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立

双月刊

1008-472X

xbsk@mail.xidian.edu.cn.

029-88202922

710071

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54信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本刊欢迎具有一定理论、学术水平和实践意义的稿件,对于具有创新性的稿件格外关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府环保补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动机的视角

    段利民李晓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制度理论和寻租理论,从企业创新动机的角度出发,实证研究了政府环保补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与ESG表现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政府环保补助与企业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企业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呈"U"型关系;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政府环保补助与企业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均起正向调节作用,企业ESG表现仅在政府环保补助与企业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第三,政府环保补助对企业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和对企业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U"型作用均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政府合理制定政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绿色技术创新环保补助数字化转型ESG表现

    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

    郑耀群王萌冯佳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是促进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5-2020年中国 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绿色金融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从影响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信息化水平也可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2)从影响路径来看,我国绿色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分析表明,从资源型地区与非资源型地区的分类角度,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区域资源水平成反向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非资源型地区所起到的中介效应高于其在资源型地区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从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类角度,东部地区绿色金融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效果最明显,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也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东北不显著.据此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金融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区域差异

    科技服务业政策文本的城市比较研究

    王燕妮李昊洁王方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工具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科技服务业政策分析框架,对咸阳市、马鞍山市和扬州市 2016-2023年科技服务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的频数统计和城市比较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咸阳市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对创立期企业关注更多;马鞍山市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侧重种子期企业政策支持;扬州市则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侧重成长期企业政策指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工具和生命周期两个视角,提出加快咸阳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政策文本政策工具生命周期

    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及发展路径见解

    刘华梅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更为丰富多彩.体育赛事作为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在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当中.以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不仅可以切实增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体育赛事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其次挖掘了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再次提出了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最后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的发展路径,以期能够使农村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或是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体育赛事乡村振兴VBA价值审视发展路径

    基于CiteSpace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进展

    黎友焕寿松涛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的数据资源,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总结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1.2014-2024年国内外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文献数均经历了由缓慢到迅速增长的过程;2.在学术交流中,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和机构已构建了合作网络系统,中国的发文量与国际水平相比处于追赶阶段;3.通过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及其聚类可见,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长期聚焦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4.国内外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更侧重于教育伦理、伦理风险、伦理治理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更关注医疗伦理、心理健康、技术应用等议题;5.国内研究从技术发展关注转向伦理规范探讨,重视人机共生与价值共识.国外则从构建AI伦理框架到算法优化、风险管理,关注生成式AI在个体和家庭的应用.对当前国内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的启示包括:本土化伦理框架、强化跨学科合作、提升国际交流、重视隐私保护、平衡技术创新影响.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重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从内部视角到外部视角

    段俊熙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研究集中在基于内部视角的人工智能合规制度,无法全面揭示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制度内核.从风险治理的外部视角出发,将人工智能合规置于政企关系的框架下,人工智能合规的基本理念将不再是纯粹的自我规制,而是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的互动.在这种视角转变下,平台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关于人工智能治理任务分配的"发包"关系,体现为一种平台发包制,可以具体展开为四个子制度:授权机制是平台发包制的制度前提,即政府基于信任授予平台企业规制权力,这种授权是通过隐私政策证成的;评估机制用于衡量平台企业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能力;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都旨在提高平台企业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能力,前者通过锦标赛理论推动平台企业参与依据人工智能风险治理能力的竞争,后者通过金字塔理论推动平台企业形成体现人工智能风险治理能力的指标.

    人工智能风险治理内部视角外部视角人工智能合规平台发包制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国家基础研究政策量化评价

    李辉卢山傅国友段瑶瑶...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基础研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旨在为优化未来政策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因此,本文使用PMC指数模型对基础研究国家层面的八项政策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总体表现优秀,在人才支持、基础设施等指标上的PMC得分较高,但在特定领域如研究布局和开放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再对八项政策进行了逐个分析后,提出建议加强政策的系统设计、优化政策布局,并强化政策监测和评估机制等举措,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及持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基础研究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研究

    赵常兴胡先睿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蓬勃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快速应用与实践.思政课混合教学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延展、教学方式选用等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推动从"教"向"学"的中心转变.然而在实践运用中也存在思想认识有待深化、应用过程有待完善、协同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在OBE教学理念和成果导向指引下,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在完善教学理念、提升思想认识、补足教学实践、注重问题纠偏、优化教学管理、增强教学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优化,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满足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

    思政课混合教学改革创新OBE理念

    "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普通高校学生军训育人体系的构建

    王小宁鲁雷刘晴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质增效.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既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也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学生军训育人离不开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核心理念理解与践行,其中全员育人是学生军训育人的基本保障,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军训育人的发展方向,全方位育人是学生军训育人的必由之路,"三全育人"有力推进学生军训育人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三全育人"视角,围绕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实践,构建了"四相结合,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普通高校学生军训育人体系的构建,为深化学生军训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国防教育三全育人学生军训军训育人

    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

    张丹王鑫侯彪焦李成...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研实验室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实验室的精神内涵,该工作以学生为核心,从提升科学素养、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四个方面逐层展开,是建设优质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培养什么人"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从精神引领、制度建设和创新领航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分享了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室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精神引领制度建设创新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