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常生活与诗意栖居:数字时代短视频赋能"小城突围"的影像书写

    冷凇杨雅如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社会的流动化趋势削弱了人与地方的联系,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轻盈且多变.尽管大众媒介的泛化影响了城市景观塑造的标准化、均质化、同一化,凸显出地方与无地方对立的地理现象,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却催生了更加多元的"新地方感".其对城市物质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的拟态复现,展现了独特的景观和地方特质、推动了人与地方文化的深层认同、填补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得许多原本沉默无声的"小城"逐渐出圈,成为大众对于日常生活和诗意栖居追求的精神乌托邦.而人们通过媒介漫游也得以重回地方,在数字化进程中坚守人的主体性,抵抗加速社会中的时空异化,弥合现实压力下产生的情感焦虑,以个体记忆强化城市记忆.

    数字时代短视频城市传播媒介地方感

    明暗交织的返魅:罪案题材网剧的美学特质与价值

    王源李攀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卖座"的罪案剧,其中不乏可以写入中国剧作史的典范之作.这批罪案剧以错综复杂的明暗对立、刺激震撼的奇观场景、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以及繁复幽深的人性叩问等审美特质,在当下的影视文艺创作生态格局中成为一种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度思考的审美景观.罪案题材网剧以具有震惊效果的审美表象唤起观众审美兴趣的同时,还以深刻的真实作为其审美本质,不仅塑造了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展现并反思了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践行并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审美观念,从而真正具有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升华性审美价值.

    罪案剧网络剧审美体验审美本质审美价值

    媒介朝觐:旅行书写中的时空感知与情感再造

    郭修远谢丽萍
    123-13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加速理论视域下,旅行者们"到媒介叙事的重要地点去旅行"实质是"空间展演—符号共鸣—朝觐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压缩表现,呈现出旅行者们身体与时空的关系转向,以及城市传播对旅行者们具身接触的显著影响.书写者可以通过人文铺垫勾连记忆、媒介再制地域景观、虚实交织时空想象、秩序重组朝觐场域等手段加强传播内容刺激,进一步塑造受众的时空感知,但在这一过程中书写者也忽略了传播语境的培植.受众通过情感的唤起、反馈、认同和蔓延四个阶段实现自我认知框架的建构与情感再造,继而形成媒介朝觐行为.此外,当前媒介朝觐仍存在文化商品化、表演过度与去魅、社会时间过速、传播型构异化等问题,需引起相关从业者与管理者的思考.

    媒介朝觐旅行书写时空感知情感

    产品来源国形象对中国互联网品牌的影响——美国用户人口统计特征的调节作用

    秦雪冰沈缘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来源国形象显著影响美国用户对中国互联网品牌的接受意愿.教育水平正向调节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接受意愿的影响,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社会规范在美国用户与中国互联网品牌接受意愿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女性性别负向调节产品来源国形象对社会规范的影响,年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年龄和收入水平负向调节社会规范对接受意愿的影响,性别和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美国用户对中国互联网品牌接受意愿体现了个体偏好和集体选择的双重作用.在对中国互联网品牌的接受意愿中,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体现了美国用户的个体调节.

    中国互联网品牌产品来源国形象社会规范

    差异的认同:青年数字怀旧空间中的情感结构与自我张力

    姜楠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空间中的青年怀旧主体借助自我身份叙事与理想时空营建两种路径实现自我连续性的维系.在这一过程中,媒介技术形塑着特定世代的媒介记忆和情感结构,也导致了世代文化间的区隔.然而,数字怀旧实践使青年怀旧主体能够在心理解离化的作用下实现对怀旧客体、怀旧场景的意义解构与重塑.通过有意识地数字交往,跨世代的青年怀旧主体间建立起了共享现实性的广泛情感连接,并在移情机制下打破了怀旧经验的时空束缚,促进了跨世代的价值共享与文化认同.

    数字怀旧情感结构青年认同自我张力

    文化冲突、容错与融合机制:基于中外企业并购的新媒体传播实践考察

    范跃民何超彦
    15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外资文化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愈加频繁和激烈,给并购企业的整合机制提出新的挑战.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企业可在跨文化管理和品牌营销中实现文化的柔性融合.具体而言,在"先过渡、后整合"的渐进式思路下,企业保留了外资企业运作特色,同时也在容错机制设定和媒介化实践中,逐步推进员工的跨文化适应和新品牌建构.相比于以往的企业并购,新媒体全方位地介入到中外资并购事件中,并在媒介效能的叠加效应中完成来源劣势国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文化整合.

    新媒体并购文化冲突容错机制

    来稿要求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