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娄瀚丹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通识课程,其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培植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践行课程思政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具有先天优势。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创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教师应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深挖语文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最大程度发挥其育人功能。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含义、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希望实现语文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语文教学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刘一晗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是基础教育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作业完成质量对整体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初中语文作业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是关键,课堂展示和测验作业是核心,课后巩固作业是重点,假期社会实践作业是根基。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展示和测验作业、课后巩固作业和假期社会实践作业,提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整体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作业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黑龙江幼儿传统文化常识资源的运用

    吕小婉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关注点,以内生型资源为主体,重在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适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常识资源,并探讨研究内生型常识资源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转化与运用策略,为丰富黑龙江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黑龙江常识资源内生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幼儿教学

    《鲁滨逊漂流记》和《瑞士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

    焦楚宁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从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和瑞士德语作家,神父约翰·怀斯的《瑞士鲁滨逊漂流记》(1812,1827,1828)入手,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框架存在着某种互文性,却代表了海岛国家英国和内陆国家瑞士截然不同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鲁滨逊飘流记》具有较浓厚的野蛮殖民主义色彩以及面对海洋包围的荒岛生活的强烈求生意志,而《瑞士鲁滨逊漂流记》则更多体现了欧洲内陆家庭对海岛生活的猎奇及向往心理,对青少年更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约翰·怀斯《瑞士鲁滨逊漂流记》互文性英国文学

    网络文学视野下的运河文化及其精神

    芮嵘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流淌千里,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运输通道,更是连接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之脉。自古至今,运河之滨诞生了无数传诵至今的经典和文学巨著。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丰富、多元、有趣的运河故事,弘扬运河文化,阐释运河精神,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瞩目的方向。当前网络文学的运河书写,生动描摹了运河两岸风情,同时还展现了大运河及其两岸城市与乡村的历史变迁,成为现实主义创作逐渐引领网络文学主流的标志之一。梳理运河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并进一步探讨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智慧灵活、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运河精神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文学运河文化运河精神中国大运河

    杨慎诗词同源说探究

    臧洁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词品》中,杨慎开宗明义提出"诗词同源而异派",认为六朝诗是唐律与唐词之源,并提出"风华情致""胸中有万卷"的词学主张,与其诗学推崇的"缘情绮靡""无一字无来处"如出一辙,是其对六朝诗的继承与发扬,也深刻展现了其"以诗为词",诗词互融的主张。

    杨慎《词品》六朝词学诗词同源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

    章倩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它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赵季平先生谱曲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为例,从审美角度分析该作品所独具的文辞美、音韵美和意境美,旨在传承并发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赵季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价值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

    俄罗斯的爱情树"花揪"的文化含义

    刘婷婷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的森林资源尤其丰富,对俄罗斯人而言,树木有很多用途,如古罗斯人不仅用树木建造房屋、制做家具、工艺品(如套娃)和劳动工具,还用树枝编筐、树皮做鞋,甚至以树皮代替纸张用来记载发生过的事情。①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花草树木同样具有生命,它们是自然界的精灵,有其独特的象征形象。花揪树便是俄罗斯人喜爱的树木之一,在俄罗斯人眼中它不仅是故乡和家园的象征,而且还被称为"爱情树""俄罗斯之树"。

    俄罗斯民族文化花揪树象征意义爱情树俄罗斯之树

    "和"的字义演变探究

    邸青青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的本义是不同声音、言论相互响应,协调合拍。读作hè。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内部变迁,"和"不光发生了词义引申,还经历了词性变化及实词虚化。本文从历时角度,结合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通过考察"和"的字义演变及其新旧义的内在联系,梳理其发展脉络,进一步深化各个义项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和"字字义演变本义引申义语法化

    高校语言学金课教学模式探索

    贾慧灵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课作为评价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语言学教学开展中,应积极开展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金课",便于促进教学改革发展。当前,传统高校语言学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文章将金课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希望能帮助提升高校语言学教学质量,促进语言学教学全面发展。

    高校语言学金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