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许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学报

李俊恒

双月刊

1671-9824

xcxy.xb@263.net

0374-4369217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许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服务,同时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栏目有魏晋史研究、建安文学研究、中原春秋、中学教学研究、大学生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名应谶文与段妃家族:慕容垂奔秦原因新考

    滑裕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慕容垂奔秦,是其与慕容儁一系矛盾长期积累后爆发的产物.慕容垂名应谶文与其妃段氏家族势力,是矛盾激化过程中两个重要因素.慕容垂早年坠马折齿,慕容儁为羞辱他,将其改名为"慕容(垂夬)"."(垂夬)"字与当时流传于河北、关中地区的"三羊五眼"谶文相合,应谶者有天命之象.慕容儁复改"慕容(垂夬)"为"慕容垂"以避谶,并对慕容垂严加防范.慕容垂之妃段氏出自鲜卑段部,其家族兄弟段勤、段龛等相继降燕,在前燕的段部旧人中甚有威望,极易成为支持慕容垂的潜在政治力量,威胁嗣君慕容暐的地位.慕容儁发起巫蛊之狱,进而迫害段氏诸人,慕容垂与之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枋头之战后慕容垂奔秦.

    慕容垂三羊五眼谶文段妃

    西晋初年的"南中都督"

    何畏许文静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灭蜀时,司马昭招降南中最高军政长官霍弋,任命其担任南中都督,统辖南中诸郡,在西南边疆形成特殊的管理体制.南中都督体制的特点是南中诸郡延续蜀汉郡县,由郡统县,名义上各郡仍属益州;南中诸郡组成一个管理区域,明确定名为"南中";南中区域由南中都督统一管理,是与州平级的、军政合一的高层准政区;南中都督是一个临时、过渡性体制,为宁州的设立奠定了基础.设置南中都督是司马氏从蜀汉故地整体政策、灭吴战略、治理西南边疆等方面出发,根据形势制定的决策.南中都督的设置有权宜之计、因人设事的因素,但客观上加速了三国归晋的统一进程,有利于深化西南边疆治理,是中原王朝在西南边疆设置州一级政区发展链条上关键的一环,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

    西晋南中都督霍弋边疆治理

    隋代区域性"道"探微

    章鸿昊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朝区域性"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固定的区划,具备巡省和军事功能.隋初将行台省与"道"相结合,构建起军政合一的一元化体系,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一后,隋中央政府根据版图需要,在外围设置以方位命名的"道",在统治核心周边的内围设置以州郡命名的"道",各"道"功能根据中央外派使职职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隋代总管行台行政区划

    论《诗品》对颜延之、鲍照诗的评价

    王春雨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品》评颜延之诗"喜用古事",对这一观点后世基本认同.用典繁密其实与钟嵘的审美理念相悖,但在钟嵘心中颜延之是雅正的典范,所以还是把他列于中品.《诗品》评鲍照诗"危仄""险俗",针对这一观点则存在较多争议.理清其背后的涵义还需结合《诗品》原文以及《文心雕龙》等对"危仄""险俗"的解读.钟嵘将鲍照列于中品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钟嵘《诗品》颜延之鲍照

    论钧瓷艺术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以钧瓷花卉为论述中心

    张超迪
    22-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日渐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艺术创作中.女性钧瓷艺术作品是女性意识的产物,在现代钧瓷艺术创作领域,女性钧瓷艺术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这是她们借用钧瓷对自我生命和情感的表达.以花卉比喻女性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女性钧瓷花卉作品是女性意识的集中体现,梳理女性艺术家钧瓷花卉作品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提出建构钧瓷艺术的"女性意识表达"新方式,可以为女性钧瓷艺术创作提供理论参考,为钧瓷文化研究开启新视角.

    女性意识钧瓷美学钧瓷花卉陶艺

    钧瓷技艺、生计与群体社会:神(垕)瓷业社会研究

    郭靖雯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神(垕)镇的钧瓷经历了断代、恢复、复兴等发展阶段.在几代钧瓷艺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当代神(垕)较为繁荣的瓷业社会.钧瓷技艺、社会、手艺人三者之间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社会进程影响不同时代手艺人的命运,技艺亦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中介,钧瓷技艺对个人的生活、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背景下,钧瓷手艺人的社会身份更迭,经历了从工人、作坊主、传承人、工艺大师的变化.与此同时,手艺人内部也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群体:生计型手艺人与精英型手艺人,两者共同组成了钧瓷制作群体,他们共同编织着神(垕)瓷业社会的意义之网.

    钧瓷技艺神(垕)

    《洛阳伽蓝记》流传与接受史述略

    林宗毛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元魏末,此期至隋,此书因与时人著述观念和阅读习惯抵牾而始终未被广泛接受.入唐之后,随着释子和史家的重视,其流传渐广.伴随着禅宗语录、官私著录、印刷技术、类书编撰的兴起,此书在宋代迎来了流播的黄金时期.元代则因曲剧的遮抑而稍有匿迹.明清两代,随着刊刻、校勘、抄录、注释的全面兴起,此书的流播再次迎来高潮.明清两代之影响,至民国尚有余波,艺林和杏林的加入,则是此时期阅读群体的新特征.

    《洛阳伽蓝记》流传接受特征

    《西游记》中的"如来"说法与"空"的审美还原

    安汝杰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是具身化的终极实在,取经僧徒对神圣存在的觉知为终极实在具身化为"空"的审美范畴提供了稳固的形而上根基.在听如来佛祖说法的过程中,取经僧徒由于消解了其所执着的自我意识,如来佛祖于此主动现身,神圣存在于如来佛祖的说法中得以具身性地在场,虚空也由此转向审美之空.取经僧徒默会到了如来佛祖"空"的说法的审美规律,并于此获得从绝对虚无迈向绝对存在,从佛祖之至美的分享者到遨游于佛国妙境的审美契机.而取经僧徒成佛则意味着佛弟子复归终极实在,也即意味着从价值的虚无走向价值的实有的潜在性,这种潜在性不仅是佛弟子弘扬"空"的教义的自由意志的显现,也是佛弟子行进在向神圣存在主动皈依的审美还原之路上.

    《西游记》如来说法审美还原

    新世纪文学中新生代农民工书写的不足及超越

    靳书刚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与思想变化的作品成为乡土小说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作家不能真正突破与超越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少作品的情节显得模式化和传奇化,人物则出现了类型化和符号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势下,作家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正确看待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争取对新时代的社会巨变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知和把握;还应当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将青年农民工视为平等主体,全方位揭示他们独特的精神追求与心路历程,从而创作出具有丰厚意蕴和良好审美特质的精品力作.

    新生代农民工书写缺憾反思

    琳达·霍根小说中的动物殖民:以《恶灵》《灵力》和《靠鲸生活的人》为例

    孙小芳
    51-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印第安女作家琳达·霍根兼有环境行动主义者的身份,其作品充满对动物的关切,她的小说真实再现了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后引发的野牛、美洲豹和鲸鱼等野生动物屠杀及动物交易问题.从后殖民生态学的角度观照霍根小说反映的动物殖民问题可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最初原因是白人秉承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推动现代动物交易持续存在的是西方"发展主义"理念,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的殖民行为实际上也是生物领域的一场入侵.

    琳达·霍根动物殖民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发展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