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汉武帝统治时期文人矛盾心态的形成

    张学成
    4-6页

    论李碧华小说的爱情书写

    李欣怡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李碧华看来:"最好看的故事,不外'痴男怨女,悲欢离合'"[1].因此在她的笔下,全部都是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恨纠葛.但她却超出了一般言情小说的烂俗,在爱情的描摹中渗透着自己对爱情、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李碧华用选择与抛弃、理想与现实相互对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悲观态度,演绎了一出出传奇爱情悲剧.

    李碧华张爱玲《青蛇》《红玫瑰与白玫瑰》悲剧

    克拉克洪文化维度下中西童话的对比

    黄逸妍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话是人们对世界观察、想象、理解的一种反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克拉克洪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本文将西方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与情节相似的中国童话《谐铎·鲛奴》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两组童话在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方面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体系在人与自然关系取向、时间取向、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

    中西童话价值观对比克拉克洪文化维度理论

    重读萧红小说兼谈《风雨中忆萧红》

    王科州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玲和萧红都是勇写时代主题的女作家.1942年1月,萧红在香港病逝,4月丁玲创作了散文《风雨中忆萧红》.在文中,丁玲既记录了她的心境,又追忆了已故女作家萧红其人其事其作.萧红以其别致的风采出现并驰名于文坛,她执着于给自己的感情世界寻找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形成别具一格的"诗化小说"风格.她的早逝,不仅激起了丁玲的共鸣,也带来了深重的悲剧意味.丁玲与萧红的创作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作品直逼人性深处,极具历史穿透力,呈现出难得的大气象,光耀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

    丁玲萧红《风雨中忆萧红》

    海明威与路遥笔下硬汉形象之比较

    庞楷奕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美文学史上,海明威与路遥都创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他们身上既表现出类同性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他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色彩,显示出相似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名普通人敢于同命运坚决抗争,并彰显出仁义、博爱的精神;另一方面,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念、反抗对象和最终归宿上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以比较的视域将两位作家笔下的硬汉形象加以分析,旨在透过中美文化内质的差异来探讨人类生存的本真意义.

    海明威路遥硬汉形象中美文学比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刘彩霞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古代时代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成果,它不仅含有对历史史实和古代社会现象的一种高度总结,也是古人发散思维、探讨生活哲学的一种智能载体.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一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剖析,二是对它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文化意义的剖析,三是对它的现代文献的意义的剖析.本文就目前的文化遗产状况做简要的剖析,并简谈一些可以选择的方式来充分利用文艺的现代意义.希望本文的内容能给从事中国古典主义著作的学者们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主义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精神内涵的比较

    陈兴安范学新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是远古先民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的本身,反映的是古代人民的愿望和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和生存状态.由于自然和社会地理条件的不同,中国神话在和希腊神话在对待个人和他人、对待自然和神灵、对待恶劣势力和命运、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处世态度和生活态度方面形成了诸多的不同,因此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也体现出明显不同的精神内涵.

    中国神话希腊神话中希神话比较

    中学古诗词中的"白发"意象探微

    徐艳雪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通过对某一种意象或多种意象进行分析,即所谓"意象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人、词人在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在梳理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的过程中,"白发"意象出现的频率较多.本文以部编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据,详细归纳和总结出教材中共有11处关于"白发"意象的古诗词,探析了诗人、词人在"白发"意象背后的"光阴易逝之感"、"功业未成之痛"、"思乡念亲之愁"和"离别相思之苦"等复杂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对此类意象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面对衰老与生命的即将消逝时的心理状态及其丰富的情感世界.

    中学语文古诗词白发意象情感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伊慧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是某一时期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5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数量、社会身份、性格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存在数量少于男性、职业女性数量偏少、女性形象塑造刻板化等问题.最后总结概括女性形象的教育价值,希望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女性形象的重视.

    部编版高中语文女性形象

    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文献综述与拓展

    唐玉娟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深邃,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予人启迪,梳理十年来(2011-2021)国内学者关于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成果,发现其主要从生态主题视角直接研究和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研究,进而探索莱辛所追寻的人与自然和谐观;积极关注莱辛作品的生态思想、拓宽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研究范围、重视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的系统研究、增强生态思想的国别对比研究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客观趋势;此外,莱辛的科幻寓言小说是其生态思想的落脚之处.

    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