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许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学报

李俊恒

双月刊

1671-9824

xcxy.xb@263.net

0374-4369217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许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服务,同时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栏目有魏晋史研究、建安文学研究、中原春秋、中学教学研究、大学生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郑众《周礼解诂》对周代丧葬礼仪的诠释

    郭善兵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存东汉初儒者郑众所撰《周礼解诂》,对周代丧葬礼中的若干仪节、丧葬礼仪用器,进行了校勘、标音、诠释.郑众的诠释,具有广征博引诸文献,尤其是《礼记》《左传》等相关记载;不避重复;以汉时礼俗律法比附周礼;注释详略大多得当,唯需是从;折中诸文献所载同物同事异文;校勘时或从"故书",或从今本,择善而从等特点.自汉代迄清代,历代儒者对郑众注释,或肯定,或否定,或完善,显示出郑众注文在后世深刻、深远的影响.

    郑众《周礼解诂》周代丧葬礼诠释特点影响

    唐代《郭彦墓志》考释及史事谫论

    高子芹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王李璘之舅郭虚己,因大败吐蕃、羌族、摩弥、咄霸诸军威震边陲.《唐朝散大夫守太子少詹事上柱国太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太原郭公墓志铭》之出土,详载虚己四子郭彦蒐补国弊、救乱赈民之政绩.志主历任汴宋节度判官及合、遂、绵三州刺史,亲罹河南道李灵曜之乱及剑南道刘辟之乱,于隣道被据的乱况之中几度赴阙、清风不坠,既可据其墓志增补《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唐刺史考全编》等职官文献,亦可见代宗、德宗之时汴宋、巴蜀藩镇与中央抗衡对峙之状.

    郭彦墓志郭虚己华阴郭氏李灵曜之乱刘辟之乱

    韶关古虞祠考

    张熊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韶州皇冈山虞帝庙从唐至清,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唐代,虞帝祠完成由民间神祠向官方神祠的转换;宋代,虞舜祠构造及附近景观臻于完善;明代为极盛期,屡见于诗文,但位置由城北皇冈山迁入府城中,造成衰落,以至于在清代匿没,无闻于世.虞帝祠仅存于以韶关为中心的粤北地区,从文化景观上反映出粤北地区文化与广东其他地区文化有着一定区别.

    韶州虞帝庙皇冈山谢楚碑

    明代靖江王府宗室犯罪问题探析

    吴思艺罗冬阳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靖江王自洪武年间就藩广西,绵延数代,宗室子弟众多,犯罪问题屡禁不止.其宗室犯罪主要有侵扰地方、违制婚娶、越关奏扰、同宗相残、经济犯罪五类.靖江宗室犯罪的量刑受身份等级的影响,呈现了不同的轻重;对犯罪的惩处,从轻到重有降敕戒谕、减革宗禄、废贬革爵、处死;对罪宗的安置基本分为发往高墙、闲宅禁住、府内闲住.影响靖江王府宗室犯罪的因素,有宗王的昏庸残酷,宗禄问题,以及宗藩政策的束缚与滞后.靖江宗室犯罪对于广西地方和中央都造成了消极影响,对广西百姓的生活、地方行政秩序与经济秩序、国家的政权与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危害.

    靖江王府宗室犯罪惩处安置

    第二人称认识他心

    沈学君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他心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理论理论型、模拟理论型方法都以心身二元论为基础,不可能直接认识他心,只能采取观察的立场,运用间接的推理或模拟.第二人称方法以现象学为基础,强调心身一体、主体间性,强调情境化、具身化的心灵,由此他心是一个活生生的心灵.第二人称的认知更多地是把他人作为对话的"你",与他人互动,而不仅是旁观他人,对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会利用在他人身上所知道的来进一步加强与他人的互动.这种方法不是传统的、孤独的、笛卡尔式的认知模式——"我模式",而是强调在互动中完成理解的新模式——"我们模式".

    他心第二人称互动我们模式

    邵雍对伏羲的赞颂

    崔波张国利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羲是旧石器时期华夏先民的杰出代表、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是中华民族记忆源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更给易学增添发源之追思、延展之光辉.邵雍在其著作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深沉的情感,讴歌、赞颂伏羲,为易学研究开拓出新的理路,影响久远.

    伏羲邵雍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大丈夫"何以成为孟子的问题——基于《孟子·滕文公下·大丈夫章》的单章研究

    杨中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的丈夫概念具有区分性别的生理性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性两重内涵.《孟子·滕文公下·大丈夫章》集中展示了孟子系统思考和塑造"大丈夫"理想人格的过程.经由赋予"大丈夫"以居仁居、立礼位、行义道的行为准则,达则兼善天下的为民情怀和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约束,以及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人格特征,孟子构建了一个兼具人民性和道德性的义仕派理想人格.孟子对"大丈夫"问题的敏感和重视有以下原因:一是战国士阶层崛起的时代背景促使孟子自觉思考和塑造义仕派的理想人格,二是源于构建居仁由义的义仕派传统的儒者自觉,三是出于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与义利双成的反功利主义的道义主张.

    孟子大丈夫义仕派理想人格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王晓岗叶尔那尔·塔勒哈提别克
    113-11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土壤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共同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为动力.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展现出共同实践,良好关系模式,动态发展三个本质特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深刻透视了人类社会结构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来源,为当代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指导.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唯物史观当代价值

    从人民到人民性:中国化政治概念的理论源流与实践解析

    王海雨艾昆鹏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和"人民性"是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高频词汇."人民"经理论建构演变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民个体性和群体性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民主形态.作为文学评论用语的"人民性"发展成为人民政治的价值底色,在中国化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突出人民主体的鲜明政治立场、代表总体性的公共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创建人民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历程构成了人民性塑造的历史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出场为新时代的人民性塑造提供了现实指导.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人民性的塑造要以制度引领构建人民性的政治保障、以政策体系推动人民性的社会实践、以思想文化塑造人民性的道德基础.

    人民人民性中国化政治概念人民政治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商标代理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实现

    王肃纪林菲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随着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的深刻变革,商标代理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实现也需要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商标代理行政色彩过重、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个性化服务,仅仅是政府商标管理行政行为的响应者,要转变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与纽带,成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键环节.应当在自我约束与责任边界划定中实现商标代理新功能,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做好客户分类;拓展业务范围,深耕复杂案件;利用新兴科技,变革商业模式、优化代理成果;做好人才培养,创新激励制度.

    商标代理质量提升责任功能实现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