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姚远

双月刊

1000-274X

XCXB@NWV.Edu.cN

029-88302822

710069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理工类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与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本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在,该学术期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最高学术论坛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李保国张河李明蒋学龙...
    75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灵长类动物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破碎化生境修复保护策略

    三种秦巴特色中药材的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赵晔郝晗耿欣贾梦辛...
    76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巴地区特有的气候与水土环境使陕西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陕西自古就是重要的中药材适生区,有"天然药库""秦地无闲草"等美誉,道地中药材有杜仲、秦艽、丹参和黄姜等.道地性的内核是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共同演化造就了中药材的性质与功效,为了从千年临床用药经验和研究中全面认识秦巴特色中药材,本研究通过古籍资料考证结合现代研究,选取不同种属3种秦巴特色中药材杜仲、秦艽和黄姜对采收加工、性味归经、炮制提取、化学成分、功效主治、新药研发进行了梳理归纳,探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科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秦巴特色中药材提供思路,为创新中国药的现代化研发提供源泉.

    杜仲秦艽黄姜道地性秦巴特色中药材创新中国药

    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赵鹏
    785-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桃属约有22个物种,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全球范围均有分布.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材用、生态、经济、药用价值.其中,胡桃栽培历史悠久.综述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胡桃属植物物种形成、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和基因组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驯化历史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随着测序和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重测序、DNA甲基化、细胞器基因组、全基因组基因关联分析和其他组学技术将成为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组学和育种的有利工具.

    胡桃属演化历史分子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生物地理驯化

    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基因概述

    韩旭周青
    81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AIDs)是一类因先天性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的炎症反应和多系统多器官的受累.在AIDs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首个单基因AIDs被发现以来,目前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已超过50个.随着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AIDs的致病基因谱被不断拓展,对AIDs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从AIDs的致病基因和临床表型出发,总结了 AIDs的致病机制,有助于以更全面的视角了解这一类疾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生殖系突变体细胞突变单基因疾病

    鞘脂代谢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罗笑陈立余
    82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鞘脂类物质是构成植物膜系统的重要组分,在不同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鞘脂的结构和含量分布迥异.鞘脂也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气孔开闭、根的生长、花粉发育、植物形态建成和果实成熟与脱落等多个过程.鞘脂代谢紊乱会造成底物或者产物的积累,进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目前植物中鞘脂的研究主要通过突变体表型和鞘脂类物质的含量来评估,缺乏对精密调控网络的研究,因此有较大的研究空白亟待填补.综述了目前参与植物鞘脂代谢过程的鞘脂类物质及其相关的代谢酶类,并分类讨论了鞘脂代谢基因突变体表型和造成突变体表型的潜在原因.

    鞘脂鞘脂稳态鞘氨醇神经酰胺生长发育

    平分型糖链的结构与功能

    关锋丰晶晶卫玮李想...
    840-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分型 N-乙酰氨基葡萄糖 GlcNAc(Bisecting N-acetylglucosamine,bisecting Glc-NAc)结构是指GlcNAc以β1,4-连接的方式连接到五糖核心的甘露糖(Man)上,是一种特殊的N糖基化修饰.平分型GlcNAc修饰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如细胞黏附、受精和胎儿发育、神经发生、免疫反应和肿瘤发展等.主要介绍平分型GlcNAc结构的形成过程,概述平分型GlcNAc修饰在神经系统、免疫反应、肿瘤发展和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并总结了解析平分型GlcNAc结构的技术进展,为相应生物学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平分型N-乙酰氨基葡萄糖MGAT3N聚糖质谱

    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权佳馨刘晓岳明
    847-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通常呈现出异质性分布模式.克隆植物在应对不均匀分布的资源时,能够有选择地放置其新生分株来实现对新生境的占领,以此提高整个基株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利用斑块状分布的资源.此外,克隆植物在维持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对异质性资源环境中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研究备受关注.在介绍生境选择和觅食行为的基础上,从克隆植物养分吸收结构的选择性放置、生长构型和生物量分配模式3方面阐述了克隆植物生境选择行为的表现和方式,并从克隆植物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克隆整合是否影响植物生境选择以及表观遗传记忆对生境选择行为的调控等方面,对相关领域主要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并提出了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向,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觅食行为生境选择资源异质性表型可塑性

    固定化药靶蛋白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研究进展

    寸思迪张子龙王云杉龙凯花...
    858-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筛选中药功效成分的新观点.主要综述了作者团队近五年在固定化药靶蛋白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技术以及活性成分早期成药性评价色谱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固定化药靶蛋白在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早期成药性评价

    咖啡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探究

    宋文旭冯玉琦韩啸枫王世伟...
    867-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范围内,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峻,但药物研发效率日趋缓慢,迫切需要新的抗感染药物或药物作用靶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寻找靶向QS系统的抑制剂是新型抗感染药物新策略.前期研究发现,以咖啡酸为主要成分的大血藤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具有转录抑制作用.进一步探究了咖啡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毒性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分子对接结合缺失突变体感染白菜模型检测,探究了咖啡酸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咖啡酸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rhlR、rhlI、pqsA、pqsR及其调控的毒性因子的编码基因如phzA1、lasB等,进一步抑制该类毒性因子的产生和降低了细菌的运动性和生物被膜,最终降低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性,其可能通过靶向pqs系统发挥其QS抑制作用.

    咖啡酸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毒力因子靶点pq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轴与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

    田静付瑶孙钰王志浩...
    876-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体内平衡调节因子,参与全身多种生理、合成和代谢过程,在促进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大量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报道发现IGFs分子的异常表达在各种呼吸系统、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肿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临床角度来看,异常表达的IGF信号轴分子可被认定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预后因素和现代抗肿瘤治疗的靶点.因此,针对不同肿瘤组织中IGFs变化所引发的下游分子及信号通路改变,配合靶向分子抑制剂进行针对性用药,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方式.总结了 IGFs信号轴在正常人体与癌症组织发展中的变化,并对IGFs信号轴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归纳,希望能为以后的癌症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未来分子靶向治疗辅助癌症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肿瘤抑制剂靶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