer为5。2%。97株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95%,但对链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完全敏感。结论 2020-2022年泰州市售预包装糕点中存在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和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风险,分离鉴定的蜡样芽胞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

    蜡样芽孢杆菌预包装糕点毒力基因耐药性

    人参皂苷F1干预SREBP2/HMGCR通路抑制氧化损伤细胞的胆固醇过载

    刘迪张喆彭彤于子翔...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F1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在其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氧化 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试验检测人参皂苷F1对氮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400 μmol/L 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10、20和40 μmol/L人参皂苷F1预处理,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法)和胆固醇试剂盒分别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总胆固醇水平,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胆固醇合成通路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2)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人参皂苷F1的DPPH清除率较低,远低于水溶性维生素E(6-hydroxy-2,5,7,8-tetramethylchroman-2-carboxylic acid,Trolox),但人参皂苷 F1 的 ORAC 能力较强,与Trolox相当;I-I2O2损伤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REBP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胆固醇水平上升、HMGCR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10、20和40μmol/L人参皂苷F1预处理损伤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较损伤组显著提高(P<0。05),中高浓度组SREBP2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胆固醇水平下降、HMGCR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人参皂苷F1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抵抗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SREBP2/HMGCR通路调控细胞胆固醇合成代谢有关。

    人参皂苷F1氧化损伤胆固醇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SREBP2HMG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