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卫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卫生研究
卫生研究

段国兴

双月刊

1000-8020

wsyj2012@126.com

010-83132376,83132329

100050

北京西城区南纬路29号

卫生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学报性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20个权威检索系统作为核心期刊收录。面向全国征稿,报道来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报道来自各省(及地区、市、县)卫生防病控制中心和各级监督检测单位的及论文(及调查报告,检测报告等), 报道来自各医院相关卫生学的文章。办刊宗旨:报道卫生领域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反映中国卫生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基层卫生工作者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为制定卫生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提供理论根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现状及其人口经济因素差异

    洪溪李惟怡王柳森焦莹莹...
    40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现状及其人口经济因素差异.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12 777名具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和人口学特征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数据,借助《中国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摄入量,利用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食物消费碳足迹数据库获得26个食物组的碳足迹系数值并计算碳足迹总量,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食物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随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上升而升高;男性人均食物消费碳足迹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与18~44岁年龄组相比,60岁及以上年龄组出现高碳足迹的可能性较低碳足迹降低29%(OR=0.71,95%CI 0.61~0.83);与男性相比,女性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分别较低碳足迹降低11%(OR=0.89,95%CI 0.81~0.99)和 25%(OR=0.75,95%CI 0.67~0.84);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分别较低碳足迹降低24%(OR=0.76,95%CI0.69~0.85)和 38%(OR=0.62,95%CI 0.55~0.70);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分别是低碳足迹的3.89倍(95%CI 3.52~4.30)和11.35倍(95%CI 10.01~12.88);随收入水平上升,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增加(OR>1);随文化程度上升,出现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增加(OR>1).结论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呈现不同的人口经济因素差异,性别、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人口经济学特征

    1991-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乳品消费状况及增长趋势

    李方园李惟怡王柳森刘梦冉...
    410-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乳品消费状况及增长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8年10轮随访数据中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膳食数据通过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进行收集.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将各类乳制品的摄入量通过蛋白质含量换算为液态乳的摄入量.删除人口学信息缺失者、3天24小时膳食调查数据缺失者、每日能量摄入异常者,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8 529例.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乳品摄入量增长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乳品消费率由2.8%上升到42.3%,其中城市消费率从8.4%上升至58.8%,农村从0.9%上升到32.1%.同时,乳品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300 g/d)的人群比例从0.2%上升到3.0%,其中2018年农村比例为2.0%,低于城市地区的4.9%.1991-2018年乳品摄入量以12.97%的速度呈增长趋势(P=0.02),城市和农村的增速分别为9.79%(P=0.03)和 15.67%(P<0.01).其中,1991-2004 年比 2004-2018 年呈更快的增长趋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也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结论 1991-2018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乳品消费状况改善明显,城市地区消费率和摄入量均高于农村地区,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乳品消费儿童青少年趋势

    《卫生研究》编辑委员会(按汉语拼音序)

    418页

    1989-2018年中国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变迁状况

    赵博雅李惟怡刘梦冉陈黎黎...
    419-426,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89-2018年中国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变迁状况.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择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89-2018年18~35岁具有完整膳食和社会人口学信息的25 400名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结合称重记账法开展膳食调查.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采用斜交主成分聚类分析筛选食物组、K-均值聚类法提取膳食模式;运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法检验不同膳食模式中食物摄入量差异,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膳食模式年份变化,卡方检验分析2018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构成差异性.结果 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主要分为"传统米食"、"传统面食"、"优质蛋白"三类.2018年,男性"传统米食"膳食模式比例高于女性,"优质蛋白"膳食模式比例低于女性;25~35岁青年人"传统面食"膳食模式比例高于18~24岁,"优质蛋白"膳食模式比例低于18~24岁;城市"传统米食"膳食模式人群比例低于农村,"优质蛋白"膳食模式高于农村;北方以"传统面食"膳食模式为主,南方以"传统米食"膳食模式为主,且北方"优质蛋白"膳食模式人群比例相较南方较高;随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提高,"优质蛋白"膳食模式人群比例呈增长趋势.1989-2018年"传统米食"膳食模式始终保持较高比例,2009年起"传统面食"膳食模式不断减少,2011年起"优质蛋白"膳食模式比例大幅增加.结论 1989-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较为合理的人群比例有所提高,但传统膳食模式仍需改善.

    青年人营养调查膳食模式优质蛋白微量营养素

    代谢综合征组分异常人群PM2.5长期暴露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联

    赵泽濛刘露露田雪罗丽丽...
    427-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长期暴露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组分异常人群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某医院健康体检数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9年体检数据.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信息,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地址提取经纬度进行污染物暴露数据的估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长期暴露对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的估计效应.建立双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检验上述结果稳定性.基于年龄、是否患有MS、MS单组分异常情况及MS双组分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亚组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540名基线期MS组分异常人员,研究期间患CKD者206人,PM2.5两年年均浓度[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7.57(17.61)μg/m3.PM2.5长期暴露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M2.5暴露每增加10 μg/m3,CKD的患病风险增加2.26倍(OR=3.26,95%CI 2.72~3.90).双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结果提示,在控制同期其它空气污染物的混杂后,PM2.5长期暴露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的关联仍然稳定.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年龄≥45岁,未患MS、TG<1.7 mmol/L、HDL-C≥1.04 mmol/L、未患高血压、患有中心性肥胖和高血糖的人群中PM2.5与CKD相关健康影响更强.结论 长期暴露于PM2.5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中心性肥胖和高血糖者应成为重点关注人群.

    空气污染细颗粒物长期暴露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组分

    纳米三氧化二铁经口暴露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赵靖苏欣怡侍江春谢羽檬...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三氧化二铁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Fe2O3NPs)经口暴露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50、100、200 mg/kg的Fe2O3NPs混悬液,每次灌胃体积10mL/kg,连续灌胃28d,每3天称一次体重,记录大鼠体重变化.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脱颈处死大鼠,收集睾丸和附睾.称重并计算睾丸系数和附睾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统计附睾精子数目、计算精子畸形率,试剂盒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匀浆中组织标志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Fe2O3NPs干预组大鼠体重、睾丸系数及附睾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和200 mg/kg组生精上皮排列紊乱、生精细胞减少;200 mg/kg组精子数目减少,100和200 mg/kg组精子畸形率增加(P<0.01);100和200 m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降低(P<0.01);100 mg/kg组谷胱甘肽水平升高(P<0.05),100和200 mg/kg组丙二醛含量升高(P<0.01).结论 Fe2O3NPs可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精子数目减少,精子畸形率增高,干扰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并诱导氧化应激,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纳米氧化铁消化道暴露生殖毒性

    双酚S经ERβ-MAPK信号通路介导对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晓蒙于梦淇田林熊围...
    441-446,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人体实际暴露水平的双酚S长期(7和14 d)染毒,通过ERβ-MAPK信号通路扰动,对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 80的毒性效应.方法 使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中国长江沿岸地区女性血清双酚S水平确定给药浓度,同时设置溶剂对照和β-雌二醇(17 β-estradiol,E2)对照,对IOSE 80细胞进行长期染毒(7和14 d),每2天更换一次相应浓度(0、6.79×10-6、6.79×10-4、6.79× 10-2、6.79 µmol/L双酚S和10 nmol/L E2)完全培养基.通过qPCR检测雌激素受体(ERβ和GPR30)、MAPK信号通路(P38/JNK/ER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基因(GnRH-Ⅰ、GnRH-Ⅱ和GnRH-R)mRNA表达;在此基础上给予ERβ-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同时进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基准剂量可信限下限值.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双酚S染毒7 d后,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GnRH-Ⅰ、GnRH-Ⅱ和GnRH-R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双酚S染毒14 d后,ESR2、MAPK3、MAPK9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GnRH-Ⅱ和GnRH-R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双酚S染毒7d的GnRH-Ⅱ mRNA表达量,双酚S染毒14 d的G0/G1期比例、MAPK3和MAPK8 mRNA表达量,以及双酚S染毒7和14 d后的GnRH-ⅠmRNA表达量,呈现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拟合结果较差.结论 双酚S长期低剂量染毒可激活ERβ-MAPK信号通路引起IOSE 80细胞周期阻滞,也可导致IOSE 80细胞激素分泌变化.

    双酚S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MAPK信号通路基准剂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体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

    裴紫薇卓勤张磊李敬光...
    447-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并验证测定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双酚S、双酚F、双酚A、2,2'-亚甲基双酚、双酚AF、双酚AP)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尿样酶解后,经WAX固相萃取柱快速净化和提取目标物,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在色谱柱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上进行分离,最后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目标化合物在0.1~50.0 ng/m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低于0.1 ng/mL.3个加标浓度(0.5、5.0和50.0 ng/mL)下的 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5).对标准参考物质进行检测,检出浓度在参考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能够对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适用于人体尿液中双酚类化合物的痕量分析.

    尿液双酚类化合物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液态乳中11种营养成分

    王雪楠王兴龙刘少颖任一平...
    45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液态乳中11种营养成分(硫胺素、核黄素、烟酰胺、烟酸、泛酸、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生物素、胆碱、左旋肉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液态乳样品采用20 mmol/L甲酸铵溶液震荡并于100 ℃水浴加热30 min后,经木瓜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45℃孵育16 h,离心取下层液体进行测定.色谱柱为 ACQUITYTM HSS T3(3.0 mm× 150 mm,1.8 μm),以 2 mmol/L 甲酸铵 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采用内标法定量检测.结果 11种营养成分在12 min内可以有效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05~0.50 μg/L,定量限为0.20~1.25 μg/L,三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5.6%~119.3%,精密度为3.68%~7.82%(n=6).对60份来自5种不同动物的液态乳进行检测,发现不同乳源液态乳中 11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但均未能检出吡哆醇.结论 本方法通过有效酶解可定量检测包括游离态和结合态的11种水溶性营养成分,方法灵敏,重现性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定量检测需要.

    B族维生素左旋肉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态乳

    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吐尔逊阿依·达吾提李悦刘梦文邓巧玲...
    465-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响应面设计优化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药桑葚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得出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评价药桑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60 min,该条件下,6个产地药桑葚的总黄酮含量库车市>喀什市>库车乌恰镇>和田市>英吉沙县>于田县,其中库车市的药桑葚总黄酮含量为(27.159±0.091)mg/g,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库车市与和田市的药桑葚抗氧化活性较强,各产地药桑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药桑葚的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可加强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结论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药桑葚总黄酮简便,所建模型拟合度高,能够较好地比较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的含量.

    药桑葚总黄酮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