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冯友兰《新原人》关于人生境界的解读

    孙露瑶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里,基于"觉解"这一概念对人生作了四个层次的概括,即将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由于人与人之间觉解程度的不同,这四重境界也表现为层层递进的关系,认为"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通过对于"宇宙""大全"的把握进而根本性的提升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对于人生境界的解读蕴含了其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接续和发展,表明了冯友兰对于人生意义的不断思考,希望人能够立足于现实世界不断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积极实现自身理想,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全的人.

    冯友兰《新原人》觉解人生境界

    祥瑞:瑞物的德行诠释与圣人形象

    邵晨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物是祥瑞意象表现的重要载体,显示出了丰富的哲学内涵.首先,通过瑞物这一物象挖掘引以为常的祥瑞文化中"德"的深层意义;其次,就瑞物出现的标志性事件"王者德至"来说,阐明祥瑞文化中建构的圣人王者的形象,指出人世君主自比为圣人王者;其次,就人类整体而言,指出祥瑞文化中的圣人形象、中国的圣人形象与古希腊柏拉图所建构的"哲人王"显示的共同之处——塑造了一个睿智而厚德的完美"他者";其次,以修身克己的修养功夫回应祥瑞文化中"王者德至"的实现路径,而不是"地出瑞物"、"天应祥瑞"的简单设定;最后,阐明圣人形象这一"他者"对"自我"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祥瑞德行瑞物圣人王者

    蜀地蚕桑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探析

    汪洋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地一直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国第一大粮仓".其蚕桑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蜀国未立到如今的四川,蚕桑文化一直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蓬勃的繁育着,其中蜀绣精巧的技艺及精致的绣品就是蜀地蚕桑文化所孕育的最好结晶.本文试从文献入手,溯源蜀地蚕桑文化,传承与挖掘丝绸之路历史的深厚积淀.

    蜀地蚕桑蜀锦

    高校儿童文学教学中的理论拓展

    彭应翃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理论是高校儿童文学课程中必然涉及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大多数该课程的配套教材中,对理论的探讨并不深入.儿童文学领域的一些相关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微妙,例如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书写禁忌、儿童文学的成人性等.课堂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基本概念、范畴、文体、特质等的同时,若能引导其对教材中语焉不详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质疑、讨论、辨析,将有利于研习者专业素养的提高,亦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儿童文学高校教学禁忌成人性

    从隐喻学视角为MOOC本土化觅名

    晏刚张健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2012年MOOC技术传播到中国以来,学者们对其译名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他们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标准各异,所以,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鉴于此种情况,本文拟从隐喻学视角系统分析MOOC的翻译问题,着重阐释MOOC和其汉语译名"牧课"的契合度,以期为广大师生深刻理解MOOC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MOOC本土化隐喻学牧课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