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水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水电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北水电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陈念水

双月刊

1006-2610

xbsd@nwh.cn

029-88280709;88280712

710065

西安市电子工业园区丈八东路18号

西北水电/Journal Northwest Water Power
查看更多>>《西北水电》杂志系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技术性期刊。198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西北水电》杂志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北极星》网站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水利水电文摘入编期刊。现为陕西省水力发电学会会刊;北方省(区)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系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洪涝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平台构建

    王洁瑜郭园刘园候精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防涝和安全治理要求的提升,洪涝风险管理日趋精细化,要求城市在面对突发洪涝事件时能快速响应,而现有的城市洪涝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洪涝灾害防御的支撑力度不够,进一步影响防汛响应工作效率.因此,基于数字孪生、智能模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监测感知-模型计算-风险评估-预警匹配-洪涝推演-预案管理-响应调度"为核心技术路线,构建面向数字孪生"四预"的城市洪涝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管理平台.应用结果表明:洪涝预报效率在不同工况下可提速23.88~158.72 倍、计算精度提高 9.56~19.55 倍;提出了"降雨预报+洪涝预警+洪涝演进+调度预案"的全链条智能化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洪涝预报及调度响应效率提升400 倍,实现了精准预测,提升了调度指挥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洪涝风险预警预报数字孪生

    平原丘陵地区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李霖李磊翟泽冰夏清...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平原丘陵城市内涝问题,在梳理近年来平原丘陵地区内涝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气候、地形、城市化、排水管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从产汇流管控、排水管理、应急预警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城市治理对策.最终认识到治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是持久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可为平原丘陵地区城市的内涝治理提供了参考.

    城市内涝平原丘陵地区内涝成因治理对策

    三维激光扫描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在边坡防护网计量对比分析

    赵延岭李登安张枝枝马卫昭...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的人工统计方式存在着准确率差、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分别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以水电站边坡防护工程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工程量统计等过程及方法,比较分析了工程量统计的准确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后节约时间26 h,工作效率提高87%;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后节约时间25.5 h,工作效率提高了85%;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能够获取边坡毫米级分辨率的三维模型,防护网识别和统计的准确率能够达到100%.两种方式均能满足准确、高效、安全的工程计量需求,有效规避人工作业方式的风险,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工程计量三维激光扫描贴近摄影测量

    大坝一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数据处理流程及精度保障措施

    刘明波巨天力李晓鸽
    21-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网是大坝变形监测的平面基准,监测网的精度关系大坝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大坝安全鉴定结论的正确性.为了提高监测网数据处理精度,依托大型水电站大坝监测网复测项目,研究分析相对湿度、斜距化平方法、地球曲率半径对边长改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修正对边长的影响值最大可达2 ppm,斜距化平时采用高差计算的边长比采用垂直角计算的边长精度高0.05~1.95 ppm,用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代替测距边法截线地球曲率半径对投影边长的影响值最大可达0.08 ppm;高精度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应用相对湿度修正实测边长,优先选用高差斜距化平,可用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代替测距边法截线地球曲率半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相对湿度修正折光系数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以陕西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刘艳领张文栋程岩郑龙浩...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水蓄能电站以其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调峰、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电站,是中国电网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一直是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陕西省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为工程实例,分析讨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通过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压水试验和水质分析,开展场地地下水环境评价,结合渗流场模拟,预测建设期和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期及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的下降.上水库地下水埋深浅,水量不丰,库岸开挖将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库周地下水位会发生10m以内的小幅度下降;输水系统建设开挖将改变天然渗流场状态,导致沿线整体水位下降,局部降幅可达78 m;下水库坝、库地下水位埋深差异大,地下水坡降约为30%,开挖易于破碎花岗岩体处形成局部渗流和地下水排泄.研究成果对其他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保护

    冻结过程中硝酸盐在包气带中运移特征的试验研究

    吴辉刘晓敏刘明柱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包气带中硝酸盐在冻结过程中的运移规律,采用KNO3 作为典型污染组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温度、未冻水含量、溶液浓度等重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剖面上垂向的水分运移比较明显,随着冻结锋面的下移,锋面处液态水含量变小,毛细负压减小,毛细力增强,导致下部的水分向上部移动,冻结封面的影响范围在10 cm左右,而且越靠近冻结锋面未冻水含量越小;未冻水含量与溶液浓度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冻结过程中,随着固态冰的增多,未冻水含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会往液态水中迁移,所以未冻水含量在减少的同时,溶液的浓度却在不断增大;溶液初始浓度 0.3 mg/L,因为冻结过程而发生溶质迁移后的浓度为0.35~0.5 mg/L.

    地下水硝酸盐包气带冻结作用溶质运移

    库岸边坡开挖卸荷后稳定性评价

    杨永恒毛振凯韩鹏辉苏振坤...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部某水电站工程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考虑断层的库岸边坡模型,对不同工况进行模拟分析,综合计算所得的应力、变形和塑性区分布,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在蓄水叠加地震工况下最不稳定,地震工况第三主应力拉应力值最大,为1.324 MPa;蓄水和开挖使边坡岩体参数劣化,对塑性区范围影响较大;地震作用对塑性区深度影响较大,且塑性区易沿着较弱材料的展布方向扩展,蓄水和开挖对岩体产生的劣化作用放大了坡体对地震作用的响应;最不利工况中塑性区面积较开挖工况增大了2.2 倍;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贯通面主要分布在断层内部、断层与断层之间岩体、断层与坡脚及坡顶之间岩体;开挖清除部分强风化层,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蓄水叠加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最低,为1.59.

    边坡工程开挖卸荷稳定性评价数值模拟强度折减

    1200m特高水头钢岔管制造创新与质量控制

    朱树清胡铠易克新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1 200m特高水头钢岔管制造质量与工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者进行了系列创新,并提出了控制措施,通过考察确定钢岔管整体制造、运输至工地的方案,采用控制钢板下料放样、划线、卷制、组拼、焊接等工序来保证钢岔管外形尺寸及内在质量.水压试验表明:在初次水压试验成功基础上提高第二次试验压力值,进一步减小钢岔管成品焊接残余应力,创下国内钢岔管10 MPa水压试验记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特高水头钢岔管制造创新质量控制

    基于WT-kNN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渗流监测数据异常检测

    毛建刚阿尔娜古丽·艾买提颜志光廖攀...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监测数据的质量,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状况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时间效应导致的趋势性问题是渗流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的难点.模态分解方法能较好地对时间序列的趋势项进行分离,进而识别处异常信号.但是,土石坝渗流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真实信号往往存在模态混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引入了小波变换结合局部kNN加权回归(WT-kNN)异常检测方法,使用连续小波变换分离趋势项,通过局部kNN加权回归进一步对小波变换的检测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模型的异常检测准确率.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对于粗差占比2.5%~10%的监测序列,WT-kNN的召回率均高于95%,误判率低于5%;该模型与WT-MAD方法和SSA-DBSCAN方法对比实验验证了WT-kNN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对异常值数量占总数据量比例和异常值波动范围大小敏感性低,可为后续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预测预警建立基础.

    小波变换局部K近邻算法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检测

    泄洪洞挑流鼻坎体型优化及下游冲刷试验

    史蝶贺翠玲刘少斌李鹏峰...
    61-6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水电站泄洪放空洞与下游河道斜交,挑流鼻坎与所在位置河道右岸边坡距离较近,采用常规正向挑流鼻坎,会出现小流量跌流,大流量冲砸本岸,危害鼻坎基础及右岸边坡稳定.基于此,通过建立比尺为 1:35 的水工模型,研究适用于泄洪放空洞与河道斜交且泄洪口靠近右岸边坡布置的新型挑流鼻坎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斜鼻坎对解决右岸边坡淘刷严重的问题效果更佳,不管是常遇洪水还是小频率洪水情况,斜鼻坎右侧弧墙将水流翻卷后导向河床中间,竖向大幅拉伸,水舌落点远离右岸岸坡,有利于下游河道消能防冲.该研究可对实际水利工程中相似地形的鼻坎体型提供借鉴.

    消能防冲挑流鼻坎模型试验舌形鼻坎斜鼻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