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陈建勇

双月刊

1009-265X

att@zstu.edu.cn

0571-86843150/3151/3152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现代纺织技术/Journal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以现代纺织科技为重点,报道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梗儿茶素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

    方娇娇赵培宏赵宜涛邓书义...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高山绿茶的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以及抗紫外、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茶梗提取物主要成份为儿茶素,对蚕丝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70 min、染色温度 80℃、染色pH 值为 7。5;3 种不同来源儿茶素染色性能相比,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表面得色量稍高,色牢度三者相当;3 种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氧化和抗紫外性能较未处理蚕丝有大幅度提高,直接染色蚕丝的紫外防护系数UPF值均大于 15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 60%;采用铝离子前媒染后染色蚕丝的UPF值均大于 23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 70%,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紫外性能优于另外两种茶叶,抗氧化性能比绿茶低、与铁观音绿茶相当。

    天然染料儿茶素蚕丝织物抗氧化性抗紫外性

    基于响应面法的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工艺优化

    葛立雯李永固姚铭毅苏淼...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橡碗子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黑色天然染料之一,也可用于现代生态染色。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K/S值和Integ值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先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染色工艺的显色因素为染色温度、染料用量和媒染温度;再利用RSM 获得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 86。5℃、染料用量 200%(o。w。f)、媒染温度 53。5℃。实验结果显示,RSM为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优化方法,其中以Integ值为响应值的模型表现出了更优异的交互性。该优化工艺可为天然染料橡碗子的现代染色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单宁类天然染料的染黑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天然染料橡碗子响应面法K/SInteg值

    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的鉴别

    桂祖文何剑锋徐昊宁陈胜航...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植物染标准体系,建立石榴皮植物染料的鉴别方法与标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石榴皮植物染料的标志物进行分析,并采用液质联用仪对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上萃取的染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安石榴苷与鞣花酸可以作为鉴别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的标志物。石榴皮植物染料的质谱中检测到准分子离子峰m/z 300。9862,保留时间为 1。02 min;直接染色和硫酸亚铁后媒染羊绒纤维萃取液的质谱中检测到准分子离子峰m/z 300。9896 和300。9868,保留时间分别为1。02 min和 1。04 min。两者均与鞣花酸标准品 1。02 min的出峰时间相近,在标准允许的±2。5%偏差范围内,结合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只含有 277 nm处的没食子酸与 255、357 nm处的鞣花酸特征峰,可确定该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均为纯石榴皮植物染料。

    石榴皮植物染料羊绒纤维安石榴苷鞣花酸染料鉴别植物染标准体系

    木质素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刘亦刘雁雁刘元军赵晓明...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阻燃剂引起的环境问题,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研发绿色环保的阻燃剂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素因含有丰富的芳环结构、脂肪族和芳香族羟基等活性基团,广泛应用于制备多种生物基阻燃剂。文章首先分析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介绍了木质素的阻燃机理及在阻燃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总结了木质素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发挥阻燃作用的两种形式,即物理协同作用和化学改性作用;最后对未来木质素基阻燃剂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

    木质素物理协同化学改性生物基阻燃剂绿色环保

    黏性颗粒在不同截面形状纤维表面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刘倩倩尤健明王琰孙成磊...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黏性颗粒在不同截面形状纤维表面的沉积特性,选择截面为圆形、三角形和十字形的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igimat、Solidworks建模软件构建在空间中呈随机分布的刚性三维纤维体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的方法,基于laminar流场特征,引入JKR(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对黏性颗粒在不同纤维表面的沉积特性进行气-固两相耦合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黏性颗粒的运动过程中,过滤机理会随时间而变化。初期,捕集主要依赖纤维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后期主要通过纤维本身和颗粒之间的黏附团聚运动共同实现,形成了"尘滤尘"现象。此外,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对颗粒在纤维上沉积的影响很大。滚动摩擦系数越大,颗粒之间的接触力链结构越稳定,颗粒更难脱落。在 3 种截面形状的纤维中,十字形截面的捕集效率最高,三角形次之,圆形最低。该研究探究了黏性颗粒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了纤维结构和布局,为提高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理论参考。

    气-固两相流纤维表面黏性颗粒滚动摩擦系数颗粒捕集

    基于改进Weibull模型的高强缝合锚钉缝线强度预测

    李新娅王宁卢佳浩张鹏...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缝合锚钉缝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以 8。3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编织工艺制备了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为了研究其力学性能,选择 8、16、24、32、40、48 mm隔距对单纤维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 50、200 mm隔距对 8。3 tex复丝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 200 mm隔距对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对纤维的直径和缝线中纤维与轴向夹角的角度进行测量。采用两参数Weibull模型和改进Weibull模型对单纤维、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为 299。8 N,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高达 393。0 N。对 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改进Weibull模型的预测值准确度高。高强骨锚钉缝线的强力比同类型医用缝线更高,改进Weibull模型可对高强缝合锚钉缝线的强力进行精准预测,实现了从单纤维到复丝再到纱线的断裂强度预测,可为医用缝线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缝合锚钉缝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断裂强力两参数Weibull模型改进Weibull模型强度预测

    连杆曲线导引的织机开口机构设计

    詹葵华朱家程白伦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连杆开口机构难以使梭口保持停歇,无法适应高速、宽幅的现代新型织机的工艺要求。引入特殊连杆曲线导引的概念,利用带鲍尔点和带圆点连杆曲线能使从动件产生停歇的原理,设计了两种新型连杆开口机构。该机构由四连杆机构和综框导引组件组成,四连杆机构的曲柄、连杆、摇杆和机架杆杆长比分别为1∶2∶2∶2。76、1∶2∶2∶2。3,连杆点的位置角分别为62。49°、49。15°,其与摇杆相连的连接杆与连杆等长。综框运动规律显示:两种机构梭口满开时主轴的相对静止角分别为约 150°,40°和 200°;综框处于最高和最低位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 0,表明综框运动平稳,无冲击。该机构突破了传统连杆开口机构的局限,为低成本新型织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织机开口机构四连杆机构连杆曲线梭口

    多头电脑刺绣机超静定梁机架的设计

    宣海枫张蓉蓉林锋吕榕...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头刺绣机机架为大跨距横梁结构,机头为偏心凸轮机构,在高速工况下常激发出强烈振动,影响刺绣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了解决多头刺绣机横梁的振动问题,通过多体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多头电脑刺绣机超静定横梁机架的概念。通过机头两侧配置半圆柱形平衡块,降低机头运行的惯性力,减小内部激励;采用超静定梁的设计理念,对横梁的约束进行加强,降低横梁的振幅,改善振动周期。与目前市场上多个机架减振方案对比,文章提出的超静定梁的振动幅值具有明显优势,横梁振动周期发生明显变化,摆脱了机头运行带来的周期性冲击影响,从而大幅度减少由于刺绣机机头高速运转而导致的大跨距横梁振动问题,有利于提高刺绣机高速运转下的工艺精度。

    刺绣机大跨距横梁超静定梁有限元抑振周期性负载

    纬平针织物的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王旭辉江文斌王金凤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用纱线进行纬平织物打样试织来预测织物力学性能和外观效果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对 5 种纬平针织物进行力学模拟测试实验。首先拍摄织物图像,选取 19 个特征点并获取坐标,用 3 次NURBS曲线对特征点进行拟合,构建微观单线圈中心曲线 3D模型;根据该模型建立细观线圈单元模型,并通过衔接嵌套得到宏观织物模型。然后依次利用 ABAQUS 软件对单根纱线进行拉伸模拟实验,验证其在ABAQUS中赋予的材料属性正确性;对织物模型进行纵向拉伸和顶破实验,将材料属性在ABAQUS中赋予宏观织物模型,根据国家标准赋予分析步并提交分析。结果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该分析方法的应用可降低企业的打样成本。

    有限元分析ABAQUS力学图像处理3D建模

    基于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

    靳文哲吕文涛郭庆徐羽贞...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训练样本数太少(训练样本数量小于数据维数)导致的模型分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改进 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I3E-LDA算法)。首先利用类加权中值代替样本均值计算类内散点矩阵,削弱离群值和噪声的影响,以此作为非参数加权特征提取法对类内散点矩阵进行正则化。然后利用目标组合的方法,通过引入平衡参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正则化,来保留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通过不同织物图像间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可以更好地对其区分。结合改进的零空间法解决类内散点矩阵奇异性和小样本问题,从而提高分类准确率。在阿里天池织物数据集和花色织物图像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将图像按照正常图像和非正常图形(瑕疵图像)进行区分。实验结果表明,I3E-LDA算法有效实现了织物图像分类,且对于较少的训练样本(20%~40%的样本用于训练)提升了分类精度。

    线性判别分析织物图像分类正则化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