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风胶囊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减轻RA-FLS诱导的HUVEC血管新生反应

    刘菲菲汪元刘健黄传兵...
    1057-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RA-FLS与HUVEC共培养体外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最佳共培养比例和XFC含药血清浓度;构建lncRNA HOTAIR过表达质粒(pcDNA3。1-lncRNA HOTAI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HUVEC对照组、模型组(HUVEC和RA-FLS共培养)、XFC组(200 mL/L XFC处理共培养RA-FLS)、HOTAIR阴性对照组(pcDNA3。1-NC转染共培养RA-FLS)、HOTAIR过表达组(pcDNA3。1-lncRNA HOTAIR转染共培养RA-FLS)、XFC 处理的 HOTAIR 过表达组(200 mL/L XFC 处理 pcDNA3。1-lncRNA HOTAIR 转染的共培养 RA-FLS)。采用 CCK-8法检测HUVEC增殖能力;TranswellTM法检测HUVEC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成管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中CD34及CD105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中lncRNA HOTAIR、miR-126-3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I3K受体2(PIK3R2)、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中PI3K、AKT、p-AKT、VEGF、bFGF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RA-FLS与HUVEC最佳处理比例和时间分别为5∶1和48 h,XFC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0 mL/L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 CD34 和 CD105 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 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XFC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与HOTAIR阴性对照组相比,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HOTAIR过表达组相比,XFC处理的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结论 XFC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的表达,降低VEGF、bFGF的表达水平,减轻关节滑膜血管新生而发挥治疗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新风胶囊(XF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滑膜成纤维细胞(FLS)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转录本基因间RNA(lncRNAHOTAI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管新生

    姜黄素通过JAK2/STAT3通路拮抗砷诱导的小鼠神经免疫损伤

    王主郑敬雯杨爽孟济...
    1067-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砷暴露小鼠神经免疫毒性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0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砷处理组、Cur处理组、砷联合Cur处理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砷处理组给予50 mg/L NaAsO2,Cur处理组灌胃200 mg/kg Cur,时间为45 d,采用Y迷宫和水迷宫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claudin蛋白5(claudin 5)、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志物CD4和CD8、蛋白酪氨酸激酶 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通路关键分子JAK2和STAT3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1型辅助T(type 1 T helper,Th1)/Th2/Th17/调节T细胞(Treg)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 砷处理小鼠正确指数下降,第3天和第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降低,海马组织ZO-1、claudin 5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CD4和CD8蛋白表达上升;Th1/Th17/Treg的转录因子T细胞中表达的T盒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mRNA表达下降;Th1和Th17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mRNA明显下降,而Th2的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细胞因子IL-4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此外,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与砷单纯处理组相比,砷联合Cur处理组小鼠正确指数明显上升、第3天至第5天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ZO-1和claudin 5蛋白水平增加,CD4和CD8蛋白水平下降,Th2的转录因子GATA3和细胞因子IL-4的mRNA水平减少,Th17的转录因子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 mRNA水平上升;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 Cur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砷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逆转砷暴露小鼠固有免疫组分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破坏,以及拮抗砷所致的海马组织中CD4和CD8分子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失衡,最终拮抗砷诱导的神经毒性。

    神经免疫姜黄素T细胞JAK2/STAT3血脑屏障

    吴茱萸碱通过调控BIRC5增强N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的杀伤作用

    刘根李娜
    1075-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通过调控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IRC5)表达对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EVO处理H446细胞和NK-9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将NK-92细胞和H446细胞以不同效靶比共培养,检测NK细胞对H446细胞的杀伤力和NK-92细胞脱颗粒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EVO在SCLC中治疗的潜在靶点,并进一步验证EVO在SCLC中作用的机制。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估EVO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VO处理后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446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强NK-92细胞对H446细胞的杀伤力和脱颗粒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BIRC5是EVO治疗SCLC中的核心靶点,且EVO抑制BIRC5蛋白的表达而对BIRC5 mRNA的表达无影响。体内研究显示,EVO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EVO通过促进BIRC5的降解从而增强NK细胞对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

    吴茱萸碱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IRC5)自然杀伤(NK)细胞小细胞肺癌(SCLC)

    GSK-3β/CRE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焦亡参与糖尿病足溃疡发生与发展的机制研究

    何皓杨艳丽张沥
    1083-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FU组及抑制GSK-3β组,每组10只。使用动态血糖检测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观察记录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GSK-3β、CREB、焦亡蛋白E(GSDME)、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中F4/80与GSDME、NLRP3共表达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FU组大鼠FBG升高;与DFU组相比,抑制GSK-3β组大鼠FBG降低。抑制GSK-3β组大鼠伤口愈合率从第3天到第14天一直高于DFU组,第14天差异显著,因此,后续实验采用第14天的样本。与对照组相比,DFU组大鼠创面组织明显断裂受损,胶原沉积缺损,创面组织中GSK-3β、CREB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SDME、NLRP3表达增加,F4/80与GSDME,F4/80与NLRP3共表达增加,血清中IL-1β、IL-18水平增加;与DFU组相比,抑制GSK-3β组大鼠创面大部分组织愈合,胶原在断裂处沉积增加,创面组织中GSK-3β、CREB与GSDME、NLRP3表达减少,F4/80与GSDME,F4/80与NLRP3共表达减少,血清IL-1β、IL-18水平减少。结论 GSK-3β/CREB信号通路与巨噬细胞焦亡在DFU大鼠创面明显上调,抑制该通路可促进DFU愈合,并下调巨噬细胞焦亡水平。

    糖尿病足溃疡(DFU)GSK-3β/CREB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细胞焦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1088页

    miR-200b-3p诱导FOSL2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王静何丽杰韩喆
    1089-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miR-200b-3p如何通过诱导激活蛋白1(AP1)转录家族的FOS样抗原2(FOSL2)的表达来抑制子宫内膜癌(E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方法 EC细胞系HEC-1-A细胞分为12组:NC-mimic(转染阴性对照NC mimic)、miR-200b-3p mimic(转染 miR-200b-3p mimic)、NC-inhibitor(转染阴性对照 NC inhibitor)、miR-200b-3p inhibitor 组(转染 miR-200b-3p inhibitor)、si-NC(转染阴性对照 si-NC)、si-FOSL2(转染 si-FOSL2)、oe-NC(转染阴性对照 oe-NC)、oe-FOSL2 组(转染 oe-FOSL2)、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NC 组(共转染 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NC)、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FOSL2 组(共转染 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FOSL2)、miR-200b-3p inhibitor 联合 si-NC 组(共转染 miR-200b-3p inhibitor 联合 si-NC)、miR-200b-3p inhibitor 联合si-FOSL2组(共转染miR-200b-3p inhibitor联合si-FOSL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TM实验检测miR-200b-3p mRNA表达量、FOS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结果 在EC细胞系中,miR-200b-3p表达显著下调,而FOSL2表达显著上调。与NC-mimic组相比,miR-200b-3p mimic组FOSL2、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降低。与 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NC 组相比,miR-200b-3p mimic 联合 oe-FOSL2 组的 FOSL2、N-cadherin 和 Vimentin的表达显著增高,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增高。与NC-inhibitor组相比,miR-200b-3p inhibitor组的FOSL2、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显著增高,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增高。与 miR-200b-3p inhibitor 联合 si-NC 组相比,miR-200b-3p inhibitor 联合 si-FOSL2 组的 FOSL2、N-cadherin 和 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miR-200b-3p在EC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来抑制E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其机制与其靶向负调控FOSL2的表达有关。

    miR-200b-3pFOSL2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细胞转移上皮间质转化(EMT)

    基于MAPK通路探讨HIV感染对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机制

    邓永陈程陈钟肖钢...
    1096-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阐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介导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 在2022-10-01/2023-03-31之间招募47名接受4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包括22名免疫无应答者(INR)、25名应答者(IR);以及26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未感染对照组参与者(HC);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指标。最后,加入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处理来自HC或HIV感染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CD4+T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HC组相比,INR组和IR组的PBMC中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并且INR组的PBMC中CD4+T细胞比例较IR组显著降低。此外,INR组的PBMC中初始(CD45RA+CD27+)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HC组和IR组。与HC组和IR组相比,INR组PBMC中CD4+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PD-1+)、CD4+膜联蛋白V阳性(Av+)和CD4+线粒体氧化阳性(MO+)比例,以及 CD4+T 细胞亚群中 CD45RA+CD27+PD-1+、CD45RA+CD27+Av+、CD45RA+CD27+MO+比例均显著增加。与HC对照组相比,HIV对照组CD4+T细胞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腺苷三磷酸(ATP)产量均显著降低,而CD4+T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JC-1)(绿色/红色)显著增加。与HIV对照组相比,HIV-SB203580组CD4+T细胞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ATP产量、呼吸潜力均显著增加,而CD4+T细胞内JC-1(绿色/红色)显著降低。结论 在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特别是在INR患者的CD4+T细胞中观察到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并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和CD4+T细胞稳态异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淋巴细胞线粒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免疫

    抗原遮蔽现象引起Rh血型初检弱阳性或假阴性的鉴定分析

    陈扬杜娟杨世明李颖...
    1104-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抗原遮蔽现象引起患者Rh血型抗原初检出现弱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及其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血型血清学试验的方法对产妇(患儿母亲)血标本进行Rh血型系统中的抗原鉴定,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对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红细胞进行洗涤热放散或酸放散后作Rh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试验,并进行相应血型抗原的表型鉴定,红细胞放散试验验证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9例HDN患儿血标本采用试管生理盐水法(IS)室温立即离心进行RhD、RhE、RhC血型抗原初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抗原遮蔽现象,凝集强度为±或阴性,将患儿红细胞洗涤及放散后,采用IgG抗D定型试剂在IAT进行复检,凝集强度为2+*~3+,DAT阳性(2+~3+s),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在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IgG型抗D抗体有3例,IgG型抗E抗体有4例,IgG型抗C抗体有2例,且抗体效价检测为1∶16~1∶128,凝集强度检测为2+~3+s。结论 孕产妇血清中高效价的IgG型抗Rh血型抗体可以部分或完全遮蔽HDN患儿红细胞抗原,导致红细胞没有多余的抗原位点与血型定型试剂抗体发生结合,而出现弱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Rh血型弱阳性假阴性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抗体遮蔽现象抗体鉴定

    重组真核细胞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人LAG3单克隆抗体及其鉴定

    李欣悦蔡秀金月
    11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小鼠抗人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抗体免疫学鉴定。方法 以构建的稳定表达人LAG3胞外区和跨膜区的小鼠3T3单克隆细胞(LAG3-mLumin-3T3)免疫BALB/c小鼠,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是否含有抗人LAG3抗体。用SP2/0细胞皮下注射BALB/c小鼠形成实体骨髓瘤,体外分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建立杂交瘤,用有限细胞稀释法分离出杂交瘤单克隆细胞。收集杂交瘤单克隆细胞培养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泌LAG3 mAb。构建的表达LAG3胞外区4个独立结构域的3T3细胞株(LAG3-胞外结构域1/-2/-3/-4-3T3)用于流式细胞术区分mAb结合抗原表位。流式细胞术检测LAG3 mAb与活化状态下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同培养前后细胞LAG3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细胞抗原免疫后小鼠能产生特异性抗人LAG3抗体。通过杂交瘤融合获得的杂交瘤单克隆细胞能够分泌小鼠抗人LAG3 mAb;不同单克隆细胞株分泌的mAb识别的LAG3抗原结构域存在差异。结论 成功制备小鼠抗人LAG3 mAb,不同杂交瘤细胞克隆分泌的mAb识别表位不同,为进一步研究LAG3生物学特性及肿瘤治疗阻断抗体的研发奠定基础。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真核细胞抗原活体骨髓瘤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mA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徐艺铭李秋萍毛司懿杨琨...
    1115-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可调节单核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参与疾病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CP-1在AD的病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具有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能。论文总结了 MCP-1在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病理等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探讨MCP-1作为AD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力。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阿尔兹海默病(AD)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炎症Tau磷酸化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