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隐线域定及至超线域定:人机融合传播之主体逻辑及其演进与重构

    吕尚彬李康跃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技术体的"域定"过程引发了人与机器的深度连接和融合,并趋于建构一个双向增强的人机融合主体.赛博格的诞生代表这一观念已从理论想象走向实践应用,人机融合与传播学的交汇,生发出人机融合传播的概念.人类垄断权力的旁落和机器主体生成,为人机传播以及更高维度的人机融合传播书写了逻辑构想.在这一视角下,"生物人—机器人—赛博格""广义人际传播—人机传播—人机融合传播"双重演进图景显现,人机融合也从认知物化、身体延异、情理互补三方面对现有的传播类型产生颠覆性重构.

    人机融合人机传播人机融合传播域定赛博格

    新闻特许出版权到版权私权的演进及启示

    袁锋朱晓颖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英国早期历史上,图书与新闻曾被置于特许出版权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反垄断情绪的高涨,特权出版权制度被废除,图书被第一部版权法《安妮法》管理,而新闻行业则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惯例.之后随着英国《印花税法》的颁布和电报技术的发展,新闻出版商开始意识到新闻的商业价值,并开始为新闻争取版权保护.在此期间,新闻出版商推动了 1885年"24小时新闻版权保护"条款的提出,发起了"沃尔特诉斯泰恩科夫案",并参与了 1901年版权法的修订.然而这些为新闻争取版权保护的运动遭遇了失败.英国新闻特许出版权到版权私权的演进史表明,商人在图书版权上获得的成功早已为新闻版权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商人合理化版权的话语逐渐成为版权法的现实基础,并反过来限制了新闻版权的构建.

    特许出版权新闻版权安妮法英国

    私密感的剥夺:智能传播时代隐私困境之时空视角解读

    范海潮顾理平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私密感属于隐私精神层面的产物,它与个体在特定时空中私密性的体验与感受紧密关联,剥夺个体的私密感往往使其陷入隐私困境之中.这样一种主体性的隐私感受,通常因其难以名状而在隐私研究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从时空视角切入探讨智能媒介剥夺个体私密感的现象,发现流动性、边缘化与可见性三种结构性特征导致私密感在私人空间中被削弱,而时间侵占、时间系留与时间变奏又造成私密感在私人时间中的混杂,面对被媒介化时空占领与解构的风险,基于情境的有限抵抗与基于媒介物的短暂逃离,成为隐私主体再造私密感的妥协方式.

    私密感智能媒介隐私私人时空

    论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设施化与"数字有机团结"的生成

    林颖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电商平台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联通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关系.跨境电商平台已从简单的功能性平台逐渐演化为多边市场的基底性装置,构成了全球资源的联结与流动,使原子化的离散个体成为全球化流动中的行动者与节点.平台中的每个商家、快递、运营人员客观上均参与了 自我的全球流通,人们通过调度"泛家庭网络",再造电商平台与家庭共同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有机团结",并促成了中国"世界工厂"的数字扩张与社会联结.

    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数字有机团结地缘政治

    媒介化与平台化:论文学作为有声媒介的再兴起

    张瑶杨晨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的有声文学作为一种"有声媒介"再兴起,正将原本作为文本内容存在的文学推向再媒介化的未来向度.一方面,有声文学作为传统文学文本的一种跨媒介传播形态向旧媒介致敬;另一方面,有声文学正把声音从一种载体重新定位为物质中介物,把声音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重新归还于人.未来,以平台化为基础的有声文学再媒介化进程,可能会促成基于声音物质性基础上的全觉感知、基于音频游牧性特征下的现代性听觉空间,以及基于听觉空间易变性特征下的隐喻失效.

    再媒介化平台化声音媒介有声媒介有声文学

    印尼公众的"中国崛起"认知: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的实证分析

    张昆张晶晶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评估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公众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认知、潜力认知、态度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崛起"在印尼公众心目中已成客观事实,印尼社会高度认可中国的未来发展潜力,并对"中国崛起"持乐观友好态度.印尼公众的双边关系认知、华人群体认知、南海问题认知及媒体接触频度对"中国崛起"现状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印尼公众的双边关系认知、"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南海问题认知与"中国崛起"潜力认知显著相关,印尼公众的经贸往来认知、"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华人群体认知及南海问题认知显著影响其看待"中国崛起"的态度.

    印尼公众中国崛起中印尼关系寰球民意

    在全球变革下构建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吴雷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变局之下"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力量交织博弈,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速重组,也将带来国际传播秩序深度调整.既往西式全球化本质上是"盎格鲁—撒克逊"霸权逻辑,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现实基础就在于对西式全球化的全面超越.随着全球权力结构"东升西降"态势演变,中国有望引领"新型全球化"进程,并成为推进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在全球变革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了行动框架和实践平台,有望为构建权力结构更加均衡的国际传播新秩序作出中国贡献.

    西方中心主义中国国际传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

    传统家族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基于微信家族群的实证分析

    苏美妮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信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和社交工具重构了中国传统家族关系.微信家族群是典型的媒介化集体和数字时代的新互型.微信家族群建构了线上聚合的、具有日常性与仪式化、互动性和互训性的数字化家族空间;呈现了兼具仪式性和日常性的家族数字生活时间节奏,形成了具有实时性和瞬间性的家族数字生活时间体验以及日志型的家族数字生活时间景观;也从代际权力和城乡空间权力等维度重构了传统家族关系.家族的数字化生存对传统优秀家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家族群互型空间时间权力重构

    重新审视"意见广告":源流、旅行与扩散

    初广志应铭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见广告"(Advocacy Advertising)出现于美国,后被推广到其他国家.与美国、日本相比,国内的意见广告研究比较滞后,实践案例也寥寥无几."意见广告"的产生与演进与当时的美国国情密切相关;引入日本、中国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应将Advocacy Advertising译为"倡导性广告",重新进行概念界定,推动这类广告的研究与实践.

    意见广告起源演进旅行扩散

    文以情传: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情传播机制

    谢清果韦俊全
    86-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共情机制情感传播共情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