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管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科学

常江明

月刊

1007-368X

xdgl@chinajournal.net.cn

025-8324976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22号楼(江苏省委大院内)

现代管理科学/Journal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以学术研究为主,关注经济、管理领域最新研究、发展动态,挖掘经济、管理领域的深层内容,介绍经济、管理领域的锐意创新,重点探讨大中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环农业的经营模式与绩效研究——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的案例调查

    肖铭堃贾一凡耿献辉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对于资源环境保护具有显著效果。目前,学术界已对循环农业的现行机制及其深层理论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关于循环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的研究尚显不足。对循环农业与其他农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循环农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维度具有优越性;随后以太仓市东林村为案例,结合东林村发展循环农业历史沿革,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范围经济的视角研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的盈利模式,探究东林村循环农业盈利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东林村循环农业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利用优质优价提高利润;实现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和多产业间利益共享,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基于上述发现,总结循环农业盈利的关键因素如下:一是依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二是依靠绿色、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三是获取政府的资金投入与补贴。同时,提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多种产业运行,通过多产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特色农产品;多产业互补,产业链延长,分担分险。通过将东林村独特典型案例中总结出的教训作为实践范本,为其他类似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借鉴,助力地方经济的繁荣。

    循环农业盈利模式案例研究范围经济东林村

    数字城市建设与企业数字化创新

    胡丹丹黄孚巫强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利用江苏省1726家重点企业调查问卷与13个地级市宏观指标的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并检验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当地企业进行数字化创新,在进行两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受区位因素、技术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影响,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存在差异化影响;数字城市建设水平提高使得企业更倾向选择数字化创新路径的多元化,对四种具体企业数字化创新路径的检验发现数字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实现物联网远程管理影响最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人力资本、政府调控能力、科教财政投入能正向调节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立足江苏实践,为制定政策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数字城市建设企业数字化创新调节效应中国式现代化

    企业ESG表现、组织韧性与创新效率——企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

    吕正黄永春陈成梦万安位...
    12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ESG评级体系逐步完善的当下,企业投入资源提高ESG表现能否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能否帮助企业更好适应外部冲击和数字化时代?围绕上述问题,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外部冲击背景下企业ESG表现、组织韧性、创新效率和企业数字化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第一,企业ESG表现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以提高企业组织韧性作为中介机制。第二,企业数字化在企业ESG表现与组织韧性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第三,从ESG分项回归结果来看,企业ESG表现主要从社会表现层面提高企业的组织韧性,但在提高组织的创新效率方面,内部治理表现起最主要的作用。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控股和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境下,企业ESG表现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上述结果认为,企业应不断完善组织内部ESG制度建设,将ESG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中。同时,企业还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并基于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发展提供资源与制度保障。

    企业ESG表现组织韧性创新效率企业数字化

    供应链数字化、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绿色创新

    顾巍孙晴晴张和平王满四...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供应链,供应链数字化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析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创新赋能和管理赋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第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第三,通过对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污染属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融资约束低的企业、内部控制高的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中相对更好。结论明晰了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并且为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实现绿色创新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绿色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供应链数字化企业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品牌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赵斐吴华珠李春燕李向辉...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位于价值链的高端,品牌化能力弱是我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省是存在这一问题的典型省份。从长远来看,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江苏省品牌价值的增长密切相关。只有成功地在国际上树立江苏省品牌,才能改变江苏企业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状态。通过梳理江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江苏企业品牌发展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依据品牌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江苏省品牌建设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江苏企业品牌建设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江苏企业品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商品力。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适合江苏企业品牌提升的发展策略。

    企业品牌一带一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因素分析江苏省

    基于fsQCA方法的我国数字经济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曹洁孙延杰雷良海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如何实现数字经济的提质增效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构建数字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2018-2021年30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效率,然后采用WSR系统分析方法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层面归纳影响我国数字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fsQCA方法对不同组态与数字经济效率之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际数字经济效率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任何单一的物理、事理或人理因素都不会直接引致数字经济高效率,但地方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数字经济效率低下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效率的高低是物理、事理和人理各层面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提升数字经济效率的核心前提;"经济发展水平+数据资源+政府支持+创新能力"是引致高数字经济效率4条组态路径中最主要的路径,而数据资源匮乏和创新能力不足是3条非高数字经济效率路径的关键因素。

    数字经济效率fsQCA提升路径超效率SBM模型WSR系统分析方法

    数字经济与企业颠覆性创新:理论与实证检验

    秦伟娜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利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吗?

    刘军英
    1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中国沪深A股2987家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溢出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利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且该结论经由内生性处理及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依据产业属性与产权性质拆分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非高技术制造业、国有制造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高技术制造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贸易数字化、出口加成率与网络嵌入度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传导机制。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应从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点标杆效应、扎实推动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驱动高技术制造企业链式集群化发展着手,稳步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贸易数字化出口加成率网络嵌入度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