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石油大学

赵选民

双月刊

1008-5645

xbsk@xsyu.edu.cn

029-88382662,88382391

710065

西安市电子二路18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92年创刊,现为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前沿探索与现实思考的统一;服务于读者和作者,服务于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反映社会科学诸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反映新人新作;突出行业性,突出区域性,突出学术性;强调研究深度,鼓励学术讨论。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以及政府部门、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路径

    董春诗李林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西比较视域下,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及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路径启示.通过对比分析英美、德法等西式现代化模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独立自主、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政府主导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中西比较独特优势路径启示发展中国家

    论孔子"利"观念及其当代价值:以《论语》为中心

    夏晶晶经纶
    101-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论语》的核心内容主要凝练为欲求富贵的人性本能、见利思义的道德规范和博施济众的实践推行,分别涉及物欲价值、道德价值和实践情怀等层面.其价值取向在于满足主体物质和精神需要、塑造理想的君子人格、实现"公天下"之治.从"利"字的概念入手,探究《论语》中孔子"利"观念的核心内容及价值取向,汲取其有益成分,有助于推动孔子"利"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孔子"利"观念的当代价值,对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孔子公利与私利见利思义博施济众共同富裕

    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条件研究

    罗颖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风险社会的到来给国家机关的社会治理和权力监督带来新的挑战与要求.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呈现出对公益事后救济的滞后性,已难以达到风险社会治理模式下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全面保护的目的.值检察公益诉讼法专门立法进程之际,进一步发挥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明确检察机关风险预防的法律监督定位,尊重行政机关公益维护和国家治理的主导作用,对预防性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前瞻性展望,从而规范构造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案条件实为必要.

    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公益诉讼法风险社会治理立案条件

    论监察对象的基本权利保障

    王英杰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监察对象基本权利保障,既是明确监察机关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监察机关监督制约的现实要求,也是规范监察权力运行,推进监察工作法治化的应有之义.当前理论研究对监察对象自身及其基本权利保障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监察法规范和监察实践也更侧重于实现监察权力的有效运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监察对象基本权利的保障.实际上,公权力授权和党员身份使监察对象及其基本权利保障具有特殊性.监察法律规范和监察对象的基本权利共同构筑了监察权力的行使空间.针对监察监督、调查和处置过程中,监察对象人身、财产权利受侵害的风险,有必要从法规范体系完善、监察活动规制和监察对象权利救济等方面探索监察对象基本权利的保障进路.

    监察对象基本权利保障特别权力关系

    "寂寞说"辨析:从战争时间再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

    刘聿秋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寂寞"是茅盾对萧红后期作出的总结性判断,也成为萧红研究中影响深远的既定视域.伴随批评话语的时代性转换,"寂寞说"也面临着质疑与重构,这一现象背后反衬出社会时间与个体时间此起彼伏的变化态势.借由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理论分析可知,"寂寞"实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在时间感知与思想情感层面的集中反馈,而萧红在后期创作中忠实地记录了这种时代情绪,并有效地节制一己之悲,在写作中逐渐磨砺出"知寂寞而反抗之"的坚强精神.

    萧红"寂寞说"战争时间创作心态

    稿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双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