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隧道暗且长》中的后启示录想象

    方凯迪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暗且长》是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创作的一部后启示录类型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核战争爆发数百年后的地球,讲述了两个境遇截然不同的人类文明在地铁隧道处的邂逅。与绝大多数的后启示录文学作品不同,该作并没有构建宏大的世界观或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从不同的叙述视角揭示了毁灭之后人类的两种悲观未来,并借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中种种荒诞的现象,希望能够以此对走向自我毁灭的人类提出警示。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旨在挖掘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内涵以及其给现实世界带来的关于现代文明和人类未来的启示。

    《隧道暗且长》乔治·R·R·马丁后启示录想象

    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国王病"

    热依汗古力·喀迪尔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克白》中对国王邪恶的触动常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而且在表演版本中总是被省略。然而,本文将重点放在这一被忽视的仪式上,以找出硬币的作用,并试图将其放在当前环境中,以找出英国人拒绝移动支付的一些潜在原因。本文借助于用户体验模型,试图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分析硬币支付与数字支付的区别。

    国王的邪恶移动支付用户体验模型金属货币麦克白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拉姆齐夫人形象

    严格朱艳阳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为研究文本,运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结合伍尔夫的人生经历,从存在主义出发阐析拉姆齐夫人形象的三重存在意义,即对"此在"本质的揭示、对死亡的精神超越、对"自为的存在"的召唤,揭示拉姆齐夫人形象对于当代人的价值与重要意义。

    伍尔夫《到灯塔去》存在主义拉姆齐夫人

    论乔叶小说中的权力崇拜与人性异化

    杜欢欢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叶的写作一直都是从人性出发,其中人性异化问题是她写作的主要关注点。与鲁敏直接挖掘人性的幽暗与残酷不同,她的人性描写较为温婉,更侧重关注人性异化的细微之处。在乔叶的小说中,人性总是被各种因素包围,随时有异化的可能。权力展示出物欲横流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是引发人性异化最主要的因素。

    乔叶人性异化权力崇拜

    《我与地坛》中地坛意象的多重属性

    杜晓菲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因其质朴的文字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中国当代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散文中透露出的深邃思想与真挚情感,皆源于地坛这个坐标,由地坛意象所承载,因而地坛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地坛具有多重属性:作为历史文化意象,地坛充当媒介,连接了古盛今衰的两个时空,延续了神灵崇拜的文化;作为象征人物的意象,地坛具有多重身份,极具层次感;作为生命哲学意象,地坛收摄了全篇意象,承载了史铁生对于生命的高度个人化的思想。探究地坛意象在《我与地坛》中的多重属性,对读者进一步感受《我与地坛》的语言魅力,从而领悟史铁生独特的生命体验有着重要意义。

    《我与地坛》史铁生地坛意象历史文化

    一部解剖人心的警世之作——评熊鹏程的《那一天》

    王海燕
    82-83页

    中学生新闻采写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彭玲芳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教师可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言语实践的积极性,达到实践最佳效果。八年级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可以从课前关注学生已有认知,通过课中教学实践编码整合及课后总结升格提取优化学习成果三方面,探索初中新闻采写实践课教学的成效。

    新闻采写已有认知课堂实践总结升格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境构建策略

    汤美林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必须关注语境:了解现场、历史等外语境知道作者"为什么写",梳理选材、手法等内语境分析作者"怎么写",设计学习活动语境来满足学生反思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的学习需求。语境应当由语篇构建,服务于教学目标,以此形成语境内部和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境群文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张雪蕊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制度改革的浪潮也在不断掀起,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变革也引起了各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激烈讨论,同时我国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工作。语文教育的侧重点已经从传统教育上的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的正确应用到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语文教育的深度上了一个层次。这就要求在高校的语文教育中要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很好的对接起来,在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化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在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弘扬和继承。这也是我国在新的发展时期对于人才文化素养在社会发展中的新要求。

    高校语文汉语言文学对接性思考

    大学写作课程智能化的探究

    刘晴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写作因其高效、准确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向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写作课程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人工智能在为写作提供便利,降低写作门槛的同时,也存在忽视写作主体、写作质量不高以及语言处理技术上的一系列问题。

    写作人工智能大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