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贾箭鸣

双月刊

1008-245X

skxb@mail.xjtu.edu.cn

029-82663982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是反映学校师生在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方面研究成果,同时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学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坚持“双面”方针,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与舆论导向, 立足点大,面向全国,同时经常特邀国内外著名学术精英为学报撰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构建

    周忠良赵雅欣沈迟王智超...
    11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多样的城市风险中,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是影响力与破坏力较为严重的一种,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迫在眉睫.遵循风险发生过程,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引,结合 4R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过程动态防控理论框架,同时立足于"以体系为核心"和"以风险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全过程动态"的核心意识,将风险防控过程划分为"全面风险评估预警—精准动态响应控制",进而探讨构建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和决策支持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包含应急响应和常态化控制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实践路径,提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治理水平.

    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城市风险风险评估体系风险控制机制全周期管理

    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研究:脱钩与耦合视角

    宋佳莹高传胜
    13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途径.从系统论视角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两大系统的学理关系,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进行综合测度,利用脱钩理论与耦合协调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两者在整体上呈现脱钩、负脱钩与连结波动特征,主流脱钩状态呈现"递进恶化",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出低效扩张型趋势;(2)两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的协调状态;(3)异质性分析中,社会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在东部地区从勉强协调转向初级协调,中部地区从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演进,西部地区从轻度失调转向濒临失调.总之,做大蛋糕是社会保障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分好蛋糕是社会保障有效运行的保证.

    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脱钩指数耦合协调度系统论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高质量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建构

    张蔚文李志远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县域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的实现程度,对于推动县域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历史渊源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县域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基于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前瞻性原则,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及由"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开发的"科研数智通"(DIPS)平台大数据,从收入公平、消费公平和城乡融合三大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出发构建了包含 9 项二级指标和 26 项三级指标的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多维度、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县域城镇化发展情况,支持并引导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

    崔琳昊冯烽
    15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07-2019 年中国 280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居民消费潜力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在供给侧实现消费市场的扩容升级,在需求侧促进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保障增加,从而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更强,同时,产业集聚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强多样化消费场景的创造,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等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潜力产业集聚数字经济供需分析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杨长福金帅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意味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将承担更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为此,需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有效的高度统一.就其联系而言,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前提与价值导向,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则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与本质要求,由此表现出二者互为实现途径与目的的内在耦合关系.就其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内在统一的思想奠基是其理论本源,习近平共同富裕观与乡村治理思想内在统一的现实指引是其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乡村治理思想的当代升华是其理论底蕴.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统筹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机制;积极推动城乡融合,激活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城乡关系

    共同富裕背景下互联网使用的资本积累效应与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缓解

    李素霞蔡萌
    17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全社会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是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互联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积累效应是促进相对贫困缓解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 年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城乡设定贫困标准,并对比互联网减贫效应的城乡差异.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能缓解个体的相对贫困,且对农村居民的作用大于城镇居民,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将线上资源转化为线下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进而缓解相对贫困.其中,互联网使用积累的人力资本对城镇居民的减贫效应更强,经济资本对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更强.同时,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存在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门槛条件,且门槛值存在城乡差异.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强化互联网的人力资本积累作用,加强对城镇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边缘群体"的关注.

    共同富裕相对贫困互联网使用资本积累城乡差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

    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获奖数全省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