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线电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屈永欣

月刊

1003-3106

gch4954@163.com

0311-86924962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590号

无线电工程/Journal Radio Engineering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无线电工程》(月刊)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以跟踪遥感遥测遥控学科发展、交流测控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河北省出版物印刷优质产品(一等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用航空地空通信频率复用分析

    潘云飞孟水仙方旭徐如兰...
    2602-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民航航班量持续快速增长,机场及空域系统承载的空中交通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空中交通流量与空管保障能力、空域容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在有限的频率资源内有效提高民航频率资源利用率是现阶段国际民航界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对机场之间地面频率、塔台频率、进近频率、区域频率的复用间距进行了分析,结合现有民航行业技术规范,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具体量化计算给出了实际运行中地空通信频率复用间距的计算与分析方法,解决由于跨区域异地复用频率产生同频干扰的实际运行问题.

    甚高频频率复用同频干扰

    基于改进环境编码的无线电环境地图预测方法

    田茂源冯菊唐彪薛文杰...
    2610-2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相比传统预测无线电环境地图(Radio Environment Map,REM)方法有着预测时间快、精度高的优点.然而模型为了保证预测的精度往往需要设计复杂的网络进行训练,导致耗费大量的训练时间.为降低模型的训练时长,实现REM快速构建,提出了一种改进深度学习模型结合环境编码的REM构建方法.该方法在深度学习网络结构中,通过利用轻量级视觉转换器(Mobile Vision Transformer,MobileViT)模块替换传统模型的卷积模块,增加了模型的全局视野;在输入数据预处理中,引入电波传播机理,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图像的一维熵,通过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的路径损耗与天线位置图进行环境编码,进而与城市环境地图作为共同输入.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训练阶段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所提出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能够对模型训练起到加速的作用.

    电波传播无线电环境地图路径损耗预测深度学习图像生成

    一种高隔离度陷波UWB-MIMO天线设计

    李其强王新杨凯赵义...
    2618-2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日益丰富的通信需求,提出了一款具有陷波特性的高隔离度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采用微带天线作为基础模型,基于对称切半法实现了天线单元的小型化,利用在辐射单元上电流较为集中处开槽的方法实现滤波特性,通过在地板上加载T型枝节与方向图分集技术相结合有效减小了 MIMO天线单元间的耦合能量.基于仿真模型进行实物加工,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工作带宽可完全覆盖3.1~10.6 GHz,所设计天线阻抗带宽覆盖陷波频段为5.0~5.9 GHz,在该频段内增益下降明显,在通带频段内天线单元间的隔离度大于20 dBi,包络相关系数(Envelo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ECC)小于0.05,方向图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度良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线结构紧凑且电性能良好,为UWB滤波通信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陷波高隔离度超宽带多输入多输出

    基于空分天线的雷达大气目标探测技术研究

    王斯正任雍陈俊周亭亭...
    2624-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拓展新型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Mesosphere-Stratosphere-Troposphere,MST)雷达测风工作模式,提高测风数据的时间分辨力,基于全相关分析(Full Correlation Analysis,FCA)方法与大气散射模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MST雷达的空分天线(Spaced-Antenna,SA)测风模式.通过大气散射模型结合雷达实际阵面分布与工作参数产生仿真时域信号,讨论了不同相关函数、相关函数拟合方法以及MST雷达不同天线尺度对雷达测风结果的影响.为验证测风模式的有效性,将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不同的测风结果与模型中风场真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测风模式仿真计算得到的风速、风向结果精度较高,符合雷达实际探测要求.

    空分天线模式全相关分析大气散射模型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雷达风场测量

    一种改进的群组机器人网络路由算法

    李明明邵立鹏
    2633-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群组机器人系统在应急场景下移动频繁、能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与速度的分簇自组织按需距离矢量协议(Clustered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 Based on Energy and Speed,ESC-AODV),以延长群组机器人网络运行时间,提高通信可靠性.用路由性能代替跳数作为路由判据,目的节点在重复接收到路由请求(Route Request,RREQ)数据包时,若路由性能更小,则回复路由应答(Routing Reply,RREP)数据包,以此选择更好的路由,引入分簇结构,通过簇头和网关组成的骨干网络减少广播洪泛次数.实验结果证明,节点数量多时,改进的ESC-AODV协议在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同时,平均端到端时延、数据包投递率、吞吐量和路由开销均优于AODV以及基于能量、负载和速度的 AODV 路由协议(AODV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Energy,Load and Speed,ELS-AODV).ESC-AODV 协议能够节约网络能量,提高可靠性,获得更优的网络性能.

    群组机器人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跨层分簇能量

    受古铜币灵感设计的太赫兹多波束调控反射编码超表面

    李银飞杨晟凡李明星秦瑶...
    2640-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太赫兹器件在多个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领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是这些器件一般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且对圆极化较敏感.为了克服这一限制,从中国古代铜币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一种多频点的太赫兹编码超表面,该结构由单元"0"和单元"1"构成.通过相位编码构造的1-bit太赫兹超表面可以在x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的入射下分别在3个频点实现不同的反射波束分裂功能,进一步通过改变1-bit编码超表面的半径,可以构建2-bit太赫兹编码超表面,实现波束偏转功能.利用幅度差异可以构造幅度编码超表面在x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的入射下实现空间成像功能.所设计的超表面解决了仅利用相位或幅度编码进行太赫兹波前操纵的问题,克服了传统器件只能在单一频点工作和对圆极化波敏感的缺陷,为太赫兹通信领域的应用提供巨大潜力.

    太赫兹编码超表面多频点圆极化不敏感太赫兹成像太赫兹波束分束

    基于迭代判决反馈的移动短波信道频域均衡技术

    刘洵李国军刘驰
    2649-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速移动短波信道下信号多径干扰严重且机动平台能量十分受限,针对多载波技术的高峰均功率比以及高复杂度所引起的高功耗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块判决反馈均衡(Iterative Block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IBDFE)的新型单载波频域均衡(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SC-FDE)技术.与传统的迭代块判决反馈频域均衡结构不同,其特点是采用双重IBDFE结构,其中一路信号的输出作为反馈滤波器的输入,并引入残余码间干扰消除(Residual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RISIC)技术.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移动短波信道场景下,与传统结构算法相比,复杂度相近,但误码性能更好,通信系统可靠性更强.SC-FDE技术相比于多载波技术,功耗较低,更加适用于对能量有一定要求的机动平台短波地空通信.

    移动短波通信迭代判决反馈频域均衡无线通信

    一种面向多RIS的LMMSE信道估计方法

    朱鹏博朱勇刚安康王浩...
    2657-2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ituation Information,CSI)是RIS反射相位矩阵优化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获得精准的CSI,针对多RIS辅助的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MISO)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训练序列优化和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LMMSE)方法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LMMSE方法估计级联信道的CSI;在所得CSI的基础上,对RIS的反射矩阵和基站(Base Station,BS)发射的训练序列进行了联合优化,最小化原本信道估计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进一步提高了信道估计的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信道估计方法和双RIS联合训练反射矩阵与训练序列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与各种基准方法进行比较,具有更高的CSI估计精度.

    多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训练反射矩阵优化训练序列优化线性最小均方误差

    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算法研究综述

    郭小莹赵淑苹
    2664-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种智能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路径规划、避障导航和协同控制等方面,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原始的单个算法如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蚁群(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和动态窗口算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等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因此,许多学者对各种算法做出改进,主要可以归纳为4类:基于搜索的路径规划算法、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算法、基于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和基于智能仿生的路径规划算法.这些算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以提高算法的适应性、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等能力.通过对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算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了解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研究及算法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综述

    无人机射频指纹识别方法综述

    王豪罗俊松王惠明王梓斌...
    2672-2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也带来了一系列隐私和安全问题.因此,对无人机的检测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目前通过射频指纹识别无人机的方法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无人机射频指纹系统的各个步骤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各种无人机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通信方式和射频指纹的形成机理与特性.根据信号收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4个阶段,对无人机射频指纹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讨论了无人机射频指纹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对当前无人机射频指纹研究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与展望,包括射频指纹数据集缺乏、射频指纹稳定性、射频指纹的唯一性以及深度学习在射频指纹应用领域的探索,并进行了全文总结.

    无人机射频指纹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