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葡萄VvIQD10果形相关基因定位及其互作研究

    余欣董阳刘静农慧兰...
    899-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葡萄6个不同果形品种盛花期花序为材料,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比较葡萄IQ67结构域(IQ67 domain,IQD)基因家族成员VvIQD10的表达;从椭圆形葡萄品种'天山'中克隆出VvIQD10基因编码区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亚细胞定位瞬时表达载体转化烟草的方法研究VvIQD10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进行蛋白互作研究.结果 表明:(1)VvIQD10基因在长果形葡萄品种中的表达量高于近圆形葡萄品种.(2) VvIQD10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3)VvIQD10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但含保守的IQ67结构域,主要结构为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与猕猴桃IQD家族成员(PSS09955.1)亲缘关系最为接近.(4) VvIQD10蛋白主要定位于微管和质膜,并且直接与细胞骨架组织相关蛋白——钙调素类蛋白(VvCML)相互作用.研究认为,VvIQD10基因可能参与葡萄果形调控,葡萄VvCML蛋白从胞质到微管的募集依赖于VvIQD10,推测VvIQD10蛋白可能通过和钙调素类蛋白相结合来调控细胞骨架运动,进而参与葡萄果实形状的变化.

    葡萄VvIQD10VvCML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果形

    海岛棉GbGSTU7的克隆及其对枯萎病菌侵染的应答

    陆小双陈琴韩万里曲延英...
    910-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从海岛棉06-146中克隆得到参与海岛棉抗枯萎病调控的候选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bGS TU7),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GbGSTU7基因在病菌侵染下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以探讨GbGSTU7基因与棉花抗枯萎病的关系.结果 显示:(1)GbGSTU7基因CDS全长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属于GST家族tau类,二级结构由5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呈球状.(2)枯萎病菌侵染后,GbGS TU7基因表达量在抗枯萎病品种06-146的根中呈下降趋势,48 h达到最低,茎和叶中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茎中12 h达到最高,在叶中24 h达到最高;在感枯萎病品种'新海14'的根中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且在8h达到最低,在茎和叶中的趋势无明显规律,但在茎中8h达到最高,在叶中4h达到最高;且两个材料中均表现为GbGSTU7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时,茎的表达量升到最高.研究表明,GbGS-TU7基因在海岛棉抗、感病材料的各组织中均可响应枯萎病菌的诱导表达,且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推测GbGSTU7基因可能与棉花抗枯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在棉花抵御病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海岛棉枯萎病菌侵染GbGSTU7基因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纤枝短月藓LEA5基因表达及耐盐性分析

    李雪宝周璇鄢波
    919-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纤枝短月藓为材料,利用RT-PCR和HiTail PCR技术分别克隆得到纤枝短月藓LEA 5基因的ORF和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耐盐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LEA5蛋白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结果 显示:(1) LEA5基因包含26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8个氨基酸.(2)LEA5基因启动子序列为1053 bp,利用PlantCARE在线工具预测顺式作用元件显示,该启动子不仅具有典型的CAAT box元件,还含有ABRE、MYB、MYC、MYB结合位点(MBS)等其他元件.(3)荧光定量分析表明,LEA 5基因在纤枝短月藓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4)LEA5蛋白的异源表达提高了大肠杆菌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表明LEA5蛋白可能在耐盐性中起重要作用.

    纤枝短月藓LEA5基因启动子盐胁迫表达

    日本蛇根草DFR3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编码蛋白的分离纯化

    冯猜周娜娜孙世宇周洁羽...
    926-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作为花色苷代谢途径下游的关键酶,对植物花色苷的合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以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一个DFR基因(OjDFR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jDFR3蛋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完成该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制备与纯化,为深入揭示日本蛇根草DFR基因的功能以及花色苷的合成与调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一个DFR基因(OjDFR3);序列分析显示,OjDFR3基因cDNA全长为1071 bp,可编码35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9.52 kD.(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jDFR 3基因编码形成的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亮氨酸含量最多,不存在信号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质的可能性最大,三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无规则卷曲组成.(3)原核表达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32a-OjDFR3可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7℃、4h、IPTG浓度为0.8 mmol/L,同时在100和200 mmol/L咪唑洗脱下的蛋白纯度最好.(4)按照上述最佳条件,制备并获得了大量浓度和纯度较好的蛋白.

    日本蛇根草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克隆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

    黄瓜MTP基因家族分析及重金属胁迫下表达特征

    朱雄萌蒋昕晨席克勇杨静...
    93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模式物种(拟南芥、水稻、玉米)的MTP序列作为种子序列,对黄瓜MTP基因家族(CsMTP)成员进行了系统鉴定和分析;并以Zn2、Cd2+、Mn2+、Cu2+、Fe2+和Mo2+处理后的黄瓜叶片和根系为材料,对CsMTP响应金属离子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探究该基因家族对黄瓜重金属胁迫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黄瓜含有10个CsMTP,可进一步分为Fe/Zn-CDF(2个)、Mn-CDF(3个)和Zn-CDF(5个)三个亚家族,Mn-CDF成员含有保守基序DxxxD,Zn-CDF和Fe/Zn-CDFs成员含有保守基序HxxxD,大部分CsMTP成员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2) RNA-seq数据分析表明,CsMTP具备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响应不同处理的特征,CsMTP11、CsMTP3和CsMTP7在不同组织和处理下普遍高水平表达,且外源化学试剂处理可诱导同一基因的不同表达模式.(3) RT-PCR分析表明,CsMTPs可被不同重金属离子诱导差异表达,包括不是MTP家族潜在底物的重金属.

    黄瓜重金属胁迫CDF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分析

    桑树MaPP2C8基因克隆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

    黄仁维祁伟亮曾睿任迎虹...
    94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桑树转录组测序结果及基因组数据库,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桑树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MaPP2C8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aPP2C8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MaPP2C8基因在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 显示:(1)MaPP2C8基因cDNA全长为1309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2)MaPP2C8蛋白与桑科其他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归属于PP2Cs家族中的A亚族.(3) MaPP2C8蛋白分布于细胞中的多个位置,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膜等.(4)克隆获得MaPP2C8基因编码起始位点上游长度为1612 bp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含有3类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与ABA相关的元件多达3个.(5)MaPP2C8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复水处理后,其表达量显著下调.研究表明,MaPP2C8基因在桑树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桑树MaPP2C8基因克隆启动子克隆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基于ISSR与RAPD标记分析内蒙古赤芍的遗传多样性

    杜亚楠张敏孙淑英陈贵林...
    952-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赤芍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为准确地评价赤芍种质的遗传特征、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显示:(1)利用分别筛选的14条ISSR和RAPD引物扩增出257条和21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1条和2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分别为97.8%和97.2%;同时证实野生赤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种群.(2)根据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值,发现内蒙古多伦种群(DL)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建议在此地建立野生赤芍资源保护区.(3)根据遗传分化系数(Gst),发现野生赤芍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可能由遗传漂变引起;而栽培赤芍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在种群间,说明栽培赤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4)两种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将28个赤芍种群聚为5大类,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分别为0.1151~0.3438和0.0955~0.2862.研究表明,互相印证的ISSR和RAPD方法可以在DNA水平上更准确有效地分析赤芍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赤芍遗传多样性ISSRRAPD资源保护

    大麦染色体特异IT分子标记的筛选

    李红斌刘志鹏徐涛肖进...
    96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高密度且均匀分布于大麦各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前期开发的2267个IT(intron targe-ting)标记,在'中国春'、栽培大麦(Golden promise)和普通小麦(中国春)-栽培大麦(Betzes)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中进行扩增.结果 发现:有534个标记可作为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分别分布在大麦的1H(96个)、2H(84个)、3H(60个)、4H(105个)、5H(59个)、6H(80个)和7H(50个)染色体.进一步利用小麦族多基因组学网站和大麦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除了标记CINAU800、CINAU1734、CINAU1796、CINAU1736和CINAU1691之外,其余的标记对应的原始基因序列都能比对到大麦对应的同源群的参考基因组中.研究表明,该研究筛选到了534个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多态率为23.56%,略高于其他大麦分子标记;且这些大麦各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可用于追踪大麦的特定染色体.

    大麦分子标记IT(introntargeting)标记

    三倍体观赏百合与二倍体食用龙牙百合的杂交分析

    崔罗敏万麟周树军
    97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异源三倍体百合与龙牙百合(BB)的杂交亲和性,实现观赏百合与食用百合的种质融合与创新,该研究以三倍体百合Triumphator(LLO)作母本,龙牙百合为父本,采用常规授粉与切柱头授粉,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母本及子代的基因组成.结果 显示:(1)通过常规授粉和切柱头授粉共获得17个发育良好的果实,通过胚抢救共获得了40株幼苗,且常规授粉的出苗率明显比切柱头授粉的高.(2)对随机选取的8个子代进行GISH分析,所鉴定的后代均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6~32条,其中东方百合基因组(O)染色体数目为2~8条,铁炮百合(L)与龙牙百合(B)基因组染色体始终为24条.(3)通过GISH技术无法区分铁炮百合与龙牙百合的染色体,亲本与子代均无重组现象.研究表明,龙牙百合与铁炮百合亲缘关系较近,龙牙百合作父本与三倍体百合Triumphator杂交可获得非整倍体,实现了观赏百合与食用百合的种质融合,为培育赏食兼用百合奠定了基础.

    三倍体百合龙牙百合倍性间杂交非整倍体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

    金线莲花药发育中的钙离子分布特征

    陈育青李秋静赖钟雄林美珍...
    97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金线莲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材料,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块中的钙离子分布,以揭示钙离子在金线莲花药发育中的相关生理功能.结果 发现:(1)在造孢细胞时期,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出现在花药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的液泡中,暗示钙离子与植物细胞的液泡发生和形成有关.(2)在减数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核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当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时,在二组染色体之间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显示钙离子与细胞分裂有关.(3)在合成淀粉的质体表面覆盖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显示钙离子与质体中的糖代谢有关.研究表明,开花时在花粉块表面的花粉外壁上和成熟花粉中仍保持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为花粉萌发所需钙离子做好了储备.

    金线莲花粉块花药钙离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