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蓝型油菜RPD3/HDA1基因家族鉴定及早熟相关基因挖掘

    张玉玲张超蒋唤唤梁峰豪...
    901-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甘蓝型油菜RPD3/HDA1 基因家族,检测了其在'黔油早 2 号'和'中双11'中的表达水平及 2 个品种在低温(4℃)和 ABA 胁迫下该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以探讨RPD3/HDA1 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潜在功能,为早熟油菜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1)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 28 个RPD3/HDA1 基因,将其命名为BnHDA1~BnHDA28,聚类为 4 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较为相似;在该基因家族中共检测到 16 对复制基因,均为片段重复.(2)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统计中共发现 675 个元件与植物激素、环境胁迫和光响应有关.(3)qRT-PCR分析显示,RPD3/HDA1 基因在'黔油早2 号'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 11';低温胁迫下,'黔油早 2 号'和'中双 11'中RPD3/HDA1 基因呈差异表达,与'中双 11'相比,RPD3/HDA1 基因在'黔油早 2 号'中的下调幅度较大;ABA处理后,RPD3/HDA1 基因在 2 个品种中表达模式不一致,'黔油早 2 号'中大部分RPD3/HDA1 基因表达量较'中双 11'下调幅度小.研究认为,RPD3/HDA1 基因可能在油菜开花中发挥调节作用,而且可能通过激素信号通路和防御信号通路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的调节.

    甘蓝型油菜RPD3/HDA1家族早熟胁迫表达分析

    甘薯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基因IbCYP714E1和IbCYP714E2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何敏红江梦真陈善兰孙宗建...
    912-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CYP714 基因在植物赤霉素合成与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从甘薯基因组中鉴定出 2 个CYP714 基因,对基因的结构和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为解析甘薯CYP714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帮助.结果表明:(1)2 个基因为分别编码 518 个和 521 个氨基酸的碱性亲水蛋白,被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2)2 个蛋白质均含有CYP714 蛋白亚家族的 3 个特征结构域,与毛白杨的 PtCYP714E2、PtCYP714E4 和 PtCYP714E5 蛋白聚为一类,分别定名为 IbCYP714E1 和 IbCYP714E2;(3)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IbCYP714E1 和IbCYP714E2基因的表达部位存在一定差异,IbCYP714E1 在柴根、初生根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而IbCYP714E2 基因只在柴根和花上表达量较高,在盐和干旱胁迫下,IbCYP714E1 基因表达量均增加,而IbCYP714E2 基因只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增加.IbCYP714E1 和IbCYP714E2 基因可能参与赤霉素的降解和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甘薯IbCYP714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枳LEA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陈凯佟晓楠张晓媛范丽珍...
    918-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LEA基因在枳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枳LEA 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的鉴定,并采用 qRT-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枳基因组中鉴定得到 57 个LEA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 62~945 aa 之间,分子质量在 6.95~104.98 kD之间.(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rLEA基因可分为 8 个亚家族,LEA_1~LEA_6、dehydrin和 SMP,LEA_2 亚族家族成员最多.(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trLEA启动子上存在大量的植物激素、胁迫响应以及生长发育有关的响应元件.(4)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LEA基因家族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PtrLEA15、PtrLEA17、PtrLEA23、PtrLEA51 在所有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也发现有 3 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不表达.(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rLEA 基因在低温、干旱和高盐胁迫处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分别有 6、2 和 6 个基因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家族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应答.

    LEA基因家族逆境响应表达模式

    铁对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下杉木耐铝性的影响

    钟明慧洪美珍罗珍珍叶丽丽...
    929-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酸性土壤中铁与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杉木耐铝性的影响,以杉木优良基因型YX11 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控制条件下沙培试验方法,设置对照(CK)、铝胁迫(Al)、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P+Al)、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下缺铁处理(—P+Al—Fe),研究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下,外源供铁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生理、植株铝和铁含量、叶片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Al 胁迫处理能显著抑制杉木幼苗生长,—P+Al处理进一步加剧 Al诱导的生长受抑,而—P+Al—Fe处理则能显著缓解—P+Al 处理引起的生长受抑程度.(2)杉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实际最大量子产额(QY)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较CK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P+Al处理的降幅显著大于—P+Al—Fe处理.(3)杉木叶片 SOD、POD、CAT 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比CK显著增加,但—P+Al 处理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显著低于—P+Al—Fe处理,从而导致—P+Al处理叶片形成更多过氧化氢,积累大量丙二醛.(4)杉木根和叶片铝含量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比CK显著增加,但根和叶片中铝含量在—P+Al—Fe和—P+Al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P+Al 处理根和叶片中铁含量显著高于—P+Al—Fe处理.研究发现,在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下,与缺铁相比,正常供铁能显著促进铁在杉木植株体内的积累,抑制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促进过氧化氢大量积累,造成光合色素降解,同时对质膜和光合反应中心造成不可逆损伤,显著降低光合效率,加剧铝毒诱导的杉木生长受抑程度.

    杉木缺磷铝毒耦合胁迫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光合作用

    3个玉兰材料对水涝胁迫的响应与耐涝性评价

    叶康陈伯祥杜习武秦俊...
    940-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星花玉兰及其实生选育品种'菊花'以及其与柳叶玉兰的杂交品种'皮鲁埃特'的耐涝性强弱,并为后续星花玉兰耐涝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14 d的水涝胁迫,研究 3 种玉兰叶片生理、内源激素和光合特性等相关的 14 个指标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脱落酸(ABA)和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这 5 个作为评价耐涝性指标的重要性以及评价耐涝性,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 5 个指标进行耐涝性评价.结果表明:(1)3 种玉兰在水涝胁迫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MDA、ABA含量和 SOD活性均有不同的增加幅度.'菊花'和星花玉兰处理组的Ci、ACC显著增加,而'皮鲁埃特'的显著降低.(2)评价 3 种玉兰耐涝性的生理及内源激素指标重要性依次为ACC、SOD、ABA、可溶性蛋白和MDA.(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 3 种玉兰进行综合评价,耐涝性强弱依次为'皮鲁埃特'、星花玉兰和'菊花'.

    星花玉兰耐涝性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

    褪黑素调节烟草丁香假单胞菌抗性的功能研究

    蔡楠马文娜肖林张佳蓉...
    948-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在植物先天免疫中的功能及调控机理,研究以病原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烟草互作系统为模型,检测了病原菌侵染对烟草褪黑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了褪黑素对植物叶片病原菌生长以及气孔开度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以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Pst DC3000 处理提高了烟草褪黑素合成(NtSNAT1)和受体(NtPMTR1)基因表达,且外源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叶片中的病原菌含量.(2)与野生型植物相比,过表达大豆GmSNAT1 基因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烟草中内源褪黑素含量和NtPMTR1 的表达,且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的 Pst DC3000 菌落数显著下降.(3)外源褪黑素和细菌鞭毛蛋白多肽 flg22 处理诱导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保卫细胞中ROS产生和气孔关闭,且转基因植物对褪黑素和flg22 诱导的气孔关闭和ROS产生比野生型烟草更加敏感.综上所述,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受体 NtPMTR1 介导的信号途径促进保卫细胞 ROS 产生,诱导气孔关闭,从而降低病原菌Pst DC3000 的入侵.

    植物褪黑素ROS气孔免疫病原菌抗性烟草

    施加外源抗坏血酸促进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雷春霞叶明旺李灿辉龚明...
    956-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抗坏血酸(AsA)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结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敲除结薯关键基因Sola-num tuberosum self-prunning 6A(StSP6A)对 AsA 诱导马铃薯结薯的效应,利用不同浓度(0、1、5、10、20 和 50 mmol/L)外源 AsA处理 2 个二倍体马铃薯CIP-149(Solanum phureja)、CIP-178(S.aj anhuiri)和四倍体C-88(S.tuberosum).结果表明,1~5 mmol/L外源 AsA处理可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对 10 个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添加 1 mmol/L AsA可显著影响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总体上呈正调控基因表达增强或负调控因子表达被抑制的趋势,特别是StSP6A 在 AsA 处理过程中的块茎形成早期表达量极显著上调,敲除StSP6A可消除外源 AsA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诱导作用.这些结果表明,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是通过调控与块茎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来实现的,而StSP6A在 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马铃薯块茎形成抗坏血酸(AsA)结薯相关基因StSP6A敲除

    封面植物介绍——塔黄

    967,1062页

    短花针茅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赵敏吕世杰殷国梅刘思博...
    968-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植物的用水策略及适应性机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 个放牧梯度,其载畜率分别为每 1 hm2 每年 0、0.93、1.82 和2.71 个羊单位的放牧强度,调查建群种短花针茅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状,并且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法和红外光合仪法对短花针茅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旨在阐明短花针茅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放牧对短花针茅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有利于短花针茅的扩散使其分布面积增加,且在中度放牧条件下尤为明显.(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速效钾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对土壤全碳含量和 pH 无显著影响,说明适度放牧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土壤氮含量的积累,但放牧会导致土壤速效钾减少.(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短花针茅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呈现"V"形变化趋势,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t)与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总体呈降低的变化趋势.(4)相关分析显示,放牧强度与短花针茅密度、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pH、WUEi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WUEt 与 WUE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短花针茅内在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重度放牧导致短花针茅株丛破碎化,增加了种群的扩散面积,是短花针茅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直接原因;短花针茅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由其内在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引起的.

    放牧强度建群种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密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

    不同光质补光对设施内桃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的影响

    郑晓翠刘凤之王海波王孝娣...
    979-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蓝光、红蓝光、紫外光 3 种植物生长灯对设施内'春雪'和'中油 4 号'桃进行暗期延时补光,以设施内暗期光照为对照,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设施内桃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的影响,并筛选最优补光光质.结果表明:(1)与对照(未补光)相比,3 种补光处理对设施内'春雪'和'中油 4 号'桃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均影响显著,且不同光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2)蓝光补光处理桃果实单果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叶面积最大,叶片及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最厚,而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居中.(3)紫外光补光处理桃果实的酚酸类、黄烷醇类、黄酮醇类、花色苷类 4 类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而果实品质居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叶片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较低.(4)红蓝光补光处理桃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酚类物质含量最低,而叶片质量居中.研究认为,适宜的设施内暗期延时补光可显著提高桃叶片质量,有效改善桃果实单果重和营养品质,并以蓝光补光的效果最佳.

    设施栽培光质果实品质叶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