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困境与发展

    孟祥旭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如果说1978年的关键词是"混沌初开",那1979年则是"跃跃欲试".同一时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也开始获得了现代化的初步进展,并开始逐渐形成课程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等角度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从1978年至今的困境与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困境发展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对中学生自学的启示

    赵腊梅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由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六个步骤组成."六步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六步教学法"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先分析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再探究该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示.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用文学鉴赏能力优化传统文化的价值

    马冬艳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人们重塑自我的过程中,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学鉴赏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价值意义重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本文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教育方法和措施,着重探讨了文学鉴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价值,并深入思考今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与意义.

    文学鉴赏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有效路径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的矛盾与悲慨

    彭玲芳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筑了一个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在平静的文字下,也记录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背叛与摧毁、迷失与遗忘、幻灭与缅怀,饱含着深深的矛盾和悲慨.读懂这些,就能深入解读陶渊明,读懂陶渊明作品的底色.

    陶渊明理想《桃花源记》矛盾悲慨

    初中诗歌单元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董久红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初中语文诗歌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并设置三个学习任务:学习鉴赏诗歌、诗歌朗诵、诗歌创作.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阅读、实践与写作的训练模式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与诗歌单元的特点相契合,教师可以将诗歌单元的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结合起来.在项目预备阶段,聚焦核心知识,明确本质问题,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在项目实施阶段明确学习路径、自主探究、制作项目成果;项目结题阶段,进行多方面的量化评价.通过诗歌单元的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特点;有感情、有技巧地进行诗歌的诵读;有条理、有逻辑地实现诗歌的创作,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统编初中语文诗歌单元项目化学习

    王夫之"兴观群怨"说新探

    曲柄烨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观群怨"是孔子对于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总结,王夫之在前人偏重其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即"兴、观、群、怨"各自发挥其规范作用,同时四者因"情"联结作为一个文艺系统相互关联影响,并通过诗作将诗人与读者相互联系,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兴观群怨"王夫之

    如何把握白居易诗学观的人民性

    蓝日强谭菲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居易诗学观的核心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他的诗为时为事而写,崇尚写实,通俗,讲民本,讲功利,追求情采的统一,主张根情说,这对今天有积极意义.今天,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这与白居易的诗学观是一致的.然而,白居易的诗学观又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有不科学和尚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去扬弃.

    白居易诗学观人民性把握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禚卿步进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是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该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是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该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所具备的特征与该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模式情境认知与学习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

    夏润王妍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习课是为了应对高考人才选拔需求,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对高中所学知识的复盘、深化、突破过程,高中通常会有三轮复习,一轮回归课本,重梳理、重在建构知识体系、二轮复习抓专题、重整合,旨在迁移和运用中落实知识、三轮复习重练习,在实战演练中查漏补缺.然而复习课却容易出现教师授课"讲练评"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结构零散、知识转化力弱、知识创造力差等学习浅表化问题,文章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准、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出高考复习课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即利用思维导图这种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以其系统、结构、可视化等工具性介入课前、课中、课后以构建有系统、重联结、重落实的课堂,以其联想、整合、分析的思维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形象、逻辑、批判思维能力,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在师生共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结构化,在思维的发散中把握知识的体系,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思维导图既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也是一种深度思维方式,妥善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复习课摆脱浅表化、碎片化从而走向系统化、深度化学习.

    深度学习思维导图语文复习课

    基于审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

    秦婕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审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通过"读诗文、悟诗境、拓诗眼"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构建学生的审美经验、实现学生的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

    审美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