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乡村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乡村论丛
乡村论丛

2096-9651

乡村论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乡村共同体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薇王江涵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共同体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本文对1999-2023年间乡村共同体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共同体研究主题呈散点式分布且文献量呈指数级增长,活跃作者年龄呈A型分布,党国印的研究成果对乡村共同体研究仍有重要影响.研究热点呈居民参与与权力、社会文化与伦理、乡村振兴与治理三类分布,趋势呈"乡村治理-乡村社会-乡村建设"格局.研究质量优秀但仍存不足:作者群扁平化,核心作者团队的形成与交流合作尚显薄弱;研究主体集中于头部城市,多样性受限;研究机构的区域合作模式较为单一,惯性思维仍旧存在;研究与其他"三农"问题衔接与协同不足.据此,本文提出强化研究连续性与系统性、优化"后进"区域研究生态、注重实地研究、衔接"三农"问题、警惕负面影响陷阱等建议.

    乡村共同体CiteSpace知识图谱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归因、政策演进和优化路径

    魏小贞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受城乡经济、人口、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同频乡村振兴战略,突破经济、人口、文化和教育体制机制困境;聚焦优质均衡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重视多元主体,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育要素投入,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政策政策分析

    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索与对策研究

    狄春香张敬思李海涛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已进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助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比较欧美、日韩及国内农民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指出了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丁祥建李全生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但仍存在着外部环境困境、主体自生能力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人才缺口问题凸显、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滞后等问题.结合该市实际,应从营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的保障环境、加强新型服务主体培育、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推进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改革等方面提升水平,从而有效助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农业社会化服务

    乡村治理数字化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李砚忠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激发农民主体性是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民的自主性欠佳、能动性乏力、自为性缺位和创造性薄弱所呈现出的农民主体性式微问题,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主体性式微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深化思想赋能激发农民自主意识、促动乡域社会再组织化唤醒农民能动潜能、构建伙伴式治理强化农民自为地位、营造良好场域空间提升农民创造活力,不断夯实农民主体性,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内在动能.

    农民主体性乡村治理数字化

    "枫桥经验"视域下乡村治理法治化基本目标与实现路径

    王佳文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把乡村治理这项基础性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对"枫桥经验"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的过程,应进一步明晰"枫桥经验"视域下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当代价值,总结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的领导为政治灵魂、以法治化为基本方式、以基层性为实践面向、以社会化为群众基础、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等创新性特征为乡村治理法治化贡献理论与实践价值."枫桥经验"视域下乡村治理法治化,要在消解矛盾、推进法治、实现善治多重目标的指引下,采取系统观念,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实现机制.通过整合乡村治理资源,改变乡村治理路径单一的问题,充分发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比较优势,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制.

    枫桥经验乡村治理良法善治五治融合法治化

    "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半山经验"与启示

    宋云吴佳惠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之治,乃百姓安宁之本,国家兴旺之基.2015年之前,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是有名的"赌博村""垃圾村""薄弱村",现在一跃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市级"六无"平安村."半山巨变"源于半山村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半山经验"."半山经验"对当前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有诸多启示:一是做好"村级党建+乡村能人回引"是关键;二是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方向;三是打造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趋势;四是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是动力.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现代化半山村

    "枫桥式"人民法庭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

    王进单燕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和派出机构,是乡村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乡村矛盾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工作过程中,人民法庭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但由于乡村矛盾的特殊性,人民法庭在乡村社会治理中面临多种现实难题.因此,需要结合乡村具体情况,探索适合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克服治理困境,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枫桥经验"人民法庭乡村治理纠纷解决机制

    产粮大市可持续发展及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车洪裕张洪星姜伟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德州作为农业大市,面临着"产粮大市、财政穷市"的困境.试点探索促进产粮大市可持续发展及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的实践路径,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德州市粮食生产状况为着力点,发现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经济结构调整空间受限、"粮财倒挂"矛盾突出、财政支农压力大、种粮成本持续攀升四方面问题,提出立足政策,完善国家支持激励措施;立足体制,加大财政扶持政策力度;立足机制,健全完善粮食产业运作机制;立足发展,完善稳粮增效保障措施的政策建议.

    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利益补偿机制粮食产业

    山东长岛农村居民收入与三次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姬小萌董少林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12-2021年山东长岛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各产业产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tata软件建立三次产业产值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提升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针对长岛综试区现实情况,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渔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望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推动长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次产业农民收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