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降秩和稀疏联合约束的地震数据同时重建和去噪

    李文杰张华任望叶海龙...
    479-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地震数据包含各种随机噪声干扰,且存在不规则道缺失现象,为了不影响后续资料处理,需要对其进行同时重建和去噪.目前大部分同时重建和去噪方法都是基于单一稀疏约束和降秩约束,尽管稀疏约束具有高效性优点,但对各种数据缺乏适应性,而降秩约束可以自适应不同数据,但计算成本较高.为了充分利用不同约束条件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约束的地震数据同时重建和去噪方法:选用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凸集投影算法(POCS)作为稀疏约束,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DMSSA)作为降秩约束,在此过程中,还需使用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算法和指数阈值公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联合约束条件下,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地震资料的相关性并利用起来,比单一约束方法能在更少的迭代次数下取得更高的信噪比.

    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凸集投影算法重建去噪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石油测井数据岩性分类对比研究

    江丽张智谟王琦玮封志兵...
    48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定的计算工具帮助地质学家识别和分类油井钻探的岩石岩性,降低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机器学习方法集成了大量信息,能够高效地实现模式识别和准确决策.文章将挪威海 5 口油井进行岩性分类,通过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利用多变量测井参数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对比多层感知器(MLP)、决策树、随机森林和XGboost等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在数据的泛化性方面表现更佳,其准确率为95%;随机森林模型次之,准确率为 94%;而多层感知机(MLP)和决策树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准确率分别为92%和 90%.

    岩性识别机器学习石油测井XGBoost算法随机森林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地电磁时序分类研究

    杨凯刘诚贺景龙李含...
    498-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干扰日益加剧,高质量的大地电磁采集也变得愈加困难.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噪声提出了很多对应的去噪方法,由于大地电磁数据量都比较大,去噪前不可能对每条数据进行人工判读,急需一种高效率的噪声识别和分类方法.基于此,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分类中,为了选取最为合适的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分类网络模型,使用模拟方波、工频、脉冲噪声以及实测无噪声数据 4类时间序列类型,分别对LSTM、FCN、ResNet、LSTM-FCN及LSTM-ResNet模型进行了噪声分类训练和实测数据分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CN及LSTM-FCN在大地电磁时序分类中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其中,FCN模型对实测数据分类准确率最高可达 99.84%,每个epoch平均用时 9.6 s,LSTM-FCN较FCN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实测数据集最高分类准确率近乎100%,但是其每个epoch平均用时24.6 s,且较FCN也更易过拟合.总体来看,如果数据量较少使用LSTM-FCN可以获取更高的分类精度,数据量较大时需考虑时间成本,使用FCN则更为合适.最后,利用LSTM-FCN分类模型和LSTM去噪模型搭建了大地电磁噪声处理系统,对含有不同类型噪声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成功处理.

    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分类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噪声

    基于EMD和KL变换的时空联合探地雷达杂波抑制

    邵泉杰孙灵芝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地雷达接收信号中由于环境等原因存在多种杂波干扰,这给地下异常解释与后期成像处理造成很大障碍.杂波主要包括噪声、天线耦合波、地表直达波等,单一的处理方式很难将其有效去除.针对此问题,提出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杂波进行抑制的方法.时间维针对回波剖面中每个测点的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阈值处理,达到对噪声的有效去除.空间维针对整个雷达回波剖面,利用各测点目标回波具有相关性而杂波等随机产生的特点,进行KL变换去除残余干扰.理论仿真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对去杂波以及突出弱信号是有效的.

    探地雷达杂波抑制经验模态分解阈值处理KL变换

    潜山花岗岩裂缝性储层阵列声波测井数值模拟研究

    杜惟一张冲韩华洋赵腾腾...
    514-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琼东南盆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裂缝多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该地区多见花岗岩沉积,因此有效评价花岗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使用阵列声波测井探测不同宽度、不同倾角及不同长度的花岗岩储层进行模拟,总结出不同发育状态裂缝的阵列声波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裂缝性地层横波受裂缝宽度变化影响不明显,横波衰减程度与裂缝倾角变化呈反比,与裂缝长度变化呈正比;斯通利波对裂缝宽度、裂缝倾角、裂缝长度等变化均有明显响应,斯通利波衰减程度与裂缝宽度及裂缝倾角均呈正比;在裂缝长度小于 0.1 m时,斯通利波衰减程度与裂缝长度呈正比,裂缝长度大于 0.1 m之后,斯通利波对裂缝长度变化无明显响应.本文研究结果为采用阵列声波测井方法判断花岗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状态提供了依据.

    阵列声波测井花岗岩储层数值模拟潜山裂缝

    酉阳油茶籽油营养安全品质、油茶含油率特征和立地土壤评价

    李瑜张雨涵官开江鲍丽然...
    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酉阳油茶营养品质、含油率特征和生长环境,分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采于不同地层油茶果的含油率特征,评价了立地土壤养分及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酉阳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油料.油茶果含油率特征与地层关系显著,产于二叠系地层的油茶果含油率最高,其次为志留系,奥陶系最差,产生差异的原因应为不同地层土壤地球化学组成有差别.酉阳油茶立地土壤养分一般但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仅Cd存在少量超标现象,耕作时应科学辅以各种肥料,保证油茶健康生长.

    油茶籽油营养品质含油率矿质元素土壤养分重庆酉阳

    防城港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和来源解析

    庞国涛杨源祯谢磊李伟...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构烷烃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表征有机质来源的良好标志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 2021 年 9 月采集的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检测,对其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特征参数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在(67.51~850.08)×10-9(干重)之间,均值为 476.69×10-9(干重),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企沙半岛南部海域;主要由连续分布的n-C14~n-C35 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呈双峰分布,前峰群偶碳数优势,后峰群奇碳数优势;陆、海源烷烃比(∑T/∑M)、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源烷烃优势比(TAR)均指示研究区正构烷烃受陆源影响明显;平均链长(ACL)、烷烃指数(AI)和Pmar-aq进一步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草本植物;T-ALK/C16 比值表明研究海域受到石油污染影响;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形成于氧化环境.

    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比值来源

    七星关区耕地土壤G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作物的吸收关系

    张宏伟杨恩林焦树林王贵云...
    534-54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耕地土壤Ge含量特征及其与作物的吸收关系,对耕地Ge的开发利用及科学选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贵州省七星关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数据为基础,统计Ge的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该区土壤Ge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物对Ge的吸收规律.结果显示:七星关区耕地土壤Ge含量在(0.86~2.48)×10-6,平均值 1.74×10-6,与全国土壤Ge背景值相当.通过地统计分析,圈定富 Ge耕地面积 65 853.54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和西南部.农作物对土壤Ge的生物吸收系数(Ax)均小于 1%,均处于极弱摄取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耕地土壤富Ge成因及影响作物吸收Ge的环境因子,得出以下结论:①土壤Ge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同时受到风化成土过程的影响,并在七星关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丰富和偏酸性的土壤背景下,造成土壤Ge富集;②酸性土壤中,作物对土壤Ge的生物吸收系数(Ax)与pH呈弱负相关关系,而在中—碱性土壤中,作物对土壤Ge的生物吸收系数(Ax)与pH呈正相关关系,即偏酸性土壤是导致作物对Ge生物吸收能力低的原因.

    耕地土壤Ge地球化学特征生物吸收七星关区

    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叶及根系土中硒含量影响因素

    彭学锐陈翔周思裕
    545-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叶—根系土体系中Se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六堡茶核心产区六堡镇、狮寨镇主要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六堡茶茶叶、根系土、茶叶浸出液样品中的Se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茶园土壤中Se含量在(0.40~1.98)×10-6,平均值为 1.08×10-6;六堡茶茶叶中Se含量在(0.03~0.25)×10-6,平均值为0.07×10-6,富Se率为68%;茶叶浸出液中Se的浸出率在0~23.95%;研究区六堡茶茶园根系土中Se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及土壤硅铁铝率的控制;土壤中的P、N元素可促进茶叶对土壤中Se的吸收,而酸化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则会使土壤中的Se无法被六堡茶充分利用,建议通过适当的生物化学及农艺措施改良酸化土壤,以提高六堡茶的富硒能力.

    六堡茶根系土Se含量影响因素富Se农业广西梧州

    洪湖流域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郑雄伟胡明毅张芷宜徐元璋...
    55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 2021 年 10 月在洪湖布设 10 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6 门、49 属、66 种,其中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硅藻门.洪湖冬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7.85~42.45 mg/L,平均生物量为 22.35 mg/L.根据马格勒夫多样性指数(M)、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优势度(Y)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为中污染—重污染水平.建议从 3 个方面改善洪湖水质:①加大洪湖水体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下游和周边地区各类水污染物入湖量,对湖区内农村水污染开展及时、高效防治,合理组织水生浮游植物平衡收割;②加强水环境治理,逐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③加强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水污染防治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洪湖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调查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