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王克非

双月刊

1000-0429

bwyys@bfsu.edu.cn

010-88816466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

外语教学与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大学外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论文、札记、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读者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人员、外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汉致使结构的对比分析:基于分布式形态学视角

    杨大然
    16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分布式形态学为理论视角,基于其中的"单引擎说"和"迟后填音"思想,对英汉语在致使结构上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提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英汉语的运算系统中均不存在先于句法的词库内部生成操作,致使性完结类事件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句法表征,两者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狭义句法内功能语素"致使"(CAUSE)的特征强弱和句法后语音式(PF)层面功能语素"路径"(PATH)在词项插入上的"外化差异".本文据此解释了英汉语在单语素动词独立表达致使上的不对称性以及两种语言在动结结构上呈现的分离式与黏合式的形态差异.

    分布式形态学致使结构迟后填音形态-句法接口

    英语主从复合句简略构式研究

    钟书能杨立汝
    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认知识解、自主/依存联结及构式语法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究英语主从复合句简略结构的认知建构机制,发现英语主从复合句原型结构和与其相应的简略结构是两个具有不同语义的语法构式.认知主体在利己意向性驱动下使简略结构经历了从背景到焦点的识解转变;虽然简略结构减少了外在的语言形式,但它攫取了听者/读者更多的注意力及认知努力,反而转变成为有标记的语言结构.

    经济原则认知识解焦点-背景自主/依存联结意向性语法构式

    论话语视点的"视点"

    唐淑华
    18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点是修辞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常见术语,也是语篇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在van Dijk(1977)、Fowler(1996)以及熊沐清(2001)等人视点研究的基础上对句子层面的视点进行考察,认为视点不只是人们观察事物所选取的角度,它与人的心理、认知密切相关,人们选择某种视点而不是其他视点,其深层原因在于受到涵盖人们价值观、信仰体系以及对具体对象态度的观念视点的影响.句中观念视点以知觉视点、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为载体,牢牢制约着它们的选择.分析观念视点对其他三种视点选取的内在制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揭开视点选取的神秘面纱.

    视点选取制约因素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王娟徐杰
    20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跨语言事实来看,疑问语气都是在句法时态范畴T或标句词C位置上通过成分添加或移位两种句法手段来实现的.汉语的选择性关联词"还是"具有其他语言关联词所不具备的疑问特征,在句法运算中,为了满足选择问句中心语C所具备的不可解释性疑问特征的要求,"还是"所带有的疑问特征在拼读后移位至中心语C位置.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也由此在句法中得到标示.关联词"还是"的句法特征为汉语选择问句采取这种更为经济且普遍的词汇特征移位提供了可能性.

    疑问选择句法标示特征移位

    母语与二语神经认知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辉纪晓丽
    21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综述一个近年新兴的研究领域,即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如何为我们了解母语和二语加工中的个体差异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实验证据.目前的研究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现存的语言加工模式都是基于母语加工同质论,而个体差异研究证明同质论是错误的;2)稳定和系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母语和二语加工之中;3)传统ERP数据分析存在缺陷,学者们提出了分析ERP效应中个体差异的新方法;4)相关研究发现,左前额负波的出现在文献中不一致,这有可能是个体差异造成的;5)基于ERP的研究发现,不同受试的ERP反应要么诱发N400,要么诱发P600,亦或是两者的混合,从而形成了N400/P600的连续体.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争论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事件相关电位神经认知个体差异母语与二语加工

    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句法复杂度研究

    高霞
    22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TAASSC工具自动标注并提取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的三类句法复杂度参数,对比和分析宏观句法层面、微观从句和短语层面复杂度参数与作文等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三类参数是同一语言维度的不同侧面,含三类指标的回归方程的作文等级解释力最强.从句和短语复杂度参数加强了宏观句法复杂度指标的预测力,为不同等级作文的区别性句法特征描述提供了有效补充.传统的从句复杂度指标并非作文质量的有效预测指标.这些发现为EFL学习者语言复杂度评价和发展描述提供了重要参照,对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学和测试有一定启示.

    句法复杂度从句复杂度英语水平英语作文

    外语教师课堂评价素养与实践: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参赛教案的文本分析

    耿峰于书林
    23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基于某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比赛56支教学团队参赛教案的文本分析,探讨教师如何策划和实施课堂评价活动以及教师评价素养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展示了完善的语言评价知识,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使用多元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但评价活动的操作标准不清晰,在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和如何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学活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对提高英语教师评价素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积极启示.

    语言评价素养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比赛教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言教学/学习活动系统的"生态给养"转化有效性研究

    秦丽莉欧阳西贝何艳华
    25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信息技术的定义入手,通过Vygotsky(1994)提出的"教学"(obuchenie)和"过往经历"(perezhivanie)理念,以活动理论和生态给养理念为框架,基于个人英语学习生活经历历史叙事文本,对某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意在找出现存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信息技术辅助obuchenie(教学)perezhivanie(过往经历)生态给养

    论翻译的历史文化功能:认知模式与知识谱系

    王晓路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集中在语词转换层面和翻译实践本身.本文认为,翻译的意义在于对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强劲塑形作用,亦即在文化交流中通过对新知的引介,激发对原有认知模式的重新思考并促使知识谱系的扩容和思想变化,由此发挥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功能.这一知性活动本身亦是学术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以欧洲中世纪和中国近代文化为例,对翻译的这一功能和意义加以具体呈现和说明,强调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是跨学科视野中的知识性建构.

    翻译研究认知模式知识谱系功能

    "译"与"不译"之间:早期欧洲传教士对中国神话的翻译(1575-1688)

    王敏
    273-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1575-1688)欧洲传教士翻译中国神话时所秉承的态度十分矛盾,在"译"与"不译"之间徘徊.本文作为中国神话翻译史研究的序曲,考察了早期欧洲传教士翻译中国神话的动机和条件,即大航海时代前西方对东方的奇异想象传统与中西方神话记忆的交错、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神话观念以及明清时期中国志怪传统的盛行.然而,他们虽具备翻译中国神话的土壤,却并未对中国神话文献给予正面重视.相较于儒家典籍的译介,对中国神话文献的有意识翻译相当滞后.袁珂(1982,1988,1996,1998等)的广义神话论影响深远,本文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译域中的中国神话文本,确定了中国神话翻译研究的对象范围,并对长久以来被研究者所忽视的早期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神话译介状况给予了概览式的辩证性论述.

    中国神话翻译传教士157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