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以奉节县美术馆书画藏品为例

    贺皓亮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防性保护是科学检测、调控文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方法,是当今世界文物领域保护的重要趋势.文章以奉节县美术馆纸质书画艺术藏品为例,阐述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分析了奉节县美术馆书画藏品保存环境状况,从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改善文物储存微环境、制定预防性保护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预防保护措施,确保馆藏书画藏品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中.

    书画藏品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控

    由敦煌本《观无量寿经》的新缀看写卷残损的原因

    鲍婧婧林依凤张磊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业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普查,发现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35号.根据内容、裂痕残字、行款格式、书风笔迹等不同信息比对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发现其中19号残片可以新缀合为9组.缀合后写本面貌更为完整,有助于判断写卷从藏经洞出土前后的残损情况.

    观无量寿经敦煌文献缀合残损

    明延绥镇清平堡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冯悦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城营堡是长城军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护长城文化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清平堡是明长城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一,其考古发掘成果是近年来长城考古重要收获.考古发现为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随着清平堡遗址考古进程的逐步推进,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关于清平堡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亟需解决.文章在介绍清平堡遗址的基本概况、分析遗址的价值及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清平堡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为长城营堡的保护利用提供思路、策略与方法.

    清平堡遗址长城保护利用区域发展

    基于数字技术的青铜器三维扫描与修复方法探索

    吕瑞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扫描技术已逐渐成为文物修复领域的重要工具.文章对青铜器的三维扫描与修复方法进行探索,首先对基于光学的三维扫描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其参数选择、优化和数据处理技术.其次,详细描述了实际操作流程,包括设备选择、扫描前准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讨了如何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青铜器的修复,从三维模型的模拟预览到修复后效果的评估.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证实了三维扫描技术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基于数字技术的三维扫描与修复方法为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维扫描技术青铜器修复数据处理与优化文物保护

    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出土五铢钱的分析研究

    段朝玮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样品中氯离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作者筛选出了适合的保护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步骤.此外,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墓葬出土的五铢钱进行金相和成分分析,作者还得出了关于这些钱币铸造关系的推测.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墓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出土五铢钱成分分析铸造关系

    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研究

    向旺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数字化技术文物记录文物研究文物展示

    内蒙古文物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

    武月清侯智国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建筑.文章对古建筑的分布、建筑结构特点以及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建筑的保护策略,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内蒙古文物古建筑提供借鉴.

    内蒙古古建筑保护与利用

    中国文字博物馆原创展览策划实例研究

    高蕾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公共资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博物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满足自己的精神渴望和追求.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原创展览为例,从策展理念、展览筹备、展览实施、展览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剖析.

    博物馆原创展览策划文化自信

    面向弱势群体的博物馆教育探究——以开封市博物馆为例

    陈艳鸽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服务全社会的公益性机构,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现阶段,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教育职能的发挥,而博物馆教育应该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存在视听障碍、行动不便等问题的弱势群体由于其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更应该受到重视.文章以开封市博物馆为例,阐述面向弱势群体如何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究博物馆弱势群体教育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博物馆教育助力提升弱势群体教育素质和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开封市博物馆弱势群体博物馆教育

    浅析回译在文物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妇好墓文物为例

    桑雨心雷简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博物馆展品的英文公示语至关重要.妇好墓出土文物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张特色名片,其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却有所缺失,未能有效发挥其文化传播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着眼于妇好墓出土文物的英文公示语,依循回译性原则,浅析回译在英文公示语中的应用及可能性,进而为英文公示语在传播展品内涵与文化方面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类文物公示语的英文翻译提供可能性.

    回译文物翻译公示语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