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北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徐学义

季刊

1009-6248

xbdzbjb@163.com

029-87821951

710054

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西北地质/Journal Northwestern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中造山带地质、资源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数字地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地调项目管理、工作动态及地调最新进展。并优先发表由国家、省部委重大科技项目及基金资助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报道大地调中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地调项目管理方面的地质调查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

    王双明孙强袁士豪师庆民...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及其伴生资源是地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和高强度开采会引起近地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的联动响应,进而反向制约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的安全开采与开发.围绕煤矿区的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基于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地球关键带理念,阐述煤-水-土协调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多圈层、多过程、多尺度、多目标的耦合关系,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思考.①立足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土壤-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多目标多维度角度,剖析大规模、高强度开发背景下采前、采中、采后地质条件动态演化、多资源时空关系、生态环境响应特征,提出煤炭资源开发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煤炭资源区的地质调查战略和开发策略.②开展煤-水-土多资源量的系统调查和地质结构精细表征,全面理解和综合评价煤-水-土赋存特征和相互依存关系,形成集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等于一体的地质调查评价体系和方法,提出基于煤炭开发、多资源利用、水土保护、生态屏障、土地安全等一体化的全链条调控措施和开发策略与开发政策.③监控开发过程中地层地质功能结构变化,理解煤-水-土空间组合结构及分层界面效应和煤(岩)-水-土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化规律,构建复杂地层结构煤炭安全开采和水-土资源协调开发覆岩变形的演化模型,厘清煤-水-土空间结构及其对开采活动的约束效应,发展地球科学、采矿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煤-水-土协调开发研究服务于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多资源开发瓶颈及其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通过对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内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状态参数阈值、演化驱动机制的理解,构建地质环境约束、开采模式调控、系统规划利用的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时空格局.

    煤-水-土协调开发开采地质条件多界面效应动态耦合响应时空演化规律全链条综合开发

    西北地区钴矿资源禀赋特征及产业链分析

    张照伟谭文娟全孝勤王亚磊...
    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钴是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不可或缺.中国现有钴资源储量较低,超过 98%的钴原材料依赖进口,给国家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钴矿成矿规律认识、寻找新的资源接续区已迫在眉睫.西北地区钴矿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拥有较好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展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但目前不同类型矿床中钴矿发育特征、赋存状态、富集机制与成矿潜力尚不明确,缺少针对性的找矿模型与高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极大地制约了钴资源的找矿新发现.笔者通过西北地区钴矿资源地质分布、成矿特征、控矿条件、找矿标志、找矿潜力的系统梳理,总结西北地区钴矿资源禀赋特征,结合钴矿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分析提出西北地区钴矿资源进一步找矿方向和勘查重点,旨在揭示钴矿资源成矿潜力和找矿新靶区,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引领中国钴矿资源找矿新发现,提升钴矿资源安全供应和保障能力.

    资源禀赋成矿特征找矿潜力产业链

    西北地区与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特征及成矿

    彭素霞郭玉张照伟全孝勤...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地区是国内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集中区域之一,但锡产出不足全国的 2%,且分布零散、规模较小,所以西北地区锡矿并没有得到很多关注,且已有研究主要偏重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矿床成因,对区域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少有总结.笔者选择西北地区与锡有关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此类花岗岩的特征提出锡矿找矿新认识.分析显示,Sn元素易富集于晚期熔体,且易由地幔向地壳富集,花岗岩浆源区地壳物质越多对形成锡矿越有利,A型花岗岩对锡成矿有更为明显的专属性,尤其在大陆碰撞、俯冲和洋陆转换环境下形成的过铝质和钙碱性花岗岩更有利于锡富集.同时,与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普遍具有较高锡丰度,如东准和天山地区达到 7×10-6,远远高于地壳Sn丰度值(1.7×10-6),加之成矿区地层锡值普遍偏高,锡经过不断的迁移、富集、岩浆结晶分异并在一定的温度下最终成矿.文中简述了西北地区的 6个锡矿成矿区带特征,为西北地区锡矿找矿提供参考.

    锡矿与锡有关花岗岩成矿条件成矿环境西北地区

    小岩体叠加成矿作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应用: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例

    刘伟栋王硕魏翔郭花利...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汤中立院士在多年找矿实践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该理论以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研究起点,逐渐延伸至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发展成为基性-超基性与中酸性两类岩浆并行的完整成矿理论体系.研究发现,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的成矿区带分布有众多两类岩浆活动的叠加区,并且两类岩浆活动导致的叠加成矿作用在该区显著.其中,煎茶岭镍钴金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经历了早期初步的超镁铁质岩浆熔离作用使成矿元素预富集,后期花岗斑岩岩浆流体成矿作用叠加之上,最终使钴镍矿和金矿均达到了大型规模.此外,该区在白雀寺基性杂岩体中新发现的何家垭镍钴矿同样具有两类岩浆叠加成矿的特征,这为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开启,以Ni、Co为代表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仍是本轮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两类岩浆的小岩体叠加成(大)矿作用是Ni、Co矿形成的重要地质过程.笔者通过介绍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提出了两类岩浆叠加成(大)矿作用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其找矿应用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做了展望,以期助力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小岩体成大矿叠加成矿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白雀寺

    东秦岭黄龙铺矿田碳酸岩脉型铼钼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段湘益李维成王海元黄凡...
    5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处碳酸岩型钼矿床集中区,黄龙铺钼矿田位于华北地块南缘东秦岭成矿带西段,空间上受卢氏-马超营断裂控制.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龙铺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典型矿床等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分析表明,碳酸岩脉型钼成矿主要与印支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构造为其提供了有利的赋矿空间,围岩提供了少量成矿物质,总体形成了NW向垣头-碾子坪铼钼多金属矿(化)带与NE向西坪-秦岭沟铜钼矿(化)带,涉及两个Ⅲ级成矿区带和两个Ⅳ级成矿区带,Re、Mo含量总体表现为正相关.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体系的岩浆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幔源火成岩浆,属印支晚期成矿,大致经历了 3个主要成矿期.本研究从多角度进行找矿预测认为,在矿田东北端向河南延伸方向及西南端的卢氏-马超营断裂两侧,有好的钼找矿前景,在华阳川-太子坪矿化带及矿田西北部的岩体下部,可能存在大中型钼多金属矿床.

    铼钼矿床成矿特征找矿预测碳酸岩脉黄龙铺矿田东秦岭

    小秦岭金矿田杨砦峪-樊岔矿段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王立峰薛志强王振强王鹏飞...
    7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目前探明金储量611 t.前人对该区金矿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但区内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以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杨砦峪、樊岔金矿床S60矿脉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野外观察与镜下鉴定,将黄铁矿从早到晚分为 3个世代,并对不同世代的黄铁矿进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取得认识如下:不同世代黄铁矿中Au、Ag、Te、As、Co、Ni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各个世代黄铁矿中As的含量均很低,暗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与As无关;第 2世代黄铁矿中Au与Te尤为富集且两者存在显著和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指示该世代为金矿床形成重要阶段,并且Te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对Au的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S60矿脉中普遍发育Te-Au-Ag矿物,并且黄铁矿中呈现低As、高Te特征,暗示小秦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岩浆的脱挥发分或地幔脱气作用,小秦岭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

    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S60矿脉南中矿带小秦岭

    甘肃西秦岭地区重要金矿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资源潜力预测

    张家瑞高永伟张忠平谢建强...
    8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当前形势下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开发与战略部署的要求,在甘肃省金矿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资源特征、预测模型及资源潜力,初步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工作部署建议.西秦岭岩金矿产地有 223处,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分布于甘肃南部的陇南、天水、甘南地区,矿床类型以岩浆热液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在此基础上,修正了李坝、大桥、阳山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建立了早子沟、加甘滩、寨上、小东沟等4个典型矿床预测模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应用MRAS软件,圈定预测区179处,运用体积法,估算金矿预测量 3 512.107 t.相较甘肃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2013年),预测区增加了 18处,预测量增加了 461.03 t,新增主要分布于以地南、小东沟-天子坪一带等重点找矿地段,预测成果将为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金矿资源特征预测要素预测模型资源潜力甘肃西秦岭

    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进展及对高纯石英找矿的指示

    赵海波张倩张勇王红杰...
    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 4N8以上高纯石英高度依赖进口,高纯石英是保障中国芯片安全、光纤安全、光伏安全、高端器件安全的战略矿产.笔者通过国内外对石英的微量(杂质)元素分布特征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近年来找矿勘查实践认识.研究发现,控制 4N以上中高端高纯石英杂质元素的种类主要是类质同象,包括有B、Li、Al、Ge、Ti、Fe、Mn、K和P等元素.中国高纯石英找矿方向包括变质重结晶石英、钨锡矿床云英岩和石英脉、花岗伟晶岩石英、高分异演化花岗岩石英等,其中 4N以上中高端高纯石英可能为非成矿花岗伟晶岩.高纯石英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物质组成、物质来源、控制因素等与成矿有关的理论,即建立高纯石英成矿模型,可能是中国高纯石英矿床的找矿勘查突破的基础.这些研究除了能够很好地指导高纯石英找矿,同时也是示踪钨、锡、铌、钽和锂等金属矿床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关键.中国高纯石英地质勘查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总结近年攻关中国高纯石英找矿勘查理论和技术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石英杂质元素高纯石英找矿

    库车坳陷日达里克地区铀成矿控矿要素与成因分析

    王强强王元元鲁克改李书海...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日达里克地区上新统库车组存在较大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笔者按照水成铀矿基本理论,充分运用和研究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和微观地球化学等第一手资料,系统总结了区内基本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重点分析了与铀成矿相关的岩性岩相、构造、还原介质以及层间氧化带含矿性等控矿要素,并对铀矿成因和成矿类型进行尝试性探讨,初步分析认为日达里克地区上新统库车组铀矿化与层间氧化带密切相关.

    砂岩型铀矿控矿要素成因分析日达里克地区

    共和盆地深部构造格架及其对干热岩热源的影响

    刘生荣罗新刚辜平阳唐小平...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热型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资源形式,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清洁能源.青海省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地质活动丰富,为干热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共和盆地构造格架与干热岩成热模式,对地热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NVDR-THDR)和重磁异常融合方法划分了共和盆地的断裂构造格架,共识别深大断裂 20条,有 9条是前人未识别断裂.其中,F1-15推断断裂作为共和盆地东西分界断裂,对共和盆地干热岩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低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及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的反演结果显示,共和盆地地幔物质向上运移并加热和侵蚀岩石圈底部,导致岩石圈底部发生熔融减薄.盆地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自青海南山及贵南南山向盆地的逆冲推覆构造,但深部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部地质体挤压变形程度强于盆地东部,西部盆地深部地质体密度结构呈"八"字型特征,表现为压陷盆地的特征,断裂发育较少;而东部盆地大量发育深大断裂,为深部的热源物质和热量提供了传输通道.因此,认为共和盆地干热岩热源以地幔热流传导供热和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为主,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为辅,盆地东部相较于西部更具备干热岩成藏条件.

    共和盆地干热岩断裂构造地幔热流传导熔融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