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马博

月刊

1009-8631

xbdkf618@163.com

029-82525976

710006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大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大院前大楼3081室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Journal Xibu dakaifa
查看更多>>《西部大开发》杂志中旬刊由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管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学术交流期刊。本刊是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各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公认的“中文学术期刊”。本刊立足西部地区,辐射全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城市建设等领域打造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读者对象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大院校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司马迁的黄老思想

    杨敏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老之学,实始于战国,汉初以黄老为显学,而司马迁以史为鉴,集战国黄老之术、汉初黄老之治与历史治道经验之大成,他的黄老思想,为汉帝国之征伐一统规划了治国的蓝图,构成了其完整的黄老政治哲学.

    司马迁天人相感天下一统合义作争无为因循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女性期刊的角色扮演问题

    程丹
    8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意见领袖,魔弹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为基础,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当代我国的女性期刊(主要为女性时尚类期刊)所扮演的几种角色以及其定位问题,最后论述了对于当代我国女性期刊的发展前景以及社会意义.

    女性期刊角色定位传播学

    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旅游文化现象研究

    张进伟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主的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特别是以音乐、舞蹈、戏剧、民间工艺、节日风俗为代表的文化与当地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岷江流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蜀文明.对岷江上游民族民间旅游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可为当今西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旅游文化

    浅谈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制度

    赵辉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起诉制度是刑罚理论由惩罚论向目的论转化的产物,是刑事起诉便宜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以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起诉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分类,并结合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分析我国目前不起诉制度在立法及其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几点建议.

    法律性质不起诉分类:不足与建议

    碑林区人民检察院二零一零年典型案例分析——对丁芸、陈天龙、孟毅拓、周凯荣敲诈勒索案的分析

    李泉张方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11月23日公安碑林分局以涉嫌抢劫罪提请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丁芸、陈天龙、孟毅拓、周凯荣进行批准逮捕,碑林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受理本案后,对该案子的定性出现不同意见,以下将就该案进行分析,以期共同提高.

    抢劫敲诈勒索暴力程度

    碑林区人民检察院案例分析——从李某盗窃一案分析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

    于小格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主观方面都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盗窃罪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十六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而职务侵占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十六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属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才能构成;二是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它不包括私人财产所有权;三是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还必须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盗窃罪则没有这些要求.

    盗窃罪职务侵占罪刑事责任

    碑林区人民检察院二零一零年典型案例分析——对赵某寻衅滋事案的分析

    吴静刘英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衅滋事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其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是法律规定的四种客观行为之一,而该类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况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两罪之间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定性不准确,就会出现量刑上的不公正,不仅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影响我国刑法的统一适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不同的特征对二罪加以区分,并对区分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标准进行阐述.

    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犯罪特征区分标准

    浅析补充侦查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胡晓静宋晶晶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充侦查并不是每一个刑事诉讼阶段都必须经历的程序,但具有存在的必要,它主要依赖于侦查人员的侦查能力以及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本文从补充侦查的实体条件、程序条件以及补充侦查的实施阶段把握补充侦查的概念,体现了补充侦查自身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补充侦查制度中存在的三个问题.虽然存在不足,但是补充侦查作为侦控机关的一项侦查行为存在于刑事诉讼,其实质为弥补侦查机关第一次侦查活动所存在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补充侦查特征分类存在问题

    刑法第13条但书的效用

    白晓斐蒋艺华季永刚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法第13条是关于犯罪概念的定性加定量模式的载体,其中但书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书是对刑法总则、分则刚性规定的矫正与平衡.但书的所具有的出罪功能使得刑法之谦抑性活生生的跃然于刑法典中.

    但书刑法谦抑刑法

    逮捕权"上提一级"对自侦案件的影响及对策

    刘晓溪
    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自侦案件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新规定.新规定颁布后,对于自侦案件的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自侦案件的办理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诸如办案时限紧、侦捕关系不顺、办案力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制度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逮捕权上提一级自债案件影响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