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电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电力
华北电力大学
现代电力

华北电力大学

宋永华

双月刊

1007-2322

xddl@vip.163.com

010-61772300

102206

北京德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现代电力/Journal Modern Electric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科技成果,介绍国内外电力发展趋势,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本刊面向电力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及有关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柔性开关的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提升

    齐小伟杨学涛刘开欣薛贵挺...
    295-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能有效改善系统潮流分布和电压水平,在提高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潜力.为挖掘柔性开关在提升配电网的光伏接纳能力方面的潜力,提出了基于柔性开关的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提升方法.首先,从抑制过电压、改善潮流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柔性开关提高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的原理;其次,提出了综合考虑柔性开关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提升优化模型,以柔性软开关的潮流控制参数、网络拓扑结构和光伏接入容量为变量,利用遗传算法计算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最后,对所提基于柔性开关的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提升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柔性开关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光伏接纳能力.

    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柔性开关遗传算法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越限解决方法研究综述

    孙文文何国庆刘纯冯双磊...
    30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发电成本的逐步降低,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占比日益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显著,如电压越限、电压不平衡、线路过载、闪变以及谐波超标等问题,其中,电压越限是限制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的主要因素.该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调节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每种电压调节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比分析了各种电压调节方法的优劣性,并对未来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调节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电压越限电压调节

    面向5G融合配电网的基站能量共享方法

    尹喜阳吕国远王忠钰卢志鑫...
    310-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5G融合配电网的经济性多基站能量共享机理及实现方法这一关键性问题,首先,构建基站能量共享系统,提出基站能量共享能力模型,建立基站间能量共享连接以及配电网-基站购电模型;之后,提出基于一对多升价匹配的低成本基站能量共享方法,解决能量共享冲突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单边匹配的基站能量共享算法和基站最优购电算法,所提算法能够使基站群购电成本和弃光量分别降低14.37%、41.80%和56.80%、85.58%,可促进基站购电成本降低与新能源就地消纳,助力5G网络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G融合配电网多基站能量共享基站能量共享冲突新能源就地消纳一对多升价匹配

    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张颖艾欣
    318-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日益提高,大大增加了电网中的不确定因素,对配电网的规划运行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石,传统配电网规划中各参数都已确定,缺乏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配电网规划方法,首先对配电网中的不确定因素定量建模,建立源荷出力模型,其次将风速、太阳辐射与用电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用秩相关系数矩阵表征,建立计及相关性的半不变量概率潮流计算方法,最后构建以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潮流平衡、馈线容量、节点电压、网架辐射型结构为约束条件的配电网规划模型,并通过改进惯性参数与引入变异操作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算法求解规划模型.以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网损,减少网络规划费用.

    配电网规划不确定性相关性概率潮流粒子群算法

    基于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系统成本优化

    赵振宇郝宇霞
    326-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消纳难等新挑战,通过火电灵活性改造可以增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同时需要考虑火电灵活性改造的经济性和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火电机组常规运行成本及灵活性改造后增加的各项成本,结合碳排放成本和弃风成本,建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火电灵活性改造前后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对比差值法计算基于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系统成本.通过算例,将所建模型应用于对比改造前后、不同碳排放强度、是否考虑弃风等不同方案下的机组运行状况及消纳系统成本大小,并拟合得到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和消纳系统成本的关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风电消纳系统成本优化调度

    基于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与细化电转气和碳循环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王利猛张逸曲洋
    335-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为提高能源的低碳化利用,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与细化电转气和碳循环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低碳经济运行策略.首先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机制,采用碳交易市场,利用区间数与碳交易费用达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其次在细化电转气的基础上引入电解槽(eLectrolyzer,EL)、甲烷反应器(methane reactor,MR),并增设碳捕集装置(carbon capture system,CCS),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最后构建以购能成本、阶梯式碳排放交易成本、弃风弃光成本、碳捕集成本最小为目标的IES优化调度模型,利用CPLEX建模优化引擎将原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问题对此模型进行求解,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区间数碳捕集碳循环弃风弃光

    可控储热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的系统特性与经济性研究

    洪海涵吕志鹏胡晓
    34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但出力相对较小及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低下的问题,通过新兴的固态电制热储热技术,充分挖掘电力系统用户侧的潜力.以系统消纳的风电量最多及用户侧运行的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含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用户侧配置固态电制热储热设备的系统模型.采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针对电力系统的源侧、网侧、荷侧,对比不同运行方式下的风电消纳能力、负荷曲线峰谷差及经济成本.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基础上用户侧配置固态电制热储热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能力及调峰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固态电制热储热风电消纳削峰填谷源网荷储多目标粒子群

    计及购电需求不确定性的微电网能源竞价交易模型

    王冰陈淑娇杜亚彬李彬...
    353-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电网可以将发电高峰期盈余的可再生能源出售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获取最大收益.采用拍卖机制确定交易价格,但交易过程中购电需求的变化也会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微电网收益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计及购电需求不确定性的微电网能源竞价交易模型.首先采用统一价格同步向上叫价拍卖机制进行定价,并提出了拍卖机制的改进方案来平衡用能消费者的对不同时段的拍卖需求;考虑到用能消费者的购电需求不确定性,采用鲁棒线性优化算法来规避不确定性参数对最优解的影响.最后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出售率及微电网的收益.

    微电网统一价格同步向上叫价拍卖机制购电需求不确定性鲁棒线性优化算法可再生能源消纳

    基于代理模式的市场化购电月度平衡机制研究

    张书盈周欣佳凌晓波刘承鲁...
    362-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代理购电都标志着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未实际运行现货市场的省市地区,由于燃煤机组基数电量的取消,电力市场缺乏处理月度偏差电量的补充机制.在目前代理购电背景下,分析了中长期发电侧和用电侧的电量构成,阐述了中长期月度电量偏差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月度市场化购电的模型,提出了3种处理偏差电量的月度平衡机制.通过对华东某省级电网进行算例仿真,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应性;最后结合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构建过渡期的市场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电力市场代理购电纳什均衡平衡机制

    基于山地城市电动汽车负荷特性的充电设施规划

    龙虹毓周游陈芳幸胡晓锐...
    37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山地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需求,研究了山地城市道路特性,改进了充电负荷预测与充电站规划方法,主要包括:研究了山地城市道路空间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单车耗电模型;分析了山地城市单车耗电特性对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改进Floyd最短路径算法建立了群体充电负荷预测模型;考虑了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受充电站选址的影响,提出负荷预测与充电站规划迭代计算方法;以充电负荷时间维度波动更小与空间分布更均衡为目标,提出了新型山地城市充电站规划方法.通过遗传算法Matlab仿真求解表明,上述建模方法能够实现对山地城市充电站的更合理规划:一方面,显著降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波动;另一方面,使得各站充电负荷更加均衡.

    山地城市单车耗电模型负荷预测充电站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