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我国历史街区更新的现实困境与治理优化——以广州恩宁路为例

    赵楠楠刘玉亭王世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影响评估是应用于城市建设项目全周期的一项社会分析方法、动态监测过程与科学研究框架.文章系统梳理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并建构基于信息共享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以广州市恩宁路更新项目为例,论证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该项目的社会关系变化、规划模式转型和协作治理困境.一方面,从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基于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因社会影响认知不足所导致的多元主体利益失衡、公众参与开展困难、更新进展艰辛等现实困境;另一方面,指出社会影响评估框架从梳理社会关系、凸显地方知识、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嵌入我国城市更新的应用路径,并针对我国历史街区更新的治理优化提出新的思路.

    城市更新社会影响评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社会关系网络地方知识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老旧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体系研究——以韶关市S街道为例

    张媛媛孙华唐波林琳...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韶关市S街道3个典型且具有差异化的老旧社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社区内部应急网络的整体结构和各应急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老旧社区应急模式的特征和差异.研究发现:(1)老旧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结构趋向成熟,但不同类型老旧社区网络中心性和网络紧密性存在差异,社区居委会成为老旧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核心节点;(2)在老旧社区改造推进作用下原有的凝聚子群发生分化,混合制社区的应急协同模式由社区居委会主导向多核心主体模式转变更加明显,民间应急组织联系强度显著上升;(3)传统单位大院制老旧社区的应急协同管理网络强于管理体系不平衡的混合社区和空间保障缺乏的棚改户社区的应急协同管理网络,但3种形式的老旧社区在管理体制、保障制度方面均稳步提升.

    应急协同治理社会网络分析法老旧社区

    治理现代化趋势下居民主导型棚户区改造模式研究——以南京市石榴新村为例

    刘沅沅于涛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棚户区改造是新时期盘活存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民生工程.基于政府职能与改造目标的转变,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经历了"民生导向""经济发展"与"公益回归"3个阶段,对应改造模式可总结为3类: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与居民主导型.研究发现,随着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职能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改造目标由改善民生向刺激发展、公益回归转变,公共利益指向成为现阶段棚户区改造的重点.以南京市石榴新村试点为例,探讨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社会资本介入动力不足情境下的居民主导型创新改造模式,通过"居民主导+政府服务+国企实施"的运作机制改善棚户区居住条件,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构建治理现代化趋势下棚户区改造的新样板模式.

    棚户区改造治理现代化居民主导模式南京

    乡村精准治理:需求视角下的治理范式转换及规划应对

    陈炼段德罡
    23-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规划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为乡村的建设发展提供依据并规范乡村建设行为,然而当前乡村规划实践也面临着县镇村统筹协调困难、管控与发展平衡困难、公共政策供给与需求偏差大等问题,导致乡村规划目标难以落实.文章基于需求视角,深度剖析村民需求与政策供给面临的困境,并揭示传统粗放式乡村治理面临政策供给效能低的问题,提出乡村精准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准治理视角下乡村规划本质的精准施策、主动作为与活力提升,并提出"县域统筹+镇域协调+村庄响应"的乡村规划响应,以期在乡村规划的精准主动作为下促进乡村治理走精准化路线,实现政策供给与村民多元需求相协调的目标.

    乡村治理需求乡村精准治理治理范式转换乡村规划

    面向空间治理的轨道站点地区类型研究

    徐涛彭枭蔡科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TOD战略与站点地区建设衔接过程中,需要通过精细化的空间治理策略,协调不同站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等问题.文章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节点—场所—动力"方法,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节点特征、场所环境TOD水平和房地产市场动力的平衡关系,构建站区分类框架.基于武汉市实证,发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可分为填充提升型、内生优化型、渐进改造型、功能拓展型、远景发展型5类,归纳了各类站区发展特征.从空间规划引导约束、政府政策和公共投资供给、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角度,探讨各类站区差异化的空间治理策略.

    轨道站点地区TOD"节点—场所—动力"方法空间治理差异性

    城市的"孔洞":环泉州湾区域城乡粘连地区低效用地的分布特征与弥合策略探析

    张方圆杨俊宴史宜郑屹...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部分由多城镇集群组成的城市在其城乡粘连区域出现了逐渐被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反向包围的低强度低效"孔洞"空间,这种在整体空间形态层面表现的"孔洞"现象鲜有研究关注.文章基于空间形态与功能使用大数据,通过"形态—效用"关联模型的综合评估,以环泉州湾区域为例,总结城市"孔洞"的空间特征及其低效成因,旨在从整体效用最优的动态视角出发,探索弥合城市"孔洞"与优化空间效用的策略,为城市的高效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城乡粘连地区低效用地空间形态功能效用关联分析

    "三旧"改造集体理性与社会公平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

    谢正梁张春阳
    44-4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三旧"改造是在个体理性基础上追求集体理性的一项集体行动.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对"三旧"改造进行了剖析,梳理了当前不同类型改造所面临的集体非理性与社会公平问题,并提出了发挥公共权力的约束与引导作用、实施选择性激励、培育自主治理能力等实现集体理性的治理路径.同时,从弱势群体利益保障以及各方责任划定等方面探讨了提升"三旧"改造公平性与包容性的措施.

    "三旧"改造集体行动集体理性社会公平

    资源代谢视角下乡村空间优化设计路径和策略研究——以淄博西单村为例

    周忠凯杨锐郝欣然赵继龙...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乡村资源流动和高效利用的内在规律出发,将资源循环代谢理念融入乡村空间优化设计,是缓解城乡矛盾和实现乡村空间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在解读资源代谢内涵属性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下乡村空间营建的理论、方法及案例,探索乡村资源代谢系统与各空间形态要素在技术、空间和社会层面的整合模式.基于物质流分析法及适宜生态技术设施整合措施,提出适用于乡村空间特征的资源代谢分析和空间优化的设计路径和操作策略,并以淄博西单村为例开展资源代谢系统与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互动的优化设计研究,以期对促进乡村空间的生态转型、拓宽乡建设计思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乡村空间资源代谢物质流分析法空间优化设计淄博西单村

    美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模式与最佳实践经验研究

    申文辜勇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当前推进农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目前还需要认真探索,在此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国外乡村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不失为一条捷径.文章以美国小城镇发展为例,探讨了美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美国397个精英小镇样本数据和艾姆斯小镇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美国小城镇从外观到内涵所展现的优秀特质和最佳做法.研究表明,美国小城镇注重规划引领,注重标准化、特色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等成功做法,使得美国小城镇在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和成功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小城镇战略美国经验研究最佳实践样本分析案例研究乡村振兴道路

    基于文件文本分析的自然资源部近期关注重点解析

    吴金峰谭纵波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机构改革以后,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被赋予解决多规矛盾的责任.为探究其职能关注重点,文章收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与国土空间规划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运用词频分析、句法分析等方法进行文本分析.研究表明,自然资源部仍以土地管理职能为关注重点,以原有的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管理技术方法为核心管理手段,重视自然资源配置与管控,关注各类自然要素保护,强调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导各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部门职能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