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型电脑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型电脑应用
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
微型电脑应用

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

朱仲英

月刊

1007-757X

smcaa@sjtu.edu.cn;smcaa@online.sh.cn

021-62933230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铸锻楼314室

微型电脑应用/Journal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协办,并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计算机应用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85年1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广大读者和计算机业界的支持和厚爱,江泽民主席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在长期办刊实践中,本刊形成了学术性和实用性并重的特色,主要栏目有:院士专家论坛、技术专题、研究与设计、开发应用、技术交流、学习园地等,它面向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电脑应用爱好者,沟通技术开发的信息渠道,为科研设计和推广应用牵线,为公司企业和各界用户搭桥。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可作为高校、科研机构等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YOLOv8的轴承故障图像识别方法

    安广析姜利坤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长时间运行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轴承往往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如磨损、裂纹和松动等.传统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目测或简单的图像处理技术,存在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深度学习技术在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基于YOLOv8模型并引入全注意力机制(GAM),提出一种新的轴承故障图像识别方法.在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上进行损失函数的消融实验,并与YOLOv8、SSD模型和Faster-RCNN模型进行比较实验,验证了所使用YOLOv8的高效检测性能.

    轴承故障识别YOLOv8全注意力机制一阶段检测

    面向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Bi-LSTM算法设计

    于继江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时,往往存在误报率高及准确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结合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优点,并将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进行改进,设计一种面向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算法.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在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5种不同类型的攻击方式下,CNN-Bi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4.8%、90.2%、96%、90.5%和93.7%,误报率分别为5.98%、7.2%、5.23%、6.84%和6.49%.这些数据表明,设计的Bi-LSTM网络在安全入侵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入侵检测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

    基于事故树与直觉模糊集的10kV配电网互联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徐颖
    226-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自然故障或网络攻击导致的信息失效事件频发,10 kV配电网互联安全状态存在评价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对此,研究基于事故树与直觉模糊集的10 kV配电网互联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直觉模糊集,处理10 kV配电网基础数据,建立事件上下位关系类型,定义配电网中不确定性的运行状态.分析配电网运行流程,结合供电能力和运行水平,选择综合性评价指标,设置安全评价规则,构建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事故树计算评价指标重要度,按照基本事件的安全影响程度,构建配电网互联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供电分区10 kV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当应用所提模型后,能够真实反映O、P、Q 3个分区的可靠性隶属度,与配电网的真实运行情况相符合,能够真实地反映配电网运行情况,当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跟踪,缓解信息失效问题.

    事故树直觉模糊集10kV配电网安全状态可靠性隶属度

    基于无人机在社会治理应用中的标准制定和规范分析

    钱雷
    230-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作为当代科技的杰出代表,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为现代化治理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电力巡检、水务监测、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无人机所展现出的卓越效能充分证明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与变化,构建全面而严谨的标准体系,以及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以确保无人机能够安全、合规且高效地运行,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围绕这一核心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无人机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动其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无人机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领域与现状,以及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无人机技术社会治理标准制定操作规范

    多站融合场景下微能源网多目标需求响应联合优化模型

    张阿锋
    234-237,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配置多种分布式能源,研究多站融合场景下微能源网多目标需求响应联合优化模型设计方法.以状态目标的最佳位置为前提选择"时差—时差"定位方式,在多站融合场景协同下建立源支路与节点的关联矩阵,通过定点能量平衡方程建立调度目标联合优化模型.引入雷达检测技术,转换能源多目标需求响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进行削峰填谷的优化配置,能促使每种负荷总量下降:通过对春秋季节内电负荷的峰谷值控制,可将最大峰值500 kW优化至180 kW;夏季节冷负荷的峰值为1200 kW,优化后峰值为300 kW;冬季热负荷的峰值为1400 kW,优化后峰值为400 kW;能够保证电、热、气、冷等多种能源的灵活交互.

    多站融合需求响应微能源网能量互动能源流

    分布式光伏电站机械逆变器无差拍控制

    呼木吉乐图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差拍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网与逆变器之间的功率波动、电压谐波等问题,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电网稳定性.为此,提出分布式光伏电站机械逆变器无差拍控制.在确保输出电流工作在平衡点的基础上,计算分布式光伏电站平均输出电流.结合平均输出电压和平均输出电流计算结果,获取相对稳定的功率表达式.通过控制机械逆变器电压和频率,利用泰勒公式计算下一次采样周期,以实现机械逆变器无差拍控制.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谐波畸变率处于0.01以下,能够准确控制机械逆变器,确保光伏电站运行稳定.

    分布式光伏电站机械逆变器无差拍控制直流母线谐波畸变

    融合GCNN与GRU的网络空间安全实体识别方法

    张国章
    24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允许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资源共享和在线活动,这种开放性容易导致网络被黑客攻击.通过识别网络空间安全实体,可以分析其行为模式和特征,从而预测和预防未来的网络攻击.因此,研究融合广义同余神经网络(GCNN)与门挖循环单元(GRU)的网络空间安全实体识别方法.建立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提取文本句子中的字嵌入、段嵌入以及位置嵌入表示,获得语料库的特征信息以及实体的具体位置.由双向GRU获取文本句子的上下文语义信息,经过GCNN的卷积运算后,输出最佳特征向量,即网络空间安全实体识别结果.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始终在95%以上,F1值最接近1,网络空间安全实体识别结果精准,可有效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实体识别BERT模型双向GRU卷积运算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通信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系统

    文涛李夏周海鹏李文远...
    247-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合理监控电力通信信息数据,为电力企业精准决策与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通信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单元负责采集电力通信信息数据.经过数据标度转换,数据量纲统一,完成数据降噪,并通过神经网络完成数据压缩,压缩后的电力通信信息数据通过通信层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到电力通信信息数据后,由数据挖掘与控制模块通过构建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电力通信信息数据异常监测模型,识别电力通信信息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完成相应的电力通信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电力通信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工作中数据监控能力较强,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可收获较理想的数据自动化监控效果.

    人工智能电力通信信息数据监控自动化多层卷积数据清洗

    GPS定位技术下集中式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安全距离确定方法

    丁湧金鑫张昊黄学能...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集中式光伏电站无人机(UAV)巡检时光伏电站自身电场对无人机巡航距离判断造成的影响问题,引入GPS定位技术,提出无人机巡检安全距离确定方法.利用GPS定位技术,定位无人机巡检过程中相关目标.结合有限元理论构建光伏电站有限元模型,获取无人机—导线之间间隙起始放电电压以及光伏电站的间隙放电时无人机的最大电场,并设定电场阈值,结合GPS定位结果与光伏电站的电力设备电场分布,获取安全巡检距离测量方程,实现无人机巡检安全距离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无人机巡检安全距离确定时,测量精度高、效果好.

    GPS定位技术集中式光伏电站无人机设备巡检安全距离确定

    内嵌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技术

    张峰许叶林韩保锋安宇...
    255-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技术中参数的复杂多样性与随机不确定性,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实现用户侧与需求侧用电平衡,研究内嵌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技术.基于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结构,构建包含负荷资源和储能资源的用户侧需求响应模型,便于考虑用户需求响应调整用户侧用电方式,产生可中断负荷或转移负荷.需求侧响应以用户补贴费用最低、系统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结合负荷侧、储能设备、可控分布式电源、电网功率平衡约束条件,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通过交叉、变异运算求解获取需求响应补贴费用最低、系统损耗最小的协同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情景下,经过本文方法协同优化后,可降低热电出力,增加系统风电消纳空间,将电价高时期负荷转移至低时期;实现用电负荷平衡,在负荷低时有效提升风电消纳空间,提高供电效率,减少成本损耗与需求响应成本.

    内嵌需求响应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新型电力系统热负荷电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