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课标下《我是猫》的导读教学策略

    邓天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是猫》在名著阅读中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如幽默趣味、讽刺手法和死亡的哲学思考等都是开展名著教学的重要资源.2022年版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文学阅读中通过联想想象,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以此为背景,教学策略的制定拟从学习讽刺手法、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完善学生个性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的实施可能性.并且结合课文《背影》进行延伸拓展,完成语文学习迁移的过程.

    《我是猫》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赤壁赋》课堂教学新探

    谭庆华方向红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壁赋》属于选文类型中的"定篇",《赤壁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苏轼"超旷"的文化人格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确定《赤壁赋》的学习目标是"怎么教"的前提,"课标"与"教材"关于怎么教学的各种论述是相对不足的,至少有一半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具体操作."情境化"与"大观念"可能是《赤壁赋》怎样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最后简要分析评价了一个《赤壁赋》课例.

    《赤壁赋》苏轼中国古典文学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周婷李文浩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般包括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中教师叫答小组及答案展示、答后教师及时评价小结四个环节.从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面临着合作学习理念理解有偏差、合作学习内容设计不合理、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刻板化、合作学习教师定位不准确、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运用提供借鉴,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有效合作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策略

    "元批评"的祛魅:论文学批评的起源

    王秋实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上古时期文艺现象的考察,中外的"元批评"实践共同表现出通过直接修改文学文本的方式而达成批评意图的形态特征.同时,在"元批评"的发生离不开"元话语"和"元价值"的推动和催化,而二者在中外不同语境中的所指也各有不同.中国的"元话语"表达了对于集体利益和道德情操的注重,体现了强调人与外界需保持和谐、人对自我需保持内省的内倾性"元价值";西方的"元话语"则表达了对于自由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追求与向往,背后承载着发扬个体自由和个人奋斗的外倾性"元价值".

    文学批评起源元批评元价值元话语

    从《南方的岸》看知青文学的理想主题

    刘国爱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捷生《南方的岸》围绕着"理想"关键词展开叙述,通过"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的今夕对比,孔捷生构建起一个纯净浪漫的理想发源地;小说中他者的存在,起到巩固、净化精神家园的作用;最后回归海南的情节模糊了理想发源地,赋予理想"彼岸"式的特点.这样的书写创造了一条理想主义的道路,但也隐藏起历史的真实,遗留下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的时代难题.

    孔捷生《南方的岸》青春理想主义

    互联网+背景下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研究

    李思元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托邦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乌托邦文学的审美问题,既是对传统乌托邦文学研究的一次拓展,又是对乌托邦文学发展历程的一次简单性回顾.因此,本文拟在解析乌托邦文学与审美两个关键术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乌托邦文学的审美问题进行一次客观地分析.

    乌托邦文学乌托邦审美研究个案分析

    古典派侦探推理思维风格化之文本反映——以侦探小说《古希腊棺材之谜》为例

    雷治民万涛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希腊棺材之谜》被公认为西方古典推理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与作者同名的天才侦探埃勒里·奎因正式崭露锋芒,勾勒出个人特征鲜明的奎因式推理思维.小说文本设置的多次悬念和反转促使该思维模式不断加以完善,进而贯穿作用于整个国名系列作品的推理解谜之中;此外,这般创作手法从文学功能上与接受美学所倡导的"走向读者"相符,重视读者的品阅参与感,据此理论基础,侦探奎因的推理思维可通过文本反映和读者反馈实现愈加具象化地回溯.

    推理思维接受美学《希腊棺材之谜》风格化文本反映

    古代边塞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探析

    陈春燕王波平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塞诗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征人、敌寇和思妇最为典型.综观人物形象,情感丰蕴,感叹边塞生活凄苦,于抗敌具备信心,始终满怀爱国之情.把握和理解边塞诗情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边塞诗人物形象情感体验人物理解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电影符号

    张家齐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符号是影片表意的基本单位,在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电影符号的运用显得惟妙惟肖.本文运用电影符号学的原理,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第二电影符号学"和一般符号学等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中符号的内涵意义进行阐释.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的叙事结构来看,影片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叙事性;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影片风格和受众心理来看,影片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出与观影主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从一般符号学来看,影片中对钟表、街边周围的箭头以及螺旋形的图案等符号的运用体现出导演的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影片《罗拉快跑》中电影符号的解读,展示电影符号学从能指向所指的动态转变过程,挖掘电影影像符号的意义,以期进一步激发读者深入理解本影片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质.

    符号学电影符号学《罗拉快跑》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智慧形象

    冯孟静李靖靖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得到专家认可,也赢得观众喜爱的动画电影,而丑丑却智慧无比的哪吒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哪吒拥有着智慧和力量,他可以破坏一切,也可以造福人们.在他成长过程,我们似乎可以解读智慧的本质.那么,何为智慧?作者翻阅《论语》、《老子》等相关书籍,总结出智慧的内在含义,并从镜头角度等视听方面解读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并分析哪吒的无比智慧,提炼人生立足社会的道德品质.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正义镜头角度智慧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