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图片展的展陈优化:以"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暨龙年生肖海报作品展"为例

    赵艳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4年起,由中国文物报社、生肖文化传播联盟牵头发起,联合全国多家文博单位于每年春节期间推出生肖文物大联展.展览通过搜集全国范围内各博物馆馆藏生肖纹样文物,策划形成文物图片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较于有实物展品的展览,观众对待图片展多是走马观花地看过,很难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谈去深入解读,浪费了优秀的展览资源和策展团队的辛劳付出,文章以芜湖市博物馆设计策划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暨龙年生肖海报作品展"为例,从优化展览内容、研发社教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数字化助力展览、送巡展下基层等五个角度入手,总结图片展展陈优化的手段,以期策划出更多、更优的展览奉献给观众.

    图片展展览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通感与想象:人物类展览策展思路分析——以"又见新月—徐志摩与卞之琳联展"为例

    缪文君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物类展览通过综合展示人物故事来传递时代精神和文化传承,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式、选择什么视角去讲述,都会影响人物类展览的整体风格.策展注重"联觉""通感",可以扩大展览叙事趣味、激发想象力.通感与想象在策展中的应用有打开思维、拓宽空间叙事的作用,策展思路也跳脱出套路程式,空间设计更加注重人与空间的互动.文章以"又见新月—徐志摩与卞之琳联展"为例,探讨通感与想象在人物类展览策划中的实际应用与具体表现.

    人物类展览联觉通感展陈设计

    探索馆校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馆校合作项目为例

    李平英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承载着优质的文化资源,理应发挥宝贵的文化遗产所赋予的教育功能.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中,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博物馆和学校也成为教育上的最佳合作伙伴.如何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需求,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以及当地优秀的文化遗存,研究开发具有特色的馆校合作课程,将学科教育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中,文章对此类博物馆课程与学校课程协同合作的模式加以探讨,促进学生对家乡历史、人文的兴趣,鼓励学生探根寻源,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文化、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少年.

    馆校合作乡土文化跨学科三师课堂

    新形势下博物馆做好运营管理的有效举措分析——以郑州博物馆为例

    施榕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博物馆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全民族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使命,其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认识,文章从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情况与运营管理目标、定位出发,分析新形势下郑州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措施,以期能够为其他博物馆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形势博物馆郑州博物馆运营管理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罗丹丹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机构,其陈列展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陈列展览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展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呈现,还包括展览设计、展示技术、受众体验等多方面的创新与提升.然而,博物馆陈列展览仍存在展览主题不明确、缺乏互动性以及普及性不够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文章提出从故事性与叙事性、多样性与互动性以及教育性与普及性原则入手,策划高质量的博物馆展览,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文化繁荣.

    博物馆陈列展览高质量发展

    我国馆校合作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前瞻

    王秋华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我国馆校合作发展历程,可将其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以简单参观访问、资源外借等形式为主的萌芽期(1905-1949年);以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博物馆资源进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变革阶段(1978-2013年);博物馆纳入学校教学体系机制创建的深入阶段(2014年至今).为推进馆校合作更全面、更长效,未来还需在强化思想引领、唤醒全社会对博物馆教育价值的认同,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馆校合作保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系统化馆校合作师资培训体系等方面持续着力.

    馆校合作内涵要义历史进程发展前瞻

    提高博物馆讲解工作质量的路径探索

    吕晓璐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属于一座城市历史文化浓缩的展示区,而讲解则是博物馆与观众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因此讲解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观众对博物馆的参观质量,如何有效加强讲解工作质量也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博物馆讲解工作价值,从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现状入手,提出有效加强讲解工作质量的措施,以期为博物馆提高讲解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思路.

    博物馆讲解工作质量

    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跨文化视角下的博物馆实践

    张明建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博物馆实践中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文章分析了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实践,凸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阐述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以及博物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和潜力;分析了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策略建议,包括制定可持续的文物保护政策、发展绿色博物馆、推进数字化进程、加强博物馆与社会互动合作等;最后得出结论,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树立科学理念,创新实践路径,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推动合理利用,实现多方共赢.

    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跨文化博物馆实践

    浅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伏金兰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旅融合实践的不断深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场所,如今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之一.这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梳理近年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并列举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博物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社会职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文旅融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金文名物巿及时代特征

    张草吴晨赫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衣饰是册命赏赐中重要的象征名物,巿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巿最早用来遮蔽前体,后才逐渐演化为命服.巿或写作韨,熟皮制成,颜色、形制、花纹因身份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单就巿而言,不同级别、不同时间,出现的频率亦有所区别.

    金文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