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人称指称看奥登诗歌中人的异化

    黄姗姗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人凭借人称代词抒发个体情感,人称的具体指称意蕴丰富.英国诗人奥登的诗歌蕴含着无限丰富的现代性,其早期创作的诗歌《无名的公民》和晚期创作的诗歌《没有墙的城市》,都表现了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写照.人在这种官僚资本主义中的各种权力压制下被异化,本文从人称指称的角度来探讨这种人被异化的现象,通过描绘个体的异化,挖掘人被异化的真相,探寻找回本真自我的方法.

    人称《无名的公民》《没有墙的城市》人的异化

    不幸的苔丝与幸运的娜拉结局原因分析

    迟润芝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两个女性形象.托马斯·哈代与易卜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两位女性建构了不同的人生,其不同的结局也引发无数人的热议.本文将从她们各自的时代背景、原生家庭及人生境遇角度出发,探讨不幸的苔丝与幸运的娜拉不同结局背后隐藏的原因.

    欧洲文学《德伯家的苔丝》《玩偶之家》苔丝娜拉

    两部迪士尼《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周清扬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讨论与日俱增.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能力建设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两版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从文化差异与文化理解的角度对比和分析两版电影在这方面的异同之处,发现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仍然留于浅表,而缺乏对中国文化深层次思想内涵的认识,最终得出我们应该主动把握传播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展示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拍出更多反映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好作品的结论.

    《花木兰》中国元素迪士尼东西方文化差异

    陈力娇《和平山》战争中的人性书写

    覃晓语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平山》是黑龙江作家陈力娇创作的新作.作者设置偏僻的战场,濒临死亡的环境下勾勒日本士兵和抗联女兵激烈的内外斗争,以人性的视角去探索战争的多元的含义.本文将通过苦难的悲歌、内心的变异和人性的张扬三节给予战争一个多角度的审视.

    陈力娇《和平山》抗日战争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压抑与失语

    卫薇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他人话语、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困境、"被遮蔽的自述"解析、自述假设与创作艺术等方面展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表达阻滞与"被隐蔽自述",反映在此过程中艾米丽的压抑与失语.在分析中可见,艾米丽"被遮蔽的自述"有多重因素导致,在一设计的留白给予读者思考空间,也为其他艺术形式改编提供再创造的可能性.

    美国文学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压抑失语

    赛珍珠《大地》中的传统家庭伦理精神

    牛晨静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赛珍珠对与中国乡土社会的伦理精神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赛珍珠认为中国的伦理精神将人与人联系成一个整体,给予每个成员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安全感,是治愈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良方.赛珍珠通过《大地》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充分展现了整体主义和"贵和"两种伦理精神.

    赛珍珠《大地》伦理精神

    城市怀古视角下《板桥杂记》中的遗民认同

    孙莉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怀于暮年写作《板桥杂记》,透过城市怀古刻画秦淮繁华景,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明清易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明遗民曾经的地位与身份被打破,自我价值重构成为普遍难题.余怀作为明遗民之一,在"今"与"昔"之间重新寻找自己的身份,并通过传承"道"来体现身份价值,实现身份认同.

    余怀《板桥杂记》城市怀古明遗民身份认同

    三浦绫子《冰点》中辻口家的狭隘

    杨睿默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三浦绫子的成名作,《冰点》可谓是三浦绫子关于人性弱点和"原罪"思想思考的集中体现.通过叙述辻口一家中辻口启造、夏枝、阳子等人围绕出轨、收养等现实事件,展现众人围绕事件产生的一系列后悔、自私、仇恨、坚强、崩溃等众多感情,展现了三浦绫子视角中,人"困于狭隘"而妄图"摆脱狭隘"而不得的状态.

    日本文学三浦绫子《冰点》狭隘

    电视剧《陈情令》中人物的创伤与疗愈

    胡梦蝶杨芳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西方创伤理论,辅以心理学、权力、悲剧、解构等学说,从教育的视角探究《陈情令》中多位人物的不幸命运,如出身低微之耻,家庭教育之失,双亲缺席之殇等,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份焦虑,产生的心理创伤,以及创伤的疗愈方式,结合当前国内中产阶级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现状,为"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现实思考.

    《陈情令》《魔道祖师》家庭教育身份认同

    东方主义视角下汤亭亭的《无名女人》

    张家辉李霄垅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方主义是后殖民文学批评的核心理论.东方主义把东方和西方对立开来,认为西优东劣,西方代表着先进、成熟、理性,东方则是落后、幼稚、非理性.东方主义根植于欧洲社会的文学文化中,主宰了西方社会对东方的认识与想象.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误解和歧视暗含了东方主义的观念.随着华裔文学的发展,一部分华裔作家选择了主动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对东方主义发起挑战.汤亭亭是新生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人物,本文解读其著名短篇《无名女人》,试图表明汤亭亭的写作既有对东方主义解构和超越的部分,也有东方主义的建构残余,也说明了美国华裔文学对东方主义的克服非一朝一夕之功.

    汤亭亭《无名女人》东方主义美国华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