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将红色基因融入儿童教育的途径

    云婕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内核、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精神营养之源.小学思政教育要抓好红色基因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思政教育红色基因

    中日电影中的海洋文化传播研究

    俞妙苗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传播社会正向价值的作用,那么与海洋相关的电影就具有传播正向海洋文明的社会公用.本文先通过中国电影《海滩》《美人鱼》《大鱼海棠》与日本电影《寄生兽》这四部电影中展现的人类与海洋之间的故事来探究其中的海洋文明传播,以此警醒人们: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与海洋的冲突已日益加剧,但海洋是人类的家园,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人类不能再持有人类为地球中心的观念,肆意破坏,必须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只有如此,人类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人海冲突海洋文化中日电影

    论女娲形象的流变及其内涵意蕴

    张庆霞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神话人物,关于她的神话故事和形象的研究经久不衰,但欲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不能脱离远古初民所处的特殊的文化语境,这对还原其形象的流变及所深蕴的文化隐义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

    女娲形象流变内涵意蕴生殖崇拜图腾崇拜

    竟陵八友的交游活动和文学成就初探

    黄楠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竟陵八友的经历和称谓的由来,分析南朝时交游风盛行的原因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影响,重点介绍竟陵八友创作的文学作品创作的由来及成就,从另一侧面反映时代风气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汉魏以来的士人精神嬗变及文学观念的演进,进一步体现诗言志的特征.

    竟陵八友咏物诗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与价值

    武艺玮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并围绕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分别是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得以形成的思想源泉、精神根基、宏观背景和内在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古"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历史之镜,不断夯实着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彼得斯教师教育目的观探究

    刘泽仪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彼得斯教师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基于深厚的哲学基础,彼得斯构想出"善的知识"的传递者、儿童理性心智的启蒙者和公共世界的导航者作为理想"教育者"形象的概括.以教育哲学课程拓宽教师的教育认识,在教师教育中引入跨学科和合作的方法以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加强大学与教师职业的联系以兼顾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是彼得斯关于"教育者"培养路径的具体探索.

    教育者教师教育教育理论彼得斯

    刘邵《人物志》单音节反义词探求

    刘子辉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义词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人物志》是三国曹魏时期刘劭所著,凭其透辟地分析人的性情,在人才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专著内容意义丰厚,鞭辟入里,用词精准,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一万余字,其中单音节反义词就有157组,数量极其丰富.本文尝试在依据前人对反义词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人物志》全书的单音节反义词进行穷尽式搜索与总结,并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后简要阐释单音节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

    反义词《人物志》修辞作用

    "N+不/没/没有+V"的歧义分析与消解

    薛慧君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叔湘(1952)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现象是一种语言表达上应该避免的现象.《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表达"板块的内容涉及到汉语的歧义现象,作者举例分析了一些歧义的实例,例如"鸡不吃了",可以理解为"鸡不吃食物了",也可以理解为"人不吃鸡了".该书强调用语言知识分析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指导语言实践.对于歧义现象的态度,作者认为歧义现象是一种语言表达上应该避免的现象.消解歧义首先要分析歧义现象,由具体的歧义案例归纳出歧义表达的类型,分析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才能有的放矢地消解歧义现象.本文将这一歧义格式写作"N+不/没/没有+V",详细论述该歧义格式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条件,并针对该类歧义格式提出消解歧义的方法.

    "N+不/没/没有+V"歧义格式歧义消解

    基于CCL的"很+名词"结构的语用分析

    杨晓梅陈宝琳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以北京大学语料库(CCL)中筛选的语料为例,对"很+名词"结构的语用现象、语用效果以及语用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尝试说明"很+名词"的结构是可以被认可的,它具有口语化强、表意丰富、语言生动的语用效果.

    很+名词语用分析语料库

    课本古诗词插图特点及应用

    吴仪丰建霞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插图作为重要的语文资源,能辅助学生填补古诗词的语言空白,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因素.随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使用,教材中古诗词插图在数量、类型上也有显著变化,更加贴合古诗词教学.因此,教师应合理将古诗词插图运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美、挖掘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