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周里

双月刊

1001-747X

xtxb@xaipe.edu.cn

029-88409449

710068

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4年创刊,是由新闻出版署批准、西安体育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是西北地区唯一的有公开发行刊号的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其刊登的论文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主,兼顾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体育科研、训练和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体育科研、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学术和编辑质量、印刷装帧质量上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先后被多家权威组织和核心期刊收录。本刊是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体育类)》和《全国报刊索引》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的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本刊还被《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2000年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评优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未来,久久为功:新征程校园足球再出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举措

    毛振明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征程校园足球的再出发,具有校园足球未来发展"方向舵""加油站"和"路线图"的重要作用.主要从2015年提出校园足球"八大任务"的工作成效和校园足球机制创新突破2个方面,对近10年校园足球的成绩与不足进行分析,指出校园足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表现在:校园足球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及足球运动激发学生锻炼热潮并实现学生体质大幅度大面积的提升;以足球课改为突破口促进体育课教学改革;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建立学生足球青训竞赛系统;通过校园足球训练竞赛新赛道推动国家足球人才培养和竞技水平提升.当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仍需要有深层次的改革推进与重大方法论突破.在认真研习《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对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问题认识,对新征程校园足球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和颇有创新性的10个新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

    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八大任务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的交互促进机理及实践路径

    黄谦史浩男王启隆丁建岚...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激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其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驱动是必然要求.从协同性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作用机制:从外在协同看,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科技创新;从内在协同看,体育科技创新反哺新质生产力;从空间协同看,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的载体多样;从目标协同看,交互价值指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剖析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交互驱动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具体促进路径:完善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体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体育科技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体育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加快体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育.

    新质生产力体育科技创新交互作用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及促进策略

    马德浩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以及视力不良问题仍在加剧,爆发力素质持续下降,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虽呈现出止跌向好的趋势,但仍未得到根本性好转.为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策略:(1)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协同治理能力;(2)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法治保障;(3)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学校重视学生体质健康;(4)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课内学习质量;(5)构建"家校社"体育联动体系,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6)优化环境设施建设,引导学生选择积极的出行与休闲方式.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促进策略

    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特性与训练干预"溢出效应"机理研究

    张星杰周家颖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身体素质是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础,敏感时间限制、训练效应的不可逆性与特异性是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基本特征,身高增长速度峰值(PHV)是确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有效方法.训练干预"溢出效应"的机理研究需要综合考虑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肌肉和骨骼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和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在"敏感期"内将训练效益最大化,实现身体素质的最优发展.研究旨在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和运动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促进身体素质的整体发展.

    "敏感期"特性训练干预溢出效应身体素质

    体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解读

    韩玉坤樊晓燕
    1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之一,体育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精神需要、生产与交往的理论主脉,提供了体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原典要义.基于"互文式"考证与现实关照,认为体育将人的"自然性"加工为"精神性",超越了主客二分的"异化""物化"逻辑;体育表征完善生命的自主活动,人因此建构起"能力—个性—自由"的精神生产进路;体育打破了交换关系对精神交往的全面占领,将抽象、孤立、分散的个体引入意义共通的情感空间,推动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充分展开.促进精神需要、生产、交往三重维度协同共进,体育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彰显出无可替代的人学价值与实践使命.

    体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学理论

    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逻辑关系、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王思贝陈丛刊郑家鲲
    18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考察共同富裕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指出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要求以及面临的政策衔接不顺畅、资源结构不合理、供需关系不匹配、实践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凝聚共识共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共建共享,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厚植为民情怀;推动共创共融,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增添创新活力;聚焦共事共赢,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多元路径.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逻辑关系现实挑战路径选择

    寻找不确定性:智能时代运动社会学的研究转向——基于对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思考

    王智慧
    194-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从ChatGPT到Sora等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应用下,运动参与空间、运动参与主体发生变化,对运动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本体、认识和方法3个层面,探讨了运动社会学在智能时代的研究转向.首先,伴随智能时代社会空间重置、人类与机器等多主体的能动性进一步释放,运动社会学研究中以身体为载体的运动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转变.其次,运动社会学在智能时代的研究实践中,基于人与非人主体的现实/虚拟共在与互动的增加,而获得更广的研究指涉,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对其研究议题、研究伦理、解释机制的认识.第三,需客观把握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在具体相关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提升运动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与科学性.

    运动社会学身体人工智能虚拟表象社会关系社会空间

    体育锻炼参与影响家庭消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与微观证据

    方程安珠鑫
    205-21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消费会随着体育锻炼参与频率增加而增多,家庭消费碳排放量相应增加.探索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影响的机制及微观证据,为实现家庭"碳达峰"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个人情况和家庭消费数据库为样本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IOM)计算家庭消费碳排放量,还使用STIRPAT模型、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消费碳排放增加主要由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带来的产品消费频率增加,运动产品消费多样化、专业化与高端化,消费追随行为、能源消费增加等原因造成;对于参与频率每周3次以上的家庭,公共财政支出、公共交通水平显著弱化了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家庭生存型消费碳排放的弱化作用尤为显著.

    体育活动锻炼频率消费碳排放

    体育强国视域下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现状、困境及策略

    李鑫李赞陈笑然孙芳...
    217-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国际一流训练基地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探究中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纾解方略.研究认为,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类型已初步形成,助力运动员备战重大赛事成效显著,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作用增强,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效益初步显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训练队伍固定性较差、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基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基地经费来源较单一、后勤保障方面较薄弱等.基于此,提出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纾解方略:打造体育训练基地特色品牌,以优势资源吸引更多运动队长期驻训;推动训练基地科研力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提升运动员成绩;坚持共建共享,以训练基地为平台主动开发各类服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精细化服务供给提升后勤保障质量.

    体育强国训练基地运动员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机遇、战略任务与推进方略

    赵晶李紫薇
    22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机遇、战略任务与推进方略.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基本特征为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与之相对应的参与基础、经济支撑、发展方向、原则遵循、交流空间等时代机遇.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为推动群众冰雪运动深入开展、健全竞技冰雪运动发展平台、激发冰雪产业市场竞争活力等.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3个方面,提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提升竞技冰雪运动实力、加快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等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推进方略.

    中国式现代化冰雪运动时代机遇战略任务推进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