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叶赛宁诗歌的乡村意象与民间文化意蕴

    张芳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赛宁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拥有经典地位的诗人,他始终坚持文学现实主义的原则,将自己的创作深深植根于俄国的民间文化生活以及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遗产宝库.民间文化是理解叶赛宁创作的重要通径,也是解读叶赛宁诗歌的重要谜底.诗人叶赛宁与其诗歌中融入俄国乡村血液的自然万物拥有着彼此相通的生命韵律,仿佛是一个通达万物并与之感应的存在,可以见出由民间原始生活所带来的情感与思维影响;诗歌中"有机形象"的构建包含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意蕴,折射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心灵.

    叶赛宁诗歌意象民间文化

    《天净沙·秋》与《天净沙·秋思》对比赏析

    邓坤乾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中白朴和马致远都曾写过一首关于主题为"秋"的小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意象分析、音韵结构、意境表达等四个方面去对比赏析这两首小令.

    白朴天净沙马致远对比赏析

    《桃花扇》中李贞丽的形象塑造

    郭师语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历史上豪爽重义的李贞丽相比,《桃花扇》中的李贞丽温柔善良、疼爱女儿,同时又有着社会下层小市民的爱财重利,胆小怯懦.孔尚任在写作时,对这一人物进行了迥然不同的变形加工,使人物变得更加丰满立体.李贞丽这一形象凝聚了明末清初社会下层群众的共同特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小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孔尚任把她塑造成了侯朝宗和李香君二人爱情的促成者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同时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之美.

    《桃花扇》孔尚任李贞丽

    泉镜花独特写作风格下的《高野圣僧》解读

    曹书研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泉镜花作为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三百多篇作品,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小说作品.《高野圣僧》是使泉镜花在文学界声名大噪的巅峰之作,也是集幻想和浪漫于一体的一部经典作品.镜花写作时精妙的手法、精巧的构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这部作品中的情节仿佛跃然在眼前的真实画面,加之层出不穷的奇特故事结构、鲜明的色彩呈现、读起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无一把人物和情节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本文旨在选取《高野圣僧》这一流行度较高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试图从不同角度呈现出镜花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艺术,解析作者的多层次的故事构思和精确用词产生的多种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笔下传达出的美妙的精神世界.

    泉镜花《高野圣僧》"镜花式"行文构造语言

    《盛开的樱花林下》中樱花的形象

    冯梦娜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坂口安吾是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安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发表的一篇体现其独特樱花观的短篇小说.坂口安吾在小说中对军国主义时期所构筑的樱花神圣的形象进行了解构,并提出了安吾式的樱花观.本文试图以《盛开的樱花林下》中出现的"樱花"为视角,考察小说中的樱花形象以及背后的现实意义.

    坂口安吾《盛开的樱花林下》樱花日本文学

    语文教材中物质民俗文化的教学策略

    王若裕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民俗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物质民俗涵盖了建筑民俗、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以及商业、交通民俗,它们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都得以体现.正确认识物质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有利于积极探究初中语文中物质民俗文化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物质民俗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质民俗文化,积极开展物质民俗文化专题活动,促进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植学生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底蕴.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物质民俗教学策略

    《平凡的世界》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罗永杰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语文课程蕴含广泛的思政资源,在融入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孔祥云、王书芬主编的教材《大学语文》中的篇目《平凡的世界》(节选)为例,探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课文《平凡的世界》(节选)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在人文精神、职业精神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实践分析,反思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发挥大学语文的课程优势.

    课程思政高职大学语文《平凡的世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黄紫凌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初中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学生更好地了解、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文化创造力、社会凝聚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特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传统文化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传统文化教学实现的改进策略,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综合性学习中传统文化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下师范生沟通表达能力提升的策略

    杨革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2022版新课标颁布,国家已把核心素养放在深化课改、立德树人的首要位置.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核心素养理念下,师范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也应对接基础教育语文新课标,培育师范生终身发展和适应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是关乎师范生终身发展、关乎师范生适应岗位需求的核心技能,探索提升师范生沟通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是教育之需,是时代之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师范生沟通表达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向婉婷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要求给学生"减负",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中,如何兼顾两者,做到"减负"不减"质"?笔者认为要从作业设计理念,作业完成路径以及作业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双减核心素养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