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西学院学报
皖西学院学报

张文兵

双月刊

1009-9735

wxxyxb@wxc.edu.cn

0564-3306860

237012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

皖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皖西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蒋光慈革命文学中的皖西故乡书写

    江琼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空间图景于革命叙事之中.在《少年飘泊者》《咆哮了的土地》《乡情》等革命小说和诗歌中,呈现了大量皖西山川风物、民间风俗以及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凸显.这些畅销的诗文既广泛宣传了革命思想,也扩充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题材领域,并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皖西革命历史.

    蒋光慈革命文学皖西山歌方言

    大别山红色文化话语的隐喻架构分析

    杨欣
    6-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考察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架构类型,并分析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相关报道主要运用了人体、颜色、建筑等12种隐喻架构类型,其激活的"奉献、奋斗、献身、团结、传承"等深层架构,是媒体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尝试.报道中隐喻架构的使用可帮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旨在为媒体与受众展开有效话语互动,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话语策略借鉴.

    隐喻架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淮南子》的现代启示

    王静博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被文史学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理,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淮南子》绿色发展全民行动生命共同体

    皖西红地文化元素在服装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李顺庆何子凤杨明
    18-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是皖西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同时也折射出皖西地域皋陶、庐剧文化及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卖场展示空间作为服装终端销售的载体,是服装品牌体验的重要场地,其展示空间的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对传播皖西红地文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服装展示设计红地文化文化符号创新设计

    红色文旅视野下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金寨县光明村为例

    刘乐吴丽平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色文旅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文旅视野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通过阐述红色旅游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与设计策略,重点选取金寨县光明村公共空间为载体,对光明村空间形态、民俗民风、红色文旅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光明村公共空间现存问题及难点,探索乡村红色文旅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对其他地区红色村落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红色文旅乡村公共空间光明村

    大别山旅游风景区的自驾游通达性特征研究——以安徽六安市为例

    吴仁献宗洁李童斐方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驾游的通达性是决定旅游目的地能否顺利承接旅游客流的关键.目的地旅游景区间的通达性影响着其整体吸引力,关系着游客的有效停留时间和深度旅游体验.运用距离度量法和可达性模型,对六安市旅游景区的自驾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通达性水平定级评价.研究发现:六安市景区自驾游整体通达性良好,自驾游网络结构围绕金安、裕安区形成优势核心区,并逐渐向周边县域景区辐射减弱;不同景区自驾游通达性存在较大差异,天堂寨、万佛湖旅游景区的自驾游通达性水平较低,其知名度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为迎合周边自驾游趋势,应完善交通道路规划、优化自驾游线路设计、增强景区联动,塑造大别山旅游整体吸引力.

    自驾旅游旅游通达性旅游流

    《傅雷家书》的育人理念及其时代借鉴

    张琳陈星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傅雷家书》是由傅敏整理编辑的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和弥拉的书信,展现了父辈对儿子真切的深情呵护和谆谆教诲,蕴含着丰富的教养理念,主要为培塑高尚人格、厚植爱国情怀、注重生命启迪和建构职业道德观.新时代要以明确家庭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发挥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生命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其育人的时代效能.

    《傅雷家书》育人思想理想信念家庭道德

    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的马克思人学理论释析

    纪超凡李春婷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青年要担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马克思人学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的整体观照,关涉人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马克思人学理论中"人的价值"的内外二分阐释新时代青年使命存在的必然与合理,"人的本质"的彰显过程启示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的方法和路径,"人的存在"的三种形态鞭策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的主动与自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助推青年认知、认同并主动投身实践担承其时代使命.

    青年使命人的价值人的本质人的存在

    道家生态哲学的"道"论基础

    魏微李铭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论是道家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以"水几于道"为表达,道家通过对水及水之于人生存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完成了"道"概念的建构和传达,这一从与自然的联结中读取万物本原和生存法则的思维,体现着生态哲学关注人与自然整体性、关联性的基本精神.继而,道家以"道生万物"确证人与自然的同源性,以"道法自然"指涉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的"自然"秩序,生长出人与自然共生为底色,"自然"和谐为追求的生态智慧.

    道家哲学生态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宁小双朱宗友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心并力历经百余年的接力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反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和推进的;从价值逻辑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方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