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粤语"记认"词汇化探析

    吴倩莹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语中"记认"仅作名词,它大约起源于宋代,是短语"记认"词汇化的结果。"记认"本为"记"与"认"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并列式双音节短语,在发展过程中,因语义界限模糊、双音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句法位置的演变等原因,促使"记认"实现词汇化。此外,在词汇化过程中,"记认"与换序形式"认记"存在用例数量的差异的原因在于语音的制约。

    粤语记认词汇化

    走进低调而张扬的语文名家程少堂

    杜静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01年提出"语文味"的命题,"语文味"语文已形成独特体系,在语文界成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钻研"语文味"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从程少堂的个人经历出发,梳理"语文味"理论体系的时间脉络,结合案例分析"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探究程少堂的教学风格,最后形成笔者对"语文味"语文的思考。

    语文味程少堂教学风格

    GPT-4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挑战

    成婷婷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发展的科技已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GPT-4作为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能够根据给定输入或上下文生成流畅、连贯且富有逻辑的文本内容。GPT-4的诞生将在语文教学领域掀起一场科技革命。GPT-4为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例如在文学创作方面,为写作者提供更丰富的灵感、建议甚至示范;生成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充实写作素材并提供辅助工具。此外,GPT-4还可为语文阅读理解提供更多支持、参考和分析,通过问答系统、摘要生成器、评论生成器等多种形式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然而,GPT-4也给语文教学带来挑战:如削弱创作主体性和原创性,导致作品质量降低;影响读者的选择性和批判性思维,改变阅读习惯。此外,使用GPT-4是否构成抄袭及其对生成文本版权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摘要生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中描绘了杨贵妃从被选入宫、成为皇帝宠妃,到因安史之乱离别长安,在马嵬坡悲剧收场的命运沉浮。

    语文教学GPT-4技术文学创作阅读理解教育挑战

    "初心"的传统文化意蕴

    张辉辉陈超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心本心"是孟子思想的价值核心所在。良心本心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是人的内在品质、品行以及精神追求,是人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动力和归宿。良心本心贯穿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因人有良心本心而后有仁义之行,有仁义之行而有仁义之政。在孟子"良心观"视域下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既是对孟子学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体现了"初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特色。

    良心初心创新性发展

    大阪汉诗坛对王世贞的接受探索

    陈慧慧傅少鹏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儒学兴盛的江户时代,随着大量汉诗书籍传入日本,日本的汉文学发展逐渐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滞后性,进入了日本汉诗发展的鼎盛时期。江户中期,日本学者荻生徂徕在接受了以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明七子的诗学思想后,建立了以复古为基调的古文辞学派。然而,当时大多数的江户学者对于王世贞及明七子的认识并不全面。本论文以大阪学者菅沼父子编撰的王世贞和刻本《弇园诗集》为中心,对王世贞在日本的受容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当时日本汉诗坛对王世贞的主流认识,也反映了大阪汉诗坛兼容并包的文学氛围。

    王世贞汉诗江户时代复古派

    体认语言学之哲学渊源与实践探究

    宋依晓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是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把哲学知识搞透,用哲学思路研究人文学科是必由之路,反之语言学理论的出现是时代思维的产物,哲学思想的映射。语言学研究可以向哲学输送新理论或新观点,推动哲学向纵深发展。体认语言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之上的本土化修补,坚持"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代表着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前沿。探析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梳理体认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展望其应用前景,有助于体认真实的世界,加强语言文化建设和交流,丰富语言学科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实现"立民族之林"中国梦。

    哲学体认语言学唯物论人本观认知语言学

    当代昆曲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

    储意扬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昆山市昆曲教育模式可划分为文化教育和表演技法教育。文化教育囊括景观建设和代际传承的"濡化"教育以及创新剧目和跨媒介"昆曲+"的"涵化"教育。表演技法教育则侧重探讨昆曲在小昆班、曲社、昆曲夏令营三个主阵地的教授情况。基于对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优化当代昆曲的教育模式的可行之策,即昆曲普及和昆曲传承两手抓、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沉浸式教育的转变、探求更为正规系统的教学模式。

    昆曲教育模式昆山

    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张海杰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各界学者对教学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基于当时迅猛发展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了数十种教学法。各种教学法相互吸收和借鉴,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法流派。本文详细论述重视书面语忽视口语的语法翻译法和排除母语利用直观手段讲解目的语的直接法,由于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在教学中能够实现彼此的互补。本文在将两者教学法进行对比并分析各自的优势,并以《发展汉语》第七课《中国银行在哪儿》进行教学设计。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对外汉语教学

    职业教育类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与发展

    韩霞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影响力深远,属于高校发展潜在动力,关乎高校学科的建设质量。经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含义非常丰富,自身形成受到环境、智力以及知识等因素的制约。新时期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过渡到了寻求全面创新的阶段,传统的理论创新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需要向实践创新倾斜,从初始阶段的个体创新慢慢提升到团队创新时期,借此保障教育实力。结合现有经验了解到,教师创新能力增强需以完善评价体系为科学内驱力,同时积极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强化团队建设设计,合理形成教育的创新合力,通过有效的制度调试,激活教师创新能力,并促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能力职业教育高校教师方法途径

    甘肃宋金墓葬中"半启门图"内涵研究

    王艺衡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启门图是我国古代墓葬中一种常见的装饰图像,其以特有的空间艺术形式反映出人们极具地域性的世俗生活及整体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新发掘的甘肃天水师家湾金墓中出现了以"白牛"为图像主体的半启门图,这无疑为进一步研究半启门图的人文内涵与历史价值提供新的线索,增添新的资料。

    半启门图甘肃地区宋金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