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寒环境温度下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虞庐松王庚王力周晓夫...
    1251-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寒地区环境温度对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4种不同温度工况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揭示环境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温度下各试件滞回曲线均呈梭形,未产生明显捏缩现象;试件典型破坏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基本一致,均为钢管底部产生一圈贯通鼓曲波、核心混凝土被压溃、钢管撕裂,温度越低,钢管混凝土柱越早发生破坏,且破坏程度越严重;相较于常温(20 ℃)工况,0 ℃、-20 ℃、40 ℃温度工况下,试验钢管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分别提高3.08%、6.15%、10.08%,初始刚度分别提高16.9%、30.3%、50.0%,而延性系数分别降低8.6%、14.6%、16.9%;环境温度越低,刚度退化速率也越大.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显著,高寒地区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考虑环境低温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

    圆钢管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温度

    循环荷载下加筋砂土累积应变特性试验研究

    蔡国军钟世浩陈广森吴富双...
    1259-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加筋在砂土循环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网格作为加筋材料,对实际工程场地所取砂土试样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加筋层数和不同加筋间距下砂土轴向累积应变的演化趋势,并对筋材在试验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筋能减少砂土轴向累积应变,加筋层数越多,对轴向累积应变的削减作用越强,但通过增加筋材层数带来的加筋效果增幅逐渐减小;不同加筋间距下轴向累积应变曲线均符合改进Monismith模型,在间距为80 mm时,轴向累积应变显著降低.加筋在砂土中产生影响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弹性性能发挥作用,筋材的弹性变形恢复,导致其附近砂土颗粒的位移减少;二是在筋土界面处产生更好的咬合作用以形成似黏聚力,从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加筋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循环荷载加筋砂土动三轴试验轴向累积应变加筋机理

    公路地质纵剖面黄土湿陷系数预测及分布规律研究

    陈志敏孙勇郝彦玉杨易朴...
    1269-1278,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充分挖掘现有黄土湿陷试验资料的价值,建立基于克里金插值法的湿陷系数预测模型.以G244线打庆公路(K1+640~K10+640段)工程为背景,利用少量的湿陷系数实测数据,对湿陷系数进行插值预测并沿其纵剖面绘制等值线图.将湿陷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对其二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地质统计克里金法的黄土湿陷系数插值计算方法可行且插值结果合理,能满足工程对于黄土湿陷性的精度和实际应用需求;(2)利用湿陷系数等值线图,采用"0.015"判定法得到黄土湿陷临界深度,湿陷临界深度的变化相对于地表的坡度变化较缓,且沟谷区的湿陷深度(3~8 m)明显小于山岭区的湿陷深度(15~25 m);(3)自地表向下,黄土湿陷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直至小于0.015,即湿陷性消失;(4)在钻孔取样深度相同时,河沟谷区的含水量大于黄土丘陵区,在较低的自重压力时,河沟谷区的湿陷系数大于黄土丘陵区,随着自重应力逐渐增大,黄土丘陵区的湿陷系数逐渐大于河沟谷区.

    黄土湿陷系数克里金法半变异函数模型纵剖面分布规律

    地震-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桩网复合路基震动特性

    高广运吕明杰耿建龙史文杰...
    1279-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震和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桩网复合路基震动特性,建立地震和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轨道-路堤-桩网复合路基震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地震荷载类型和列车车速对桩网复合路基震动加速度和位移的影响规律,提出不同地震荷载下的列车运行建议.研究表明,Hollister地震与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桩网复合路基地面震动加速度由两动载共同控制,震动位移主要由地震荷载控制,列车运行状态对地震动位移影响很小;Chi-Chi地震与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地震动加速度主要由高铁荷载控制,地震动位移受地震荷载和列车荷载共同影响,地震发生时可先通过降低车速后停运列车有效减小地震动位移;Lytle Creek地震与高铁荷载共同作用下,地震动加速度主要由高铁荷载控制,地面震动位移受地震和列车荷载共同影响,且主要由列车荷载控制,地震发生时可通过降低列车车速有效减小地震动位移,以降低地震发生时列车脱轨的可能性.

    高速铁路地震荷载桩网复合路基列车速度震动响应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基于时间维度的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李喜梅杨天宇李明睿
    1291-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连续梁桥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基于时间维度的易损性情况,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选取符合区域场地类型的地震动,通过改进的大森定律和区域主余震统计关系,构建基于时间的主余震序列.以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的损伤指标,运用直接回归概率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主震后短期内各时间节点桥墩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区域时间范围内主余震序列对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余震会给桥梁结构带来明显的增量损伤;(2)各种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随着PGA的增大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且主震造成的损伤状态等级越高,其超越概率越低,余震作用时超越概率增大越明显.超越概率在震后第1日增幅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第10日趋于平稳,因此在分析地震给桥梁带来的损伤时,要充分考虑主余震序列的时间效应.

    主余震序列易损性分析连续梁桥增量损伤超越概率时间维度

    基于多源影响线信息融合的梁桥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周宇张德伟狄生奎黄继源...
    1300-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梁桥损伤评估与性能评价时,针对使用影响线类方法存在单一测点数据导致识别结果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影响线信息融合的梁桥损伤识别新方法,并利用某实际钢混组合梁桥进行仿真验证.首先通过提取挠度、应变、转角、支座反力等影响线,分别构建影响线曲率差指标,然后基于D-S理论对多源影响线信息进行融合,并引入欧式距离赋权来提高距离测点空间更近处的置信程度,提出一种可用于梁桥结构损伤识别的融合指标,最后结合模型算例,计算得到包含四种不同数据的融合指标,讨论其测点位置、损伤程度和噪声水平对损伤诊断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源影响线信息融合损伤识别方法比传统单一损伤识别在定位、定性上更精确;融合转角、支座反力、应变信息的损伤识别模式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融合模式,且在10%噪声干扰下仍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

    梁桥多源影响线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损伤识别融合模式

    高震区大跨度上承式CFST拱桥桥面系分联和约束体系研究

    李子特王根会樊江牛延平...
    1311-1317,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震区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合理的桥面系分联和约束体系,以一座净跨径400 m的公路桥梁为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不同分联的桥面系和支座体系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联桥面系显著降低了联端位移及交界墩弯矩,且立柱弯矩均匀;钢支座体系拱顶段和联端剪切力显著增大,交界墩及立柱弯矩较大且分布不均匀;高阻尼橡胶支座体系交界墩及立柱弯矩均显著减小且分布趋于均匀.当采用1联桥面系和高阻尼橡胶支座约束体系时,立柱、支座和交界墩受力协同度高,各构件内力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差距均显著减小,说明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高震区上承式CFST拱桥桥面系分联约束体系非线性时程均值和标准差

    轴向拉压式U型厚壁金属波纹管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

    郑国足韩建平
    1318-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金属阻尼器承载力不足、极限变形较小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轴向拉压式U型厚壁金属波纹管阻尼器.通过改变波纹管的壁厚、内径及波数等参数来调整阻尼器的承载力、初始刚度、极限变形及延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阻尼器的核心耗能元件进行单调及低周往复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核心耗能元件的内径、壁厚、波纹平均半径、U型波纹直边长度、材料屈服强度及波数这6个独立变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阻尼器极限位移的计算方法,给出阻尼器受拉屈服后刚度与屈服前刚度之比的拟合公式,揭示出新型阻尼器的受力机理,建立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同时,针对U型波纹管建立考虑边波效应的修正简化计算方法,并与规范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简化分析方法与规范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变形大、延性高;金属波纹管的刚度、屈服荷载、屈服后刚度及极限荷载均随壁厚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着波数的增加,核心耗能元件的极限变形、延性及累积耗能显著提高,但受拉屈服后刚度降低;建议阻尼器设计时波纹平均径厚比不大于3.8,最大设计工作位移不大于极限位移的0.8倍.

    厚壁金属波纹管抗震性能金属阻尼器有限元分析ABAQUS

    可液化粉土地层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周强陈斯汪云龙赵继辉...
    1331-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破坏一直是学术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受河流冲积和海水侵蚀等沉积环境影响,天津地区可液化粉土地层分布广泛,粉土液化会对地铁车站结构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清楚.目前,平行布置的地铁车站群作为典型交通枢纽,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车站群中临近双车站的抗震问题亟待研究.通过三轴试验研究黏粒含量对粉土静、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塑性边界本构模型PM4Silt标定中不同黏粒含量粉土模型参数及基于有限差分分析,阐明低黏粒含量土层对地铁车站动力响应的不利影响,为可液化粉土地层车站选址提供建议;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车站间距对临近车站相互作用的影响,揭示临近车站相互作用的影响范围,提供最优车站间距参考值.该研究可为临近车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轴试验边界面模型可液化粉土临近地铁车站

    基于弗雷歇距离的海上沉桩土阻力推荐方法

    尹蒋松李飒
    1345-1354,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平台以及海上风电规模的扩大,桩基可打入性分析的精度越来越受到关注.打桩过程中土阻力的合理评估是提高可打入性分析准确性的前提,而土阻力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端阻和侧阻折减系数的取值.以11个海上平台的99个打桩记录为数据库,首先,通过打桩记录数据证明弗雷歇距离算法在海上平台桩基打桩记录之间相似度计算的适用性,确定该海域弗雷歇距离的阈值,并对阈值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其次,通过计算现场打桩记录反算的土阻力与不同折减系数下计算得到的土阻力之间的弗雷歇距离,对该海域的折减系数进行探讨,并给出有土塞和无土塞工况下折减系数的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桩基可打入性分析中的土阻力的计算提供借鉴.

    土阻力弗雷歇距离桩基可打入性分析海上平台大直径管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