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杨士宏

双月刊

1001-5140

xbmz0931@sina.com

0931-2938091

730030

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开展民族学、宗教学以及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讨论,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为西北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以西北、民族为立足点,保持西北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为浓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家工业企业数据样本

    刘明洋万勇吴炜聪王彦飞...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智能化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被认为能够显著改善生产效率和环境绩效.本文基于2015-2022年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2 000家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EEV),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智能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政策引导在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政策引导机制、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工业智能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引导

    数字人权的权利证成与实现路径

    杨利华马宁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数字时代人的数字属性、权利形态、义务体系及权力结构的衍化论述了数字人权作为独立的第四代人权具有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数字人权主张合作、共享和共治的核心理念,强调生存、发展、平等、尊严等权利内涵,维护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的基本权利和价值.数字人权可以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构建其自主权利体系,更新与完善传统人权的基本权利,发展互联网接入权、离线权、被遗忘权以及数字环境权等,以确保人权在数字时代权利形态外延的完整性.数字人权的实现应当聚焦在数字技术与法律治理的互动融合中塑造数字秩序,通过数字包容弥合数字社会贫富差距的鸿沟,对弱势群体倾斜保护以保障基本的数字民权,并在数字平等中推进数字人权与数字主权的互利共进.

    数字人文主义数字人权第四代人权数字秩序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学理论证与协调机制建构

    陈玮孙哲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诉权基础、赔偿磋商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以及各类环境诉讼之间的顺位安排等制约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运行.然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说从实际运行、设计目的等方面却难以进行学理论证.环境公共利益应当被视为制度核心,在与环境权力相结合后形成以"环境公益—环境权力"为基础的理论框架.内部通告机制是协调磋商机制与诉讼程序的关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当受到磋商机制的约束,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后进行,形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新诉讼格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赔偿磋商环境公益赔偿诉讼

    文学交融视域下的明清河湟诗文创作述论

    多洛肯晏庆波
    15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随着外来文人的大量涌入,河湟地区诗文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整体上表现为作家作品层出不穷,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明清河湟诗文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文学交融特征.独特的西北风光与新奇的景观意象拓展了主流文人的创作题材,大气磅礴、苍凉悲壮的地域文化气质也以超强的感染力影响了外来文人诗风的转变.同时,丰富的文学交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各民族文学的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地推动了河湟地区少数民族文人汉语诗文创作的发展.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诗文创作文学交融

    表演类文化遗产的两种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南派遂溪醒狮与北派小相狮舞的对比

    刘丽珺张继焦
    16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遂溪醒狮"和"小相狮舞"作为表演类文化遗产两种不同业态的发展模式,在表演风格、形态等方面均不相同.文章对南派遂溪醒狮和北派小相狮舞的文化经济空间模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本体结构、外在结构和文化、经济互构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成功构建了以竞技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自扩模式与成长轨迹;而后者依旧保持着以传承人为核心的艺术化与商业化的自生结构.在实现文化遗产价值资源化的发展中,对待文化特质的"转码""保真""重塑"三种路径的不同审美认知,直接影响着狮舞的发展模态,分别呈现出内源型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展演型衍原生态发展模式.

    表演类文化遗产南派遂溪醒狮北派小相狮舞文化发展模式

    元宇宙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数智化升级研究——基于媒介技术视角

    詹一虹董天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是文化及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大众化传播与商品化消费的产业集合,媒介技术是其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数智媒介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元宇宙发展趋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数智化转型机遇.通过梳理媒介技术变迁与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研究认为,未来元宇宙等相关数智媒介技术将会从文化创作新符号、文化生产新方式、文化传播新环境、文化消费新形式等方面引领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在行动路径上,中国文化产业则需在加强数智技术赋能虚拟场景生产、构建大众化的场景媒介传播生态以及扩大场景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消费三个方向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数智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元宇宙中国文化产业数智化升级媒介技术

    本刊2024年分类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数)

    186-188页

    谷苞边疆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

    王国军邓晗乔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