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化视阈下湖湘苗族文化外译的社会经济意义研究

    朱文静乐国斌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的浪潮给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既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的侵蚀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再加上保护措施不到位,很多民族文化变得现代化。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国愈发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要实现文化强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光保护是不够的,还要实现文化"走出去"。苗族作为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苗族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本论文试文化外译的角度探究湖湘苗族文外译的社会经济意义,认为湖湘苗族文化外译既可以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添上瑰丽的一笔,也可以完善我国翻译体系,同时推动湖湘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湖湘苗族文化文化外译社会经济意义

    古典文学经典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蒋娟田汶灵韩金岑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文学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久不衰之作,其主要精神表现在:关注现实的精神、"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积极进取与超脱旷达的处世态度。其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从精选课程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真正的践行。

    古典文学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实现途径

    论《史记》中的西汉参政女性——以《吕太后本纪》为例

    刘婉眉
    5-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太后本纪》作为《史记》唯一一篇为一位女性单独列传的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吕后这一位西汉初年参与政坛的传奇女性也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吕太后本纪》出发,浅析吕后参政的影响和形象,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女性悲剧色彩。

    《吕太后本纪》吕太后女性悲剧《史记》

    "绘事后素"辨义——兼论孔子仁礼观

    董海粟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的含义争讼不已,对与之相关的哲学问题也是解释不一。前贤时彦多将"绘事后素"解释为"在素色的底子上进行绘画",也就是"后于素"。而随着对长沙马王堆汉墓、临沂银雀山汉墓以及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丝织品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达于素"观点更加切合孔子的本意。孔子借彩绘后的丝布喻"仁"、后施加的素色点缀和勾勒喻"礼",形象具体的阐释了"仁"为"礼"之本、"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并与"仁"相辅相成的思想,而通过对孔子"仁礼观"的分析也佐证了"达于素"观点的可靠性。

    绘事后素《论语》孔子仁礼观

    《现实一种》——从死亡看悲剧与现实

    邵文敏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一种》讲述了三代人之间的暴力死亡事件,余华用自己锋利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充满血腥、丑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亲人之间的"丑"。文章从婴儿、皮皮、山峰之死来讲述这个家庭悲剧中情感的缺失、人性的沦丧,更体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余华《现实一种》原生家庭现实问题

    康有为与唐长常"三世说"的比较研究

    杨小艺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哲学家康有为系统的提出了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思想,使得近代哲学家对公羊学说的讨论达到了巅峰,并将其作为了维新运动的哲学思想武器。而作为康有为的好友同样也是维新派领袖唐才常对三世说也有所研究,本文从康有为与唐才常三世说为出发点,从具体内容、理论基础以及根本目的等方面来分析比较康有为与唐才常之间三世说思想的同与异,对了解两者之间的哲学思想差异有一定的帮助。

    康有为唐才常三世说公羊学说

    公孙龙的《名实论》与柏拉图《克拉底鲁篇》中"人为——自然"论的对比与思考

    唐婧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和"命名"相关的哲学思想的辩论,均在中西文化的源头,即先秦时期与古希腊时期中出现。先秦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在其著作《公孙龙子·名实论》中提出的"名实论"蕴含着我国语言哲学的萌芽,其理论中不乏深刻的洞见。古希腊时期,形而上学学派的先哲们也发起了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思考与争辩,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中。二者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分别介绍公孙龙的"名实论"与《克拉底鲁篇》中"人为——自然"论并进行对比与思考。

    名实论"人为—自然"论命名克拉底鲁篇

    "自我与传统"矛盾背后的时代悲痛——穆旦名作《鼠穴》文本细读

    刘银求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穆旦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其诗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以及强烈的主体意识。《鼠穴》一诗,使用了反讽、意象垒砌、矛盾修辞等手法,描绘了在如"鼠穴"一般的封建社会中被扼杀人性、庸碌麻木、明哲保身并异化为"老鼠"的现代青年人的猥琐之态,表达出诗人内心对于"自我与传统"矛盾的折磨人的痛苦,流露出深沉的时代悲痛。

    自我传统时代悲痛

    论《南明王朝终局传奇》的编创方式

    陈新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明王朝终局传奇》是当代广东客籍作家谢友祥创作的长篇岭南历史传奇小说,它以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王朝的兴亡为背景,讲述了岭南大地英雄儿女们抗清死节的传奇故事。从编创方式来看,该书大致经历了材料积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驱使以及物化构思四个阶段,从而完成了岭南长篇历史传奇小说的创作。

    岭南小说历史传奇编创方式

    吕祖谦学派的学术传承与发展初探

    李赞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吕祖谦早逝,吕学的传播遭受重创。但吕学的传承并未中断,从南宋至明初,形成了吕学四代学术传承体系,第一代以吕祖俭为中心,第二代以北山四先生和王应麟为吕学大宗,第三代以柳贯、黄溍等婺州群儒为代表,第四代以宋濂、王袆为盟主的吕学续传。在四代传承者中,始终贯彻着经史并重、经世致用的吕学风格。

    吕祖谦吕学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