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nti-GM1影响裸鼠NK细胞分化和杀伤活性研究

    李浩东袁昌巍秦飞安国...
    769-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M1)通过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分化,抑制裸鼠NK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方法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人肾癌组织中NK细胞的分型特点。选择雄性BALB/c小鼠6只,GM1皮下注射每周1次,一共三周,以此来免疫小鼠制备Anti-GM1。选取6只BALB/c-Nude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裸鼠分为对照组(CON组)及实验组(Anti-GM1组),CON组用IgG连续腹腔注射7 d;Anti-GM1组用Anti-GM1连续腹腔注射7 d。7 d后经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取裸鼠脾脏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将脾细胞与YAC-1细胞共培养4 h。用LDH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根据CD27和CD11b表达来界定NK细胞亚群,同时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NK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及颗粒酶B(GzmB)分泌水平。结果 人肾癌组织标本中有明显的NK细胞浸润现象,并且GzmB也呈现阳性表达。Anti-GM1可以显著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力。与CON组相比,Anti-GM1组可以促进NK细胞向成熟亚群进行分化。Anti-GM1组NK细胞的CD107a水平显著下降。Anti-GM1组NK细胞的IFN-γ及GzmB分泌水平较CON组下降。结论 NK细胞可以浸润在人肾癌组织中,并且能够分泌GzmB,发生自然杀伤作用。Anti-GM1可以促进NK细胞的成熟,但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力,与其抑制NK细胞CD107a表达和抑制NK细胞的IFN-γ及GzmB分泌有关。

    Anti-GM1NK细胞免疫治疗免疫反应

    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中和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蒋明于丽华付敏毛玉婷...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抗体的随机突变库和细胞展示技术,对具有中和活性的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抗体进行结构和活性优化,获得亲和力高、激动活性低的抗体,并使其保持亲本抗体的中和及内化活性,提高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成药性。方法 构建和筛选c-Met中和激动型抗体3E1D7的重链互补决定区3(CDR3)随机突变库,获得CDR3区有4个氨基酸突变的候选抗体2G5。通过ELISA检测2G5的中和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A549细胞的内化,CCK-8法检测2G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TM小室检测2G5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2G5对c-Me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突变抗体2G5与抗原c-Met保持较高的结合能力,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41。53 ng/mL,并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在A549细胞中,2G5引起显著的内化效应,但不激活c-Met信号通路和细胞迁移。2G5不能引起HUVEC增殖。结论 通过建立抗体随机突变库可优化c-Met抗体的活性,获得成药性更高的突变型抗体。

    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中和抗体流式细胞术

    蛋白C受体(PROCR)在全葡聚糖颗粒(WGP)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郝永哲段雪含丁骏戚春建...
    783-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蛋白C受体(PROCR)在全葡聚糖颗粒(WGP)作用下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过程及其免疫相关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 从NCBI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下载GSE2197数据集,随后通过深入分析该数据集的芯片数据,识别并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DEG)。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网站(IMMPORT)数据库中下载并整理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与DEG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通过运用专门的R包等生物信息学算法,成功识别了关键基因并解析了相关的信号通路。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经WGP刺激前后的差异基因。在体外实验中,从小鼠的胫骨和腓骨中抽取骨髓,并利用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诱导这些骨髓细胞分化成BMDC。经过诱导后,对这些BMDC进行转染处理,并随后使用WGP进行刺激。为了评估BMDC的免疫表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Ⅱ(MHC-Ⅰ/Ⅱ)以及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此外,为了探究BMDC的免疫调节功能,利用ELISA技术检测了 BMD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IL-6、IL-10的分泌含量。在T细胞实验中,我们利用OT-Ⅰ和OT-Ⅱ小鼠的淋巴结和脾脏,通过磁珠分选试剂盒成功分离出CD8+和CD4+T细胞。随后,我们将这些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以及之前制备的BMDC进行共培养。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以评估BMDC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中的作用。结果 经过分析WGP诱导的与CpG(GSE2197)刺激的BMDC的差异基因,与IMMPORT数据库中的免疫基因取交集,筛选到PROCR基因。数据显示敲低PROCR基因后,经WGP激发的BMDC的表面分子MHC-Ⅰ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显著增多;其驱使CD8+T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在WGP诱导BMDC成熟的过程中,PROCR对MHC-Ⅰ的表达以及IL-10的分泌具有调控作用,进而调节BMDC诱导CD8+IFN-γ+T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

    全葡聚糖颗粒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PROCR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代表会议顺利召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791页

    新风胶囊含药血清通过调控环状RNA Cbl原癌基因B(circ-CBLB)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

    李舒万磊刘健黄传兵...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通过调控环状RNA Cbl原癌基因B(circ-CBLB)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XFC灌胃大鼠,制备含药血清。人RA-FLS来源于RA患者滑膜组织,用100 μL的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RA-FLS建立模型。构建pcDNA3。1-circ-CBLB及阴性对照,分别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TNF-α处理的RA-FLS组、XFC处理的RA-FLS组、pcDNA3。1-circ-CBLB-NC转染的RA-FLS组(过表达空转组)、pcDNA3。1-circ-CBLB转染的RA-FLS组(过表达组)、pcDNA3。1-circ-CBLB联合XFC处理的RA-FLS组(过表达给药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irc-CBLB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结果 XFC最佳含药血清量为200 mL/L,处理时间为72 h;与同一时间模型组相比,XFC组、过表达组、过表达给药组的细胞活力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XFC组、过表达组、过表达给药组circ-CBLB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升高,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增加,IL-4、IL-10含量升高,IL-6、TNF-α含量降低。结论 XFC处理上调RA-FLS中circ-CBLB表达,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抑制RA-FLS的细胞活力,提高其凋亡率,延长细胞周期,抑制RA-FL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新风胶囊(XFC)环状RNACbl原癌基因B(circ-CBLB)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因子

    "癌-胚"免疫耐受新机制

    熊俞婧鲁星妤陈丽华
    799页

    铁超载损害线粒体功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衰老抑制其杀菌能力加重小鼠腹膜炎

    米洋澜韩瑞丽吴若琳陈黄韬...
    800-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铁超载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及感染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铁超载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大肠杆菌,HE染色观察肝、脾组织的铁沉积,比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铁水平,血细胞计数板和瑞氏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中性粒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衰老情况,LB涂板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JC-1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TP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铁超载组小鼠的肝及脾组织铁含量显著升高,存活时间更短;中性粒细胞数量、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杀菌能力显著降低;P16表达升高,SA-β-Gal阳性细胞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TP显著减少。结论 铁超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加重腹膜炎的发生。

    铁超载感染中性粒细胞细胞衰老线粒体功能

    IFN-γ/sPD-1联合过表达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颉亚辉吕珍吴建军魏兴民...
    806-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扩增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的IFN-γ及sPD-1基因序列,通过慢病毒转染分别构建IFN-γ、sPD-1和IFN-γ/sPD-1双基因过表达的BMSC,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IFN-γ和sPD-1的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BMSC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分析IFN-γ和sPD-1过表达BMSC的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了 CD44、CD105阳性,CD34、CD11b、CD45阴性的BMSC。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sPD-1联合组的IFN-γ、s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但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类似。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但sPD-1组和IFN-γ/sPD-1联合组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IFN-γ和sPD-1联合过表达的BMSC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遗传稳定性

    Rh血型抗C抗体的血型血清学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王林江涛杨世明安宁...
    813-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前检测中Rh血型抗C抗体的鉴定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微柱凝胶法(MGT)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15例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并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以排除可能存在的自身抗体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采用MG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谱细胞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Rh血型抗C抗体阳性的15例患者中,RhD抗原均为阳性,RhC抗原阳性1例,RhC抗原阴性14例。抗体类型IgG型,抗体效价为4~16。患者DAT阳性2例,DAT阴性13例。7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其中5例还有输血史)。结论 大量反复输血和妊娠是产生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对患者和孕妇进行血型及抗体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和妇幼健康的重要措施。

    抗体特异性鉴定Rh血型抗C抗体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合

    NLRC3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张雪芬孙玥张皖东
    818-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 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组要求进行转染处理,分为正常健康对照(NC)组、RA巨噬细胞模型(RA-MC)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敲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STING敲低(RA-MC联合siRNA-STING)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焦亡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NLRC3、STING、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ELISA测定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RA-MC组中巨噬细胞表现出细胞焦亡的特点;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改善,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加重;与NC组相比,RA-MC组中STING、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 β、IL-18的水平也升高,而NLRC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同样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会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NLRC3可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的产生,进而拮抗巨噬细胞焦亡,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从而减轻RA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RA)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焦亡免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