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生ASR基因家族特性及其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

    宁东贤杨秀丽程麦凤刘博...
    1113-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花生ASR基因家族特性及其在干旱和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培育花生抗旱抗盐新品种提供潜在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花生ASR家族并分析其基本特性,借助转录组数据分析其在200 mmol/L NaCl及模拟干旱PEG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结果](1)鉴定到7个花生ASR基因,pI为5.34~6.98,蛋白脂肪系数为23.77~56.84,GRAVY值均为负值,表明这7个蛋白均是亲水性蛋白;(2)AhASR3与AhASR7基因表达模式相似,转录水平较高,基因结构及蛋白结构域和保守基序的位置和数量较相似,motif 5、6、9仅存在于AhASR3与AhASR7蛋白中;(3)AhASR1、AhASR5及AhASR2的启动子区域有干旱诱导MYB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发现AhASR1、AhASR2及AhASR4的启动子区有ABA响应元件;(4)AhASR2、AhASR3及AhASR7在200 mmol/L NaCl处理后根部出现较明显转录上调;(5)AhASR1、AhASR3、AhASR4及AhASR7分别在PEG处理4 h和8 h后,转录水平出现2倍以上上调.[结论]花生ASR家族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各成员之间既有保守结构域也有特异性序列,大部分成员启动子区都具有干旱响应相关元件,并受到盐处理以及模拟干旱处理的诱导表达,可作为耐盐耐旱花生品种培育的重要候选基因.

    花生干旱胁迫盐胁迫ASR基因

    慈姑基因组大小鉴定及核型分析

    周子琦孙楠严雅洁杨志远...
    112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慈姑是中国重要的园艺经济作物,其基因组大小的鉴定和核型分析对慈姑基因组学研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必不可少,现阶段慈姑的基因组大小及染色体形态未知,本研究将为慈姑的育种和物种进化研究提供更多细胞学的参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参考裂解液配方、探针配置,对慈姑品种'紫金星'(ZJX)的根尖基因组大小进行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所测慈姑为二倍体植物,'紫金星'慈姑基因组为16 Gb左右.(2)用DAPI荧光染色获得其染色体数目稳定,且与端粒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完全吻合,均为22条;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近中部着丝粒以及近端部着丝粒,近端部着丝粒最多,且未发现随体;核型公式为:2n=2x=22=6m+4sm+12st,属于Stebbins类型中的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99.13.[结论]慈姑基因组大小中等,核型极不对称,进化程度较高.

    慈姑基因组大小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文程敬吴俊文景会庆陈刚...
    1129-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云南松幼苗不同器官碳、氮、磷元素分配规律以及化学计量的影响机制,为云南松苗木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设置4个水分处理,测定干旱胁迫下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的碳、氮、磷含量.[结果](1)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导致云南松幼苗C含量在叶、茎和细根中减少,在粗根中增加;N含量在粗根中减少,在细根中增加;P含量在叶中增加,在茎中减少.(2)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P>N>C;C和N含量在细根中表现出最大的变异性;P含量在叶中变异性最大,在粗根中变异性最小.(3)N含量在叶和粗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茎和细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N含量与P含量只在茎和粗根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干旱胁迫下云南松幼苗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作用增强,N、P利用效率增加;云南松幼苗C、N、P含量在粗根和细根中的整体变异性比在叶和茎中的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环境变化更为敏感.

    云南松干旱胁迫利用效率变异性相关性

    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特性及不定根发生模式研究

    董立格曲良谱张成霞韦庆翠...
    1141-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起源及发育过程,揭示其扦插生根机理.[方法]以'福康源1号'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研究材料,利用水培扦插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插穗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在水培条件下,IBA处理扦插生根期为30~40 d,扦插过程中皮孔处在10~15 d出现不定根,插穗切口处在15~20 d出现不定根,生根速度、不定根数量及根长均优于对照,外源诱导可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扦插前的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原基在插后形成;不定根形成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内部分生组织生根型.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细胞或皮层;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内的薄壁细胞团特化而成;叶隙或枝隙是形成不定根原基和产生愈伤组织的主要区域.[结论]扦插生根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属于诱导生根型.

    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发生叶隙枝隙

    不同牡丹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

    张冬勤贾文庆何松林张敏...
    1153-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生境中的牡丹对平原地区环境的形态适应特征,为牡丹的保育研究及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原牡丹('凤丹'、'洛阳红')和野生牡丹(紫牡丹、狭叶牡丹、大花黄牡丹、西藏黄牡丹、滇牡丹、卵叶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片结构并分析相关指标.[结果](1)中原牡丹与野生牡丹叶表皮形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叶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气孔为下生型.(2)大花黄牡丹的叶片与角质层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较大且气孔密度大;滇牡丹的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最大.(3)气孔密度与上表皮厚度、叶绿素b与叶绿素a/b、总叶绿素与叶绿素a/b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气孔指数与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野生牡丹中除大花黄牡丹外其他种质均对平原生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大花黄牡丹的湿生结构可作为不能在平原地区栽培的主要原因.

    牡丹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生态适应性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罗建
    1163,1174页

    利用冰冻切片机快速制作木质茎的显微切片技术

    马芳宋玉霞刘文哲
    1164-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的木质茎因次生维管组织含量多、细胞壁木质化程度高、质地较硬,所以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均难以获得满意的切片效果.冰冻切片机可对一定硬度的组织进行切片,是植物木质茎制片的有效工具之一.[方法]利用冰冻切片机对一些质地均匀、含水量较高的幼小木质茎直接切片;对木质坚硬、含水量较少的茎,经过FAA固定液固定、OCT包埋后(-30)~(-25)℃冰冻切片,再用0.1%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并拍照染色效果.[结果]来源于乔木或灌木,直径不超过6 cm的木质茎,利用冰冻切片均可快速获得结构完整、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的显微结构图像.[结论]冰冻切片机可用于幼小木质茎的显微切片制作,结合甲苯胺蓝染色,具有简便、高效、易操作的优点.

    木质茎冰冻切片显微结构

    陕西省1个新记录属和4种新记录植物

    胡宁宁陈明侯大富李俊峰...
    1169-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野外调查,探明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为陕西省植物区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陕西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馆藏标本比对明确陕西省1个新记录属和4种新记录植物.[结果]确定陕西省维管植物小二仙草科1个新记录属——小二仙草属(Gonocarpus Thun-berg)及其新记录种小二仙草(Gonocarpus micranthus Thunberg);此外还发现3种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荚蒾科(Viburnaceae)的蓝黑果荚蒾(Viburnum atrocyaneum C.B.Clarke)、菊科(Asteraceae)的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s Hemsley)、卫矛科(Celastraceae)的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uel).[结论]此次报道对完善陕西维管植物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

    陕西省新记录小二仙草蓝黑果荚莲小花金挖耳垂丝卫矛

    山西省被子植物5个新记录种

    王刚狮郝珏贾泽凡时宝凌...
    1175-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丰富山西省被子植物种质资源信息,促进中条山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在大量野外植被调查工作基础上,通过标本鉴定、资料查阅和专家咨询,对中条山植物标本、典型特征照片进行整理.[结果]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伏毛银莲花(Anemone narcissiflorasubsp.protracta(Ulbrich)Ziman&Fe-doronczuk)、弯曲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 With.)、卢氏凤仙花(Impatiens lushiensis Y.L.Chen)、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等5种被子植物在山西未有分布记录.[结论]该5种植物隶属于5科5属,为山西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新记录发现不仅丰富了山西省被子植物种质资源信息,而且对研究中条山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被子植物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