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tIr/CF双功能电极在氨水制氢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王中华郑淞生周安游崔伟...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碳纤维纸(Carbon Fiber,CF)为基底,通过可控电沉积制备了PtIr/CF双功能催化电极,并对其在氨水制氢中的电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t、Ir均匀沉积在基底纤维骨架上,呈花簇状分布,表面形成的针形纳米枝晶为催化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当其用作氨氧化反应(Ammonia Oxidation Reaction,AOR)的阳极时,在1.5 mol/L KOH+1.5 mol/L NH3 的混合电解液中,PtIr/CF催化电极显示出 0.39 V(vs.RHE)的AOR起始电位和 134.4 mA/cm2 的电流密度;而当其作为阴极用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时,PtIr/CF催化电极在 0.121 V(vs.RHE)的电压下实现了 100 mA/cm2 的析氢性能,并显示出优于Pt/CF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氨氧化反应析氢反应电催化双功能电极氨制氢

    纳米针状Li2MnSiO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李俊鹏黄妍青戴华平丁正平...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i2MnSiO4 结构锂离子迁移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了一种调控材料晶面生长取向的水热合成方法,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纳米针状(长为200 nm,宽度为 30 nm),具有特定晶面暴露的特征.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到 217.3 mAh/g.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晶面暴露水热法

    双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郭金梅朱华丽沈瑞朱敏丹...
    120-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NCM523)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通过表面包覆聚并苯(PAS)复合钾氯共掺杂对NCM523 材料进行双重改性,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PAS包覆量复合K、Cl共掺杂NCM523 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2%PAS包覆复合1%K和Cl共掺的NCM523 材料在0.1C首次放电容量为 209.5 mAh/g;1 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 100 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比未改性的NCM523 提高了 19%;5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 158.1 mAh/g,比未改性的NCM523 提高了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表面包覆掺杂

    钴掺杂氮化碳活化过单硫酸盐高效降解水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研究

    张荣哲汪黎东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花状球体氮化碳(FSCN)上掺杂钴金属制备出高效稳定的Co-FSCN催化剂.利用XRD、BET、SEM、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条件对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Z)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o-FSCN(0.1 g/L)活化过单硫酸盐(PMS)(0.163 mmol/L),在初始溶液pH7 的情况下2 min内对SMZ(20 mg/L)的降解率超过 98%.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Co-FSCN/PMS体系中自由基途径与非自由基途径共存,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与单线态氧(1 O2)均是参与SMZ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Co-FSCN循环使用 3 次后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磺胺二甲基嘧啶(SMZ)过单硫酸盐(PMS)Co-FSCN自由基途径非自由基途径

    用于碳烟燃烧的Ag(x)-Mn1Co2.3多孔纳米片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胡苗苗李苑君徐起翔李妍...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1Co2.3复合物负载不同质量分数Ag颗粒的催化剂,并用于碳烟颗粒的催化燃烧.结果表明,制得的Ag(10)-Mn1Co2.3在松散接触模式以及10%O2/Ar+10%H2O(g)+500 μL/L NOx 辅助气氛条件下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其T10、T50和T90分别为293、338℃和375℃.负载Ag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而且Mn1Co2.3所具有的多孔纳米片形貌使该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固-固接触效率.

    催化燃烧碳烟颗粒多孔纳米片Ag负载

    FeCo/Hβ分子筛催化N2O低温分解的性能研究

    艾鑫宋永吉李翠清王虹...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等为活性组分,REY、USY、ZSM-5、Hβ、4A、NaX、NaY以及SAPO-34 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等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了其催化N2O直接低温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Fe-Co双组分的Hβ分子筛催化性能最佳,相应负载量分别为 12%和6%,最佳焙烧温度为430℃.Fe12 Co6/Hβ具有较高的活性、热稳定性及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氧化亚氮直接催化分解Hβ分子筛Fe-Co双组分

    吸附法处理含吡啶废水的试验研究

    田晓春于慧强刘岩孙傲...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热碳化技术制备了一种莲房基水热炭.通过产物表征、正交实验、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再生实验等探讨了水热炭在含吡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莲房水热炭具有不同尺寸的孔隙结构,其表面分布着较为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水热炭吸附吡啶过程中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吡啶初始浓度>水热炭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莲房水热炭对吡啶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在35℃与45℃时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规律;25℃时莲房水热炭对吡啶的最大吸附量为 31.28 mg/g;磷酸溶液对莲房水热炭的再生效果优于NaOH溶液;莲房水热炭经 6 次再生后,对吡啶仍具较好的吸附能力.

    水热炭吸附吡啶动力学再生

    MOF衍生Co-C/FeOx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CO2还原性能探究

    蔡静宇张春妮肖龙强赵玉来...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OFs为模板,通过水热合成、高温煅烧制备得到Co-C/FeOx 复合材料,在300℃、0.2 MPa条件下探究了其对CO2的催化还原性能.通过调控Co-C和FeOx 的质量比探究CO2 还原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当Co-C和FeOx 质量比为 1:4时,CO2 转化率为28.8%,C2H6 和C3H8 的选择性提高至28.6%.FeOx 的引入促进了中间体CO∗的生成,Co-C和FeOx 两者的结合使CO2 还原兼顾了CO2 转化率与C2+产物的选择性.该研究不仅为CO2 选择性还原为多碳产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还展示了以MOFs为前驱体合成的碳负载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中的应用潜力.

    二氧化碳选择催化还原碳氢化合物MOF衍生物双金属

    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绿铜锌矿的影响研究

    邱诗铭蒙建成王胜杰黄莹莹...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绿铜锌矿晶体,考察了沉淀剂质量浓度、真空度、铜锌摩尔比和铜离子浓度对绿铜锌矿晶体合成的影响.利用化学吸附、BET、扫描电镜和XRD对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剂质量浓度、真空度和铜离子浓度对合成绿铜锌矿晶体的物相影响较小,铜锌摩尔比对物相的组成影响较大,制备得到的晶体主要为棒状或块状的孔雀石和针状的绿铜锌矿,所制备的晶体为介孔材料.

    前驱体真空度共沉淀绿铜锌矿

    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黄庆兰潘春昊俞小花庄晓东...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分解法在350℃下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分析了Ag、Ru、Mn在不同摩尔比下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钛阳极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Mn可以改善涂层的形貌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线性扫描(LSV)和强化电解寿命测试(ALT)探究了涂层钛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添加合适比例的Ag、Mn可以改善涂层的电催化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当n(Ag)∶n(Ru)∶n(Mn)= 49∶21∶9时钛阳极的析氧电位为 0.7206 V,当n(Ag)∶n(Ru)∶n(Mn)= 49∶21∶9和n(Ag)∶n(Ru)∶n(Mn)= 7∶3∶3时所制备的涂层钛阳极综合性能最好,使用寿命可达 36.7 h和36.5 h.

    钛阳极银钌锰涂层电化学性能强化电解寿命热分解法