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经济评论
产业经济评论

双月刊

2095-5073

产业经济评论/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市域新质生产力:时序演变、组群特征与发展策略

    傅联英蔡煜
    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前进方向,是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本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测量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中国270座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自然断裂法、Moran'sI指数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市域新质生产力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化进行组群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水平有待提高,层级分布上呈现头部较少、腰部相当、尾部堆积的"金字塔"形态.(2)时序上,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随时间演进呈现扩大化迹象,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空间上,新质生产力发展表现出正向空间集聚特征.(3)产教融合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城市创新指数是制约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论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维度和时空分异事实,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主攻方向和经验证据.

    新质生产力特征维度时空分异障碍因子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

    赵国庆李俊廷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主要通过发挥科技创新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来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私有企业、普通污染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研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徐波王兆萍余乐山刘柯...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新质生产力能够缓解市场扭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②新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间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③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④新质生产力对资源配置效率表现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⑤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门槛.鉴于此,中国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为契机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资源配置效率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

    新质生产力赋能长三角一体化:时代价值与内在机理

    占智勇徐政宁尚通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区域发展点燃科技创新动力,开创长三角产业升级新思路,提供区域内就业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内智慧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是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市场要素支持,改善消费模式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升级产业链指明产业发展新方向,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形成高效梯度产业分工体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合作共赢积极性——以人才培养为根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空间优化为支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依托,驱动数实融合发展,从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

    股票流动性影响了企业ESG表现吗?——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胡妍詹倩雯项后军
    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企业切实贯彻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对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为实体企业可持续发展赋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股票流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表现,这一结论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股票流动性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强化内外部治理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提升作用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高管薪酬激励水平较高、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较弱的企业当中更显著;再次,股票流动性能够放大企业ESG实践带来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资本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对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作用,有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呵护市场信心,改善股票流动性.

    股票流动性企业ESG表现信息效应治理效应绿色创新

    抑制还是加剧——共同机构持股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暖欣张双鹏
    8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ESG投资成为企业和投资者共同追逐的热点.相较于其他投资者而言,共同机构投资者为追求投资组合的收益最大化,会避免投资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势必会对投资企业的ESG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从共同机构投资者的这一特质出发,分析共同机构持股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抑制与加剧两种对立作用机制.通过对2011-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研究发现:(1)现阶段,共同机构持股会加剧企业ESG漂绿行为并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持股通过达成战略同盟和短期主导增加了企业ESG漂绿行为;(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持股对ESG漂绿行为的加剧作用在低污染行业样本中更强,在机构投资者调研较多样本的企业中较弱.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揭示ESG漂绿行为的投机形成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共同机构持股ESG漂绿战略同盟短期主导机构调研

    社会资本能否提高民营企业的出口行为

    杜素珍王昌冀
    10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历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社会资本对私营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的可能性.渠道分析表明,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增加市场机会、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等渠道正向促进企业出口.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对男性企业家、规模较大以及利润率较高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正式制度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政府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促进企业出口进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社会资本出口民营企业非正式制度

    资本市场国际化与供应链透明度——基于A股纳入MSCI指数的准自然实验

    代彬闵诗尧
    11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市场国际化不但是开拓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功效.本文基于A股纳入MSCI指数这一准自然实验,探讨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供应链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纳入MSCI指数有助于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且国际化战略和商帮文化在此过程中分别发挥了正向和负向的调节效应.该作用在非国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以及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进而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提升供应链透明度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并且缓解过度负债.本文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透明度的相关文献,为中国深化资本市场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资本市场国际化供应链透明度国际化战略商帮文化

    自贸试验区设立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王文晓马凯榕
    13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原创性实践,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数据,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整体降低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度指数,主要是因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替代了国内生产,挤压了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空间;自贸试验区内新企业的集聚也降低了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平均位置,而自贸试验区金融便利化缓解了融资约束,有助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负向效应对高科技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高外资占比企业及大规模企业更加显著.

    自贸试验区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进口产品质量融资约束产业集聚

    企业家精神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曹建海王高翔
    15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成长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优秀的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极为稀缺的社会资源,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国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漫长道路探索中的历史产物,其发展演进也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更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弘扬"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主动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与新作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明确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内在机制与作用机理,并将二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也具备现实意义.由于体制和文化等因素制约,企业家精神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和切实保护,企业家、优秀企业家还比较匮乏,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发挥;部分地区企业家精神更是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优秀企业家队伍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热情不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新阶段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意义重大.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政府、企业家与社会三个层面创造条件、完善政策、营造适宜企业家精神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优质企业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与新作为.

    企业家精神新发展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