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究性学习在博物馆少儿美育课程开发中的运用——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

    赵蕴涵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事实研究,自主发现事物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博物馆作为最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之一,其不仅是收藏中心、学术中心、文化中心,更是教育中心.文章以新乡市博物馆资源为切入点,从实际案例——新乡市博物馆与课外美育机构的"纹样之旅"美育活动出发,重点分析新乡市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总结出该课程案例设计的不足之处以及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新乡市博物馆中的应用方法和经验,期望能为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宝贵参考与启发.

    探究性学习博物馆课程美育功能

    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社教工作多元化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例

    王卉白凤歌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们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加速度及其对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在这样一个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革命纪念馆作为传承历史、培养国民认同、推动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教育(社教)工作作为纪念馆的核心功能之一,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它需贴合时代脉搏,引领公众精神文化风尚,同时满足日益多元的公众需求.文章通过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社教工作的实践探索和成果分析,提炼出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社教工作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而对未来革命纪念馆社教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社教工作多元化发展

    博物馆古籍展览陈列的困境与革新策略——以湖南博物院为例

    彭芳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展览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博物馆重要的展示内容.从湖南博物院古籍展览现状来看,由于缺少专业的研究和展品陈列设计,展示效果一般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展览数量及参展率低;二是展览互动性不足;三是展览技术和创新手段限制.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革新策略:丰富展览形式与提升参展频次,以提高古籍展览的数量和质量;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增强展览的教育深度和互动性;融入现代科技,拓展创新路径,为古籍文化的传播开辟新途径.文章旨在为湖南博物院乃至更广泛的博物馆界提供参考,以促进古籍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播.

    博物馆古籍展览陈列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宋明明张帅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涉及博物馆管理的多个方面,在藏品数量有限,陈展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应该多管齐下,创新展陈和宣传方式,开发博物馆衍生产品,多维度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对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陈列展览、博物馆教育、数字化和博物馆研学为切入点,全面分析目前博物馆在各个方面存在的短板,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博物馆品牌数字化研学

    文物陈列展示中艺术形象提升的研究

    王栋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壮大和繁荣,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文化设施正在继承和推广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化遗产.文物的展览展示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关键,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增强文物的艺术展现,使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更为突出,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研究的焦点话题.文章深入研究文物展示中提升艺术形象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文物陈列展示艺术形象提升策略

    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谈会在敦煌召开

    国家文物局官网
    105页

    试论清初渠县文庙的始建年代

    邓林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渠县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初渠县文庙的修建始于清康熙二年(1663),这是目前关于清初渠县文庙修建年代的一种较普遍看法,但缺乏较为可靠的文献依据.文章通过梳理方志等历史文献记载,对清初渠县文庙的始建年代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清初渠县知县雷鸣鲁开始修建渠县文庙大成殿的时间应为康熙四年(1665),至康熙五年(1666)雷鸣鲁方才完成渠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建工作.

    清代渠县文庙雷鸣鲁大成殿始建年代

    东周时期楚国"士"级贵族墓葬木棺研究

    兰天铃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湖南地区发现了大量东周时期楚国"士"级贵族墓葬,其木棺在器型、等级、地域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特征.文章收集整理了已公开发表的湖北、湖南地区保存较好的679座楚国"士"级贵族木棺进行研究.通过对楚国"士"级木棺的时代、等级、头向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器型变化、等级差异以及头向族属等变迁原因.

    楚文化"士"级贵族木棺

    高二适书学思想探微

    魏灿林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剖析高二适书法题跋,揭示其书学思想与艺术追求.首先,高二适强调用腕,倡导创作应"乘兴而发".此外,他尊崇晋代书风,而对宋代书风则持审慎批判态度.在笔法上,他追求方笔与圆势的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高二适书法题跋的分析,旨在展现其书学思想的丰富内涵.

    高二适书学思想用腕尊晋卑宋

    唐代"士"阶层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及其启示

    齐嘉杨硕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名篇和文物古迹,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唐代读书人通过科举、铨选和辟署释褐入仕,是当时客观历史背景下大多数才俊之士施展个人才能的一个途径.文章通过梳理唐代"士"阶层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不局限于当时历史语境下的讨论,以唐代制度对当今的借鉴意义为切入点,探寻其与当代人才引进、考核评价等制度的共性和差异,将历史文化研究与事关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将唐代选人制度中的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提炼出来,与现代人才观念交织、碰撞,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给予我们当下和今后的人才工作以启示.

    唐代士人人才选拔任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