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学独立视域下的西汉休闲文学

    徐善思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西汉文学代表样式的赋,其主要功能是娱乐与审美,是文学走向独立的体现.咏物赋大量涌现,俳谐赋受到追捧,连珠、隐语、小说等文学形式见之于文献,都是西汉休闲文学兴盛的表现.枚乘、东方朔、王褒和扬雄等人都对西汉休闲文学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西汉休闲文学的兴盛则是西汉鼓励辞赋创作的文化政策、政治集团对休闲文化的推崇、文化机构的设立、社会风尚的推进、传播媒介的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作用的结果.

    西汉休闲文学文学独立文学成就

    古英语诗歌《朱迪思》中的反殖民奇想

    吴雨浛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勇敢的平民女英雄朱迪思对抗大恶魔将军赫罗弗尼斯的故事,有许多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不论在哪个版本中,朱迪思都被描绘为一个模范女性,美丽而智慧,正直且勇敢.盎格鲁-撒克逊诗歌《朱迪思》是"复述者"之一.本文旨在论述《朱迪思》的本质不同于《朱迪思记》,前者是一首赞誉信仰而非个人才智的诗歌,借上帝之手惩恶扬善,推动反殖民的奇幻叙事,实则是弱化了后者浓墨重彩的个人传记色彩.诗歌呈现了英雄主义,然而,《朱迪思》的英雄主义并不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或者男性主义.

    诗歌《朱迪思》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英雄主义反殖民

    庄子虚静的人生观

    孙锡敏吴金盾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中谈到"致虚极,守静笃"和"涤除玄览",其实也就是在说人性的本质就是虚静、虚空.他指出"致虚"、"守静"其实是指个体进入一种忘我、虚静的自然状态而获得的内心体验."虚静"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庄子认为,"虚静"是生命底蕴的前提基础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人生观的哲思,只有超然物外,才能做到"逍遥游".

    庄子虚静心斋坐忘无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胡月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自然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人物,卢梭的自然教学思想充实了西方教育史,也促进了自然教育的发展,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顺应自然",培养"自然人"是自然教育的主要目的,并对自然教育的方法做了阐述.卢梭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路,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必须让学生回归自然,适应自然.面对当今中国充盈的"超前教育"的教育现状,其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自然人

    汤显祖谪居徐闻的乡民化育实践及当代启示

    翟颢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徐闻.在短暂谪居徐闻期间,他的教育化民实践何以对当地士风、学风,甚至民风产生深远影响呢.梳理现有文献后发现,名人效应、"落地生根"的"贵生思想"以及当地乡绅士人的纽带作用等是其成功的三大主因.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名人短时间也可以对乡民化育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化民政策要基于不同地域的民风、民情;第三,新乡贤的桥梁作用不容忽视等.

    汤显祖贵生乡民化育

    陆游诗歌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毛玉红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生于宋金对抗时代、外族入侵,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黑暗,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流离失所之苦,成年后又仕途坎坷,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人民而悲愤.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情怀.陆游十生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陆游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关心人民疾苦都倾注于他的诗歌之中,对后世带来深远影响.陆游诗歌无不渗透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享誉千古.

    陆游诗歌爱国忧民情怀

    东北流亡作家传记研究

    张常奥吴绪霖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记的根本悖论是:他只有通过选择才能得到完整."传主的一生很长,传记编写时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也造成了传记文体的特点——"零碎的统一性",即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叙述,来构成传记的完整性.因此,通过分期考察能够较好的梳理和认识传记这种被压缩的整一.

    传记东北流亡作家白朗齐邦媛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谈神话经典改编

    陈小红邓楠秀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探讨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神话文本的改写,主要从四个维度阐述.首先是圆形人物取代扁平人物;其次是普通话方言、常规离格语言间之符码转换;再次细节处理的双重叙述和动态演绎;最后是亦儒亦道亦禅之智慧综合体现.论文认为:该片不仅为影界奇迹,也成为中国神话改写之经典个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道亮丽风景.

    《哪吒之魔童降世》圆型人物语码转换儒道禅智慧

    网络流行词夺笋的语用意义

    张甜琪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夺笋从字面上看,只是一个动宾短语,其意义不言而喻.但近来它被网友借用来表达"多损"的意思,从而迅速走红,成为了网络流行词."夺笋"弱化了"损"的程度,是指对某人或某种行为的幽默性调侃或指责.该词反映了网民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的含蓄心理,以及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对压力的平和性宣泄.文章分析了"夺笋"的主要用法、语法功能、语用意义以及蹿红原因,试图了解网民们对于网络话语的使用情况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情感变化.

    夺笋主要用法语法功能语用意义

    《千字文》的特点及语文教育功能

    令狐欣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写字教材,《千字文》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有关《千字文》的研究,大多学者是对"三、百、千"整体进行研究,或是探讨《千字文》的书法艺术、文本考证等,较少有对《千字文》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本文拟从语文教育角度分析《千字文》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突出其现代教育价值,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千字文》教育蒙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